第一个侧重点是开展德育工作借助的外在力量的支持。比如,网络德育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这种概念的界定,突出了在实施网络德育过程中使用的网络技术,网络德育的网络技术优势被体现出来。但是由于过分地强调网络技术工具的使用,网络德育的其他本质性的特点被忽略,这种定义存在局限性。首先,此种定义过分强调了网络技术手段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手段的水平是德育效果的决定因素。如果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能够高效地被德育工作者吸收,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就会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影响力;相反,如果德育工作者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或者掌握了但是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网络德育的效果就会不理想。其次,此种定义更多地关注工具的使用,忽视了网络德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主体性。
第二个是强调德育的范畴、空间领域。比如,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对网民所施加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网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格。首先,此种定义重点强调的是网络德育在实施德育的空间范围的变化,淡化了网络德育在内容方面发生的变化,忽视了网络德育资源内容的创新性,弱化了网络德育对象的主体性。其次,侧重德育范畴的概念界定,虽然重点强调了网络德育的实施范畴,但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德育的实施范畴又是无边的。最后,侧重德育范畴的概念界定,虽然在网络德育实施范畴上有了新的创新界定,但是完全忽略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概念中没有提及网络德育较传统德育在德育对象主体性方面的改变。
第三个侧重点是德育价值。网络德育是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为实现一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育目标,围绕现代德育的内容,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活动过程。侧重德育价值的概念界定,不仅强调了德育过程的网络技术使用,还强调了将网络作为德育实施的范畴,网络德育实施的最终价值也被突显出来。较侧重网络技术使用的概念界定,不仅显现了网络德育使用网络技术,还阐述了网络德育的目标;较侧重网络德育范畴的概念界定,不仅强调了在网络范畴进行德育,还提及了网络德育的内容及目标。但是,此种定义也没有强调网络德育对象的主体性。
本书认为,网络德育即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网民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心理等综合教育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关系
网络环境由于其自身虚拟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现实德育起到削弱作用。不过,网络德育的发展必须要以现实环境为依据。如果脱离了现实,则必将使社会德育功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与此同时,在价值原则上,现实德育与网络德育也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两者存在互动性。
(1)现实德育对网络德育具有主导性作用。现实德育,除了能够作为人们日常行为准则的基础,也能够对于不同层次的人们起到激励、约束性的效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目前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德育问题。网络德育问题是由于人们在网络环境下的行为与现实环境中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冲突。现实德育对于网络德育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作用,会对网络环境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德育能够看作现实德育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
(2)网络德育也会对现实德育起到一定的反作用。网络德育的发展,起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德育体系,不过和现实德育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实德育大多采用面对面的德育方式,而网络德育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德育,具有虚拟性特点,是点对点的德育方式。网络德育对现实德育的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网络德育能对现实德育起到很好的补充性效果。网络德育是现实德育在时代发展中衍生出的全新的行为模式,能够对社会规范、社会美德起到规范性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德育会使现实德育面临困境。在网络空间中,个人大多是以符号、数字的方式出现的,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也是通过数字来开展互动的。因此可以说,现代化网络技术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网络思维模式和网络行为习惯的动态性,由此出现了“网络中的我”“现实中的我”两种不同的状态。对于“网络中的我”,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出现了现实德育困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