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践的理路(大学生社会公益12讲)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6069481
  • 作      者:
    编者:钟一彪|责编:赵婷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钟一彪,法学博士,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广东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任教育部第四督导组成员、全国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组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有很高的热情,但如何把这种热情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带领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旨趣,这些都需要我们党、政府、学校和社会进行系统设计,开展科学引导,提供条件支撑,进而推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良性运行。
  《实践的理路:大学生社会公益12讲》就是基于上述考虑,从理论框架、实践作为、总结深化三大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提供知识一价值一行动一内化一外拓五位一体的系统指导,进而为新时代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展开
精彩书摘
  《实践的理路:大学生社会公益12讲》:
  一、参与活动的目标取向原则
  参与活动的目标取向是指大学生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需要明确为什么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从而确立自己参与活动的目标取向。这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前提。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来教育和锻炼大学生,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我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尺,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理念对推动全社会的公益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公益实践意识,应以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设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团队、拓展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途径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公益教育,支持大学生社会公益创业,为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关爱社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的理念,促进大学生社会公益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取向原则
  服务对象的需求取向原则是指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时,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公益实践项目、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尽可能使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同。从不同的学科维度出发,“认同”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的维度讲,认同是一个人将其他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过模仿、内化而使本人对于其他个体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过程;从社会学的维度讲,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代表着一种同化和内化的心理过程,即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据此分析,服务对象对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认同,可以归结为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本身对服务对象行为和认知的影响或作用。所以,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精心策划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项目,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团队成员的招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必要时,还要借助专业力量,请求专业团体的支持和帮助。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依据项目策划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使服务对象体会到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价值,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作跟踪了解,经常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及时给予帮助,巩固公益服务的成果。
  三、服务提供的量力而行原则
  服务提供的量力而行原则是指大学生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要依据自己的学科类别、专业特长、知识结构以及社会阅历、身体状况等,实事求是地策划社会公益实践项目,量力而行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量力而行原则要求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而且要考虑自身的服务能力,力所能及地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量力而行地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高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对服务团队的教育培训,强化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益实践能力;同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刚刚从事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使其对自我状况和服务对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认识和把握,体认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明确服务方向和工作目标,量力而行地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
展开
目录
上编 理论框架
第一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公益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公益活动的内涵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
第二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价值导向
第二节 行动取向
第三节 发展指向
第四节 社区走向
第五节 成果定向
第三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伦理规范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伦理要求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礼仪规范

中编 实践作为
第四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方法路径
第一节 基于共赢思维参与公益实践
第二节 立足专业学习参与公益实践
第三节 扎根大学校园参与公益实践
第四节 经由日常生活参与公益实践
第五节 通过团队合作参与公益实践
第五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项目设计
第一节 社会公益实践项目及其类型
第二节 社会公益实践项目设计原则
第三节 社会公益实践项目设计实操
第六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组织建设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组织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组织的战略建构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组织的行动方略
第七讲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资源拓展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资源的内涵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资源的形态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资源的获取
……

下编 总结深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