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良性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鞠光宇.坚决克服教育评价“五唯”顽瘴痼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冲锋号,预示着教育评价改革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批判走向建设。温州市从2014年开始试水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了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聚焦“五唯”最核心的唯分数、唯升学问题,探索区域破解之道。
一、 “两全”导向: 构建全要素全过程评价体系
(一) 构建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体现横向全要素评价
区域教育质量是立体的、多维的。从宏观层面来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包括学生个体层面、教育管理与行政结构的制度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我市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率全省之先在地市级层面制定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构建由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4个维度18项指标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力图扭转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养的教育质量观,着眼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追求生活幸福、增强综合素质。
(二) 构建质量分析模型,体现纵向全过程评价
一是构建了“输入—过程—输出”的学校教育质量分析模型。借鉴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构建教育质量分析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型,“输入”环节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学生特征、社区家庭”四个层面把握教育的起点,“过程环节”关注学校的文化、管理和教与学的落实,凸显过程的诊断功能,“输出”则落点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四个维度的发展结果。这样的模型设计,既考虑了教育的起点,也关注了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教育输入和教育产出当中的过程黑箱,探寻在起点条件稳定的前提下,是什么样的过程导致教育的不同结果,为教育改进指明原因和方向。
二是构建了绿色增值评价模型。设计基于“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的增值模型,由学业和非学业增值模型两部分组成。学业增值模型参照英国学者彼得·卡坦斯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式,构建学业增值模型。将学生入口成绩作自变量,出口成绩作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模型可观察到排除学生背景因素的影响后,各校学业成绩的增幅情况。非学业增值模型以效应量为标准,衡量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等维度的发展进步情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关注学校相关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关系。
二、 “两轮”驱动: 探索区域教育
评价改革路径载体
(一) 监测驱动,教育评价走向数据实证
树立“数据赋能教育,评价促进改进”的基本理念,从以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走向基于证据的教育教学改进。2014年至今,我市以综合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思路,开展了近20次的质量监测,在对整体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义务教育艺术素养监测、中小学生学习品质监测、高中生学习生活幸福感测评、学校教育满意度测评等专项监测。借助各类监测数据,对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描述,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各类教育行为和因素之间的规律,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证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市完善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反馈与运用的范式,形成了教育质量监测“市县联动、逐县指导”的分析反馈模式,构建了基于监测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行动路径,即基于数据寻找“真问题”—拓宽思路开展“真研究”—综合判断实施“真改进”,从而保证改进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 项目驱动,学校评价改革走向立体多元
2015年开始,我市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启动学校层面教育评价改革,从市、县两级相继培育了两批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共167所。2019年5月,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分三年逐步推进,计划到2022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价改革项目全覆盖。项目内容涵盖中小学学业评价、增值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教师评价等。
通过项目推进,区域层面提炼了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方式。即从质量评价管理主体上,建立市、县、校三级质量管理网络,明晰市、县、校质量管理职责,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校本化明确了方向和定位;从推进路径上,总结出“一阶试点”“二阶拓展”和“三阶推广”的操作路径,使学校层面的教育质量评价校本化有序开展,层层深入;从推进支持上,形成行政助推、专家助力和联盟互助的“三助”支持方式。“三级三阶三助”推进方式,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校本化的进一步推进,也有助于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学校层面推进了“四维评价”指标的校本化构建。在市级层面“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引领下,各学校通过细化研究、深化研究和特色化研究对区域“四维评价”指标进行了校本化的构建,形成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完善了学校以评价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路径建设。各学校聚焦于以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的路径建设,提炼了以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的循环闭合圈: 监测评价—发现问题—解读问题—问题改进—追踪反馈。其中,评价既是起点也是终点,通过评价的持续跟踪与调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评价逐步由经验型评价走向实证型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由单一化评价走向多元化评价。
三、 “两点”支撑: 完善区域教育
(一) 队伍支撑: 市、县、校三级评价管理网络健全有力
构建以温州市教育评估院为龙头,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评价室为依托,一线学校为主体的市、县、校三级评价管理网络。2013年,温州率先建立了浙江省首家地市级事业一类教育评估机构——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具体负责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与学校评估工作。并在各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内设置相应的专业评估机构,并配置至少1名教育质量评价专职人员。同时对其职责做了进一步明晰: 以市、县为单位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的作用是运用规划手段,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结构性质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作用是领导与帮助教师尊重教育规律,正确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本评价的诊断与改进功能的“过程性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温州市市级评价员职业队伍建设的建议》《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关于规范使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数据的规定》等文件精神,逐步提升了市、县、校教育评价队伍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们积极培育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先后培育了温州大学基础教育评估中心、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出台《温州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评价暂行办法》《温州市政府购买教育评价服务暂行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教育行政部门购买服务范围,规范与健全多元化评价主体,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使区域和学校教育管理更加有序,更有实效。
(二) 制度支撑: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支持全面有力
近几年来,为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温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在年度直属学校校长业绩考核中增加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容。为提高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与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有效应用的若干意见》,并将“加强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运用改进工作”纳入近几年市教育局对县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中,其中“有否对所反馈问题的整改改进工作,开展过程性的调研指导和督查”是考核要点之一。为加强县域层面对学校评价改革的推进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县层面对评价改革试点学校的指导”列入温州市教育局对县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中。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26日,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下发文件,确定温州为“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省级试点地区。
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初具成效。一是践行了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实现单纯“育分”向全面“育人”的转变,促进科学质量观的落地。唯分数、唯升学倾向的扭转,也带动了对教师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反思,基于教师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生成长增值的评价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二是加强了指向“诊断改进”的评价结果运用,基于数据的评价方式,提高了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教学研究改进的针对性和学校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三是提升了区域教育综合质量,引领教育生态良性发展。四是推动了“评价促进质量提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辐射影响。《人民教育》2019年第5期发表了《教育质量“四维评价”的温州实践》一文,介绍了温州教育评价探索经验;《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未来教育家》《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温州教育》等报刊均以专题或专栏形式对温州经验做了全面报道和介绍;课题研究成果《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区域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路径研究》分别获2016年度和2017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一等奖,《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四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优秀成果奖;温州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成果汇编《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教育评价》于2018年5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开始,我市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启动学校层面教育评价改革,从市、县两级相继培育了两批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共167所。2019年5月,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分三年逐步推进,计划到2022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价改革项目全覆盖。项目内容涵盖中小学学业评价、增值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教师评价等。
通过项目推进,区域层面提炼了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方式。即从质量评价管理主体上,建立市、县、校三级质量管理网络,明晰市、县、校质量管理职责,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校本化明确了方向和定位;从推进路径上,总结出“一阶试点”“二阶拓展”和“三阶推广”的操作路径,使学校层面的教育质量评价校本化有序开展,层层深入;从推进支持上,形成行政助推、专家助力和联盟互助的“三助”支持方式。“三级三阶三助”推进方式,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校本化的进一步推进,也有助于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学校层面推进了“四维评价”指标的校本化构建。在市级层面“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引领下,各学校通过细化研究、深化研究和特色化研究对区域“四维评价”指标进行了校本化的构建,形成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完善了学校以评价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路径建设。各学校聚焦于以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的路径建设,提炼了以评价驱动学校综合发展的循环闭合圈: 监测评价—发现问题—解读问题—问题改进—追踪反馈。其中,评价既是起点也是终点,通过评价的持续跟踪与调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评价逐步由经验型评价走向实证型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由单一化评价走向多元化评价。
三、 “两点”支撑: 完善区域教育
以高质量教育评价引领温州教育改革新篇章(代序)
区域推进篇
立“四维”破“五唯”,引领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教育质量“四维评价”的温州实践
构建四维评价体系助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浙江省温州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推进: 区域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施
路径
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改革的区域实践
区域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路径研究
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
区域初中绿色增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综合评价篇
发现与成全: 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温州市实验小学“三维六项四评价”的“小脚丫”综合评价探索与
实践77
“慧”说话的“六小家”
——景山小学“六小家”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悦纳百川,蕴蓄精彩
——“悦纳百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实践与研究
“积分制”推进“文杏少年”综合评价校本化实践
大数据赋能“五育融合”综合评价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基于大数据的“五育
融合”学校实践新样态
“三维三阶”: 基于大数据的校本化综合素养评价制度构建与实践研究
评价的力量: 建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基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为例
区域性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的研制与实施建议
——以温州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评价方案为例
“三维三阶”: 综合评价报告单革新下的校本美育课程分项等第评价
“O·T·D成长账户”: 为个性成长储备能量
监测结果应用篇
数据背景下: 教育质量评价数据的挖掘思路与应用路径
“双基”行动下区域学生学习品质培育机制的实践
学校教育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温州市为例
小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基于温州市小学生学习品质监测结果
每一位乡村教师都应该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
——基于浙江省温州市10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全样本调查研究
数据驱动: 归属感视角下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
学生幸福感: 现状、影响因素及启示
——基于温州市初中学生学习品质监测数据的分析
温州市初中生校园欺凌报告: 现状、特征与防治
如何减轻初中生学习与考试焦虑?
——基于2021年温州市学习品质监测数据
增值评价篇
基于区域四维评价体系的初中绿色增值评价
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常见模型与实践思考
区域增值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以乐清市为例
基于简易式百分等级成长模型的学业增值评价
初中学业成绩简约型增值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基于增值评价与诊断的有效教学实践探究
过程评价篇
“项目学评”赋予学生成长的力量
——“项目学评”的平阳样本
强化过程体验: 小学生综合素质星卡评价“迭代”改革与实践
以“悦读”手册为驱动,实施阅读过程性评价
阶·链·数: 基于项目式学评的小学语文非纸笔测评实践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
——以小学数学低中年级段的“数感”评价为例
小学低年级段英语口语能力评价实施的设计和实践
——以×学校一年级学生为例
线上线下协同: 小学科学表现性评价的新策略
数据驱动改进篇
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温州实践探索
“多层次、多维度、多功能”学业评价数据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诊断·析因·施治
——基于“化验单”的中职学教机制改革实践
依托数据精准分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数智融合: 学生综合评价的三维优化路径
基于数据支撑的小学“稚慧”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基于“五维三阶”雷达评价的小学低年级段游考实践研究
数据驱动下教、学、研一体的研究和实践
——一次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的思考
数据驱动: 小学数学单元表现性评价的优化与应用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单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