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秋气不惊堂内燕——《管庭芬日记》阅读札记
一、“升斗之馆谷以糊口”
二、“何年方听鹿鸣歌”
三、“秋气不惊堂内燕”
读书·修身·治家——《曾国藩日记》阅读十L记
一、读书:贵在立志,重在“深造自得”
二、修身: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三、治家:“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八字诀
一位省级最高教育行政官员的工作日志——《严修日记(1894—1898)》阅读札记
一、剔除积弊,转变风气
二、倡导新学,培植人才
三、“二百年无此文宗”
侍讲学士的困境与出路——《恽毓鼎澄斋日记》阅读札记
一、王朝利益的考量:对改革科举与停废科举的矛盾心态
二、家族利益的考量:对新式学堂的矛盾心态
教育大变革中的一位乡村塾师——《刘绍宽日记》阅读札记
一、新知改变观念:刘绍宽的阅读世界
二、交游开阔视野:刘绍宽的交游踪迹
三、新角色、新作为:投身新式教育
四、超越一乡一邑,服务温州地区
五、回归:不愿与闻新学务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另一类解读——《朱峙三日记(1893—1919)》阅读札记
一、悄然变化的私塾生活
二、考取秀才的喜与悲
三、学堂教育的新与旧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子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一、刘大鹏:科举废除“心若死灰”
二、朱峙三:“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
三、阅历、利益与心态
寻病源与读方书——《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阅读札记
一、“内国考察,寻病源也”
二、“外国考察,读方书也”
三、“自尊自立,择善而从”
理念·境界·情操——《竺可桢日记(1936—1946)》阅读札记
一、大学使命:追求真理、培育英才、转变风气、报效国家
二、精神境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三、道德情操: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襟怀广阔、平易近人
救国千万事,造人为最要——《胡适日记全编·留学日记》阅读札记
一、“学以济时艰,要与时相应”:从农学到哲学
二、“树人之道,端赖教育”:从基础建设起
三、“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国乎?”
忠厚诚笃,家国情怀——《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阅读札记
一、“斯人不出,如苍生何”
二、“忠以尽心,恕以及人”
三、“勤勉奉公,洁身自好”
四、“万里孤征心许国,频年多梦意怜儿”
一位大学教授的自我修为——《朱自清全集·日记》阅读札记
一、“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教授”
二、“教了几十年书,总是那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
三、“最完整的人格”
大爱无疆——《梁启超家书校注本》阅读札记
一、“发蒙通德艺”“辨志良在初”
二、“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三、“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四、“求学问不是求文凭”“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
五、“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
参考文献举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