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2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900910
  • 作      者:
    作者:叶晓力|责编:梅杰|总主编:董泽芳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紧紧围绕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这一核心议题,聚焦培养模式这一具体研究对象,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理论视角,构建了“系统集群一结构要素”的分析框架。在采用混合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设计策略的基础上,本书依循“问题提出—理论探讨—历史分析—现状考察—经验借鉴—路径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综合考察历史发展经验之后,从“制度环境一群体经验一就读体验”三个维度论证了当前存在的“学术趋同”培养模式及其运行现状,全面还原了这种培养模式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并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未来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提出一种基于“学术应用”的培养模式,实现有效破解当前高校培养困境、切实提高培养质量、持续促进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的综述
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本质属性之辩
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存废发展之争
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之虑
四、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比较之思
五、文献评析
第四节 范式与方法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专业博士(学位)
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第二节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
一、西方的两次“学术革命”
二、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研究进路
三、从知识生产模式1到模式
四、知识生产模式
第三节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
一、培养理念与目标逐渐分化
二、招考内容与形式有所侧重
三、培养过程与制度分类转型
四、质量评价与保障亟待重建
第四节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系统集群:构建利益相关共同体
二、结构要素:培养模式内涵的变革
三、“系统集群一结构要素”分析框架
第三章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及其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发轫期:显现需求(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
二、实践期:试点培养(2008年至2015年)
三、改革期:探索创新(2015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及其人才培养的发展动力与机制
一、发展动力
二、发展机制
第三节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生成路径
一、早期探索的“学术模仿”
二、试点培养的“学术漂移”
三、培养模式的“学术趋同”
第四章 制度环境考察: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资料的来源与选取
一、案例学校的确立
二、制度文本的选择
第二节 宏观制度环境:基于政策与指导性文件的考察
一、政策性文件的文本分析
二、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
第三节微观制度环境:基于培养院校规章 制度的考察
一、培养理念与目标的文本分析
二、招考形式与内容的文本分析
三、培养过程与制度的文本分析
四、质量评价与保障的文本分析
第四节 制度困境分析:基于制度环境现状的反思
一、理念目标定位: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博弈
二、招生考试安排:专业性与发展性的偏颇
三、过程制度设计:系统性与协同性的忽视
四、评价保障体系:形成性与终结性的失衡
第五节 制度困境的原因探讨
一、统筹试点与“被平庸”的制度
二、治理机制与“割裂”的共同体
三、文化惯性与制度的“路径依赖”
第五章 群体经验调查: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编制
二、调杏工具
三、调查取样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差异性分析
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现状的院校维度差异
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成效的个体维度差异
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学术趋同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相关性分析
第六节 回归分析
一、变量界定
二、回归模型
三、回归结果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反思讨论
第六章 就读体验叙说: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性分析
第一节 资料来源与编码
一、访谈调查的阶段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三、访谈资料的编码
第二节 “结构要素”维度:院校培养中的学术性趋同
一、培养理念与目标:学术主导抑或应用取向
二、招考形式与内容:识别能力抑或关注潜力
三、培养过程与制度:沿袭经验抑或趋向创新
四、质量评价与保障:遵循旧制抑或重建标准
第三节 “系统集群”维度:培养共同体内的行动差异
一、政府主管部门与“教指委”的积极支持与指导
二、培养院校之间的非制度性交流
三、不同工作单位的态度迥异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反思讨论
第七章 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历史梳理: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
二、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初)
三、改革期(21世纪以来)
第二节 统一行动:卡耐基教育博士计划(CPED)
一、CPED概述
二、CPED框架
三、CPED治理
四、CPED评价
第三节 院校改革: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项目(Ed.L.D)
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