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精)/万有引力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8160672
  • 作      者:
    作者:(美)希拉里·弗里德曼|责编:刘飞桐//龚文豪|译者:董应之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没有人会拒绝给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没有人会冒险不让孩子参加竞争性活动

田野调查+成人访谈+儿童访谈,童年竞争资本×阶层狂热×产业结构

★  投身现场,倾听家长和孩子们自己的声音

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课外兴趣班中培养哪些技能?为什么天赋极佳的孩子反而会遭到培训机构的排斥?孩子们喜欢参加课外竞争性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家长们希望让孩子积累哪些“童年竞争资本”?通过对将近100个家庭的深入访谈,让家长和孩子自己发声,《一激到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  深入剖析,揭示推动童年竞争的产业结构

借助近距离的观察和分析,《一激到底》揭开了童年竞争文化的面纱,呈现了其背后复杂精妙的产业结构。内容不同的竞争性活动,在组织、奖项、评选程序甚至内部冲突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套产业结构在组织、支持和推动儿童竞争性活动的同时,也塑造并影响了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著  董应之 译

希拉里·弗里德曼(Hilary Friedman),美国社会学家,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现任教于布朗大学教育学院,在儿童课外活动、童年社会化、大众文化及选美比赛历史等研究领域耕耘多年。

董应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在读博士生。美国科尔比学院国际关系和法语研究双学士,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和双语发展方面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竞赛和课外兴趣班充斥着年幼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怀着这样的疑问,美国社会学家希拉里·弗里德曼以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三项课外活动为例,综合了来自田野观察、成人访谈和儿童访谈三个方面的数据,对将近100个家庭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学调查。《一激到底》不仅梳理了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发展,分析了父母让孩子报名兴趣班、参加竞争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揭示了童年竞争文化背后复杂精妙的产业结构。 家长们的“军备竞赛”为什么越打越早? 父母的“狂热”基于哪些理性的选择? 是什么社会力量推动了儿童竞争性活动的演变? 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课外兴趣班中培养哪些技能? 为什么天赋极佳的孩子反而会遭到培训机构的排斥? 孩子们喜欢参加这些课外活动吗? 父母应该如何理解自己做出的决定?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语(节选):

大学入学竞赛提早开始的成因

家长们早早就开始努力确保他们的孩子能升入好的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位。在美国,大学教育极为重要,它在“决定一个人未来社会阶层的归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数百万受过教育的专业劳动者来说,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生活中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这提高了精英教育的重要性——也许只有教育才能防止未来家庭向下流动,尽管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多中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如今已不再有家族企业可以传承,因此,这些家庭能否让下一代进入更好或哪怕只是相同的社会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下一代是否能成功地取得教育文凭的认证。

 

中产阶级中上层的父母愿意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实现这一点。米歇尔·拉芒在她关于中产阶级中上层的著作中解释道,大多数“中产阶级中上层的美国人把他们一生积蓄的一大部分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这些家庭之所以愿意进行这么大的投资,是因为高等教育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

 

但是这些钱不仅仅花在学费上。今天的家长们要比以前更加精明,他们将时间和金钱都用于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之外得到专门的辅导。对许多孩子来说,课外生活主要由体育运动和其他有组织的活动构成。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入学率,尤其是体育运动,这一点在顶尖的学院和大学最明显。尽管这种提高远远不等于保证,但家长们还是愿意两面下注。

 

竞争性活动如此吸引人,也是由于这些娱乐性质的比赛就像试验场,能够培养在将来更重要的赛事中起关键作用的技能。许多亚洲国家的家长会鼓励他们的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在国外的学校学英语或在国内的补习班里读书,但是多数的美国家长更喜欢让孩子在活动的趣味中历练成长。在美国式的竞争理念当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儿童从事的活动看起来不应该太像一份工作,尽管竞争性活动显然是带有工作意味的。

 

同时,如果你认为在每周六的足球场上,像杰里迈亚这么年幼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内心所想的是某几个大学的招生办公室,那就错了。相反,在他们的认知中,养育孩子是对性情品格的培养,并且让他们在体育、舞蹈或象棋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哪怕家长们直接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未来的一封封录取通知书,这也是有道理的。参加课外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确实能通过体育奖学金或入学“加分”带来大学录取上的优势,使学生在申请精英学校时更具优势。

 

2005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一篇关于长曲棍球越来越受欢迎的文章解释说:“许多家庭把长曲棍球看作是一种机会,能让他们的儿女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录取和奖学金申请中脱颖而出。”文章中引用了一位家长的话:“我从三级联赛的大学教练们那里听来的消息是,参加长曲棍球运动差不多相当于SAT考试中的200分。“(在一个需求回避招生的时代,参与像长曲棍球这样的运动也是彰显申请人社会阶级的一个标志。)

 

本书中的家长们都很现实,他们的孩子获得NCAAc奖学金的机会十分渺茫,尤其是一级联赛的学校。39相反,我遇到的家长们看中的是打长曲棍球可以带来的东西:大学申请中的录取加分项。这种录取加分项在常春藤大学和顶级文理学院中最为明显,前者不向学生提供体育奖学金,而后者的学生群体较小,有时学生运动员的数量会超过一半。

 

高等教育的招生系统当然“与少年棒球联合会和高中体育运动有关,也与我们国家文化中公认的体育价值观有关”由于孩子们并非被随机分配到竞争性的课后活动中,我们无法确切地判定正是这些活动帮助孩子们在大学入学竞争以及之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但重要的是,家长们对这些活动的重要性深信

不疑,并在他们的孩子还很年幼时就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美国学院和大学看重录取类别而不单看学习成绩,这取决于美国独有的历史渊源。杰罗姆·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展示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三巨头”于20世纪20年代新制定的录取标准,目的是阻止“不受欢迎的人”,即犹太人和移民。这个新的录取体系重视“全方位的人”,也就是那些自然地参与到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的人。卡拉贝尔解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录取门槛的定义一直在不断变化,父母对子女申请大学的担忧“并不多余,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获得教育文凭已经取代了直接继承财产,成为父母向子女传承特权的主要手段。在美国,随着赢家和输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如此——人们要尽可能获得一切优势的愿望也只会越来越强烈”。

 

在进行本书的研究时,我遇到了一位父亲,他本人并没有读过大学,但他这样向我描述他让三年级的女儿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动机:“如果这能帮助她进入哈佛大学……”用另一位母亲的话来说,她儿子的成就“也许会帮助他脱颖而出,进入一所好学校”。当我问她如何定义一所“好学校”时,她答道:“常春藤盟校或者类似的学校,比如斯坦福大学”——尽管她本人没有上过这些学校。

 

虽然这些父母没有上过他们为孩子选的学校,但我采访到的家庭也不全是如此。卡拉贝尔和记者丹尼尔·戈尔登(Daniel Golden)发现,在许多机构中,对校友子女的偏好也非常重要;戈尔登发现这一情况在圣母大学尤其明显。我们无法断定这些富裕的孩子童年时期所做的事情会使他们进入某些学校,从而帮助他们保住自身的阶级优势。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他们获得的技能与参加的竞争性童年活动确实是相关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学士学位比较常见,甚至在许多圈子里是司空见惯的,那么获得学位的学校自然就成了拉开差距的关键。而家长们正确地意识到,这些活动确实对孩子进入更精英的学校有所助益。根据社会学家米切尔·史蒂文斯(Mitchell Stevens)对一所精英私立文理学院入学情况的研究,“为了培养孩子身上可量化的优点,这些家庭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活方式”。

 

正是家长们为了培养这种可量化的优点所做出的努力,导致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忙碌,形成了我所说的童年竞争资本。

展开
目录

引言  进门修智慧

导论  为赢而战

第一章  课堂之外:一段关于美国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

第二章  不只是玩:研究充满竞争的童年

第三章  培养童年竞争资本:通才和专业赛道上的家长怎么说

第四章  粉色女孩和足球男孩?性别与竞争性童年活动

第五章  对荣誉的瓜分:从组织和创造童年竞争资本的活动中获利

第六章  奖杯、胜利和眼泪:好胜的孩子在行动

结论  竞赛儿童的出路

附录  向孩子提问: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经验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