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康社会背景下学习型社会的中国图景/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6253
  • 作      者:
    作者:丁红玲|责编:崔文燕|总主编:侯怀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小康社会建设是一种战略国策,更是一种政策理念。小康社会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目标与动力,基于小康社会的政策理念背景考量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学习型社会领域探究与思考的结果,其中有对学习型社会的由来、基本理论及国际背景的系统梳理,更有对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现实图景的呈现,还有对未来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趋势的展望。 本书适合成人教育学、社区教育学、终身教育学研究者,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相关领域研究者,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政策制定者和基层工作者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型社会”一词*早由赫钦斯(Robert M. Hutchins)于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之后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愿景或曰文化理念,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备受推崇。先是国际三大组织积极行动,在推进全球学习型社会行动中起着先锋和引领作用。
  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行动举措有:①出版研究报告,进行思想引领。如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1972)(简称《富尔报告》)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1996)。②发布相关政策文本,实行理念策动。如发布《学习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 to Learn,1985)和《成人学习汉堡宣言》(The Hamburg Declaration on Adult Learning,1997)等。③举办国际成人学习周,促进终身学习文化的发展。④以举办学习型城市大会为契机,实施全球推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行动举措有:①出版研究报告,如《回流教育:终身学习的策略》(Recurrent Education:A Strategy for Life Learning, 1973),进行终身教育理念孕育,并出版《教育政策分析》(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1998),分析、借鉴各国重要的终身学习报告。②实施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投资政策,提供福利保障。③推进成员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欧盟的行动举措有:①发表行动倡议书,如《成长、竞争力与就业:迎向 21世纪的挑战与途径》(Growth,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The Challenges and Ways Forward into the 21 Century,1993)、《欧洲社会政策:欧盟的未来之路》(European Social Policy:A Way Forward for the Union,1994)、《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 ①》(Teaching and Learning: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1995)、《终身学习备忘录》(A Memorandum on Lifelong Learning,2000)、《实现终身学习的欧洲》(Making a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Learning Reality,2001)、《成人学习:学习永不会晚》(Adult Learning: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2006)等,实行愿景感召。②制定《欧洲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指南》(Certified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2009年第一版, 2015年修订版),对学习者通过非正规、非正式学习途径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鉴定及资格鉴定。③开发学习型城市项目,为欧洲地区的学习型社会实践注入活力。
  除了一些国际组织大力倡导与行动呼吁以外,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行动,其具体举措如:出台终身教育(学习)政策法规,为终身教育(学习)保驾护航;加强终身学习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为民众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撑;举办终身学习活动与创新终身学习活动载体,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激发社会活力;以项目为牵引,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开发学习型城市评价工具与指标体系,提高建设质量。
  我国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启动社区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开始深耕学习型社会文化土壤。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②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五项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③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再次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④。
  2017年,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更进一步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再次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①
  由上可知,从政策演进的脉络来看,无论是党的十六大,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在提出小康社会的同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学习型社会。不难看出,小康社会建设与学习型社会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学习型社会为其提供前提保障,学习型社会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撑(如精神支撑、理念支撑)。当全社会构建起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便利化的学习空间随处可见,从而*大限度地确保全体人民享有充分的终身学习机会,以及从根本上保障全体公民的学习权和受教育权时,教育民主性和公平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并为个体生存与就业、生命尊严和生命成长提供可能,为社会发展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量;在提高全体社会民众的思想认知觉悟、受教育水平与整体素质的同时,形成浓郁的全民向善、踔厉奋发、生动和谐的人文气息氛围,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
  立足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图景进行系统梳理和认真思考,如理论层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实践层面的行动举措、成效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以期对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二、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国内学习型社会研究成果述评
  我国学者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型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1)关于学习型社会内涵的研究。不同研究者对学习型社会内涵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从学习、创新、价值成功转化方面来界定学习型社会。②有研究者从学习者、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组织、学习需求、社会发展方面来界定学习型社会。①还有研究者基于学习者个体的角度,从“完成学习愿望”“实现个人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方面来定义学习型社会。②此外,有研究者在界定学习型社会时强调开放、共享、创新的社会机制。③有研究者界定学习型社会则是基于终身学习文化的角度,强调终身学习文化氛围的形成。 ④
  (2)关于学习型社会构成要素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三要素论,即终身学习新文化、学习型组织、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 ⑤有研究者提出五要素论,认为除了以上三个要素,还包括知识与技术创新和社会文明程度。⑥还有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系统,由各类学习型组织构成 —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和学习的政府。 ⑦
  (3)关于学习型社会特征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学习型社会具有终身性、开放性、自主性、发展性、创新性、大众性等特征。⑧有研究者认为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对象上具有全员性、在学习时间上具有延伸性、在学习空间上具有扩充性、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在学习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⑨
  (4)关于学习型社会功能的研究。有研究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认为学习型社会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使个人全面发展。 ⑩除了以上三个层面,有研究者还提出学习型社会有助于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践行终身教育的理念。
  2. 学习型社会的支撑 —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研究
  有研究者提出保障继续教育质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石,指出继续教育要突破普教化办学模式的窠臼,就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有研究者提出成人高校应发挥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明确办学新方向,谋划转型新发展,并以联动机制为平台打造学校发展新格局。①有研究者鉴于社区教育的全员性、民主性、人文关怀性、社会性属性,提出要理顺体制机制,整合与开发资源。 ②有研究者基于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超时空、便捷化优势作用,提出需要从办学定位、办学模式、教育与学习资源开发、技术改进、教学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③有研究者认为要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就需要完善基础性条件保障,如政治经济的保障、法律制度的支持、人文环境的营造、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评价机制等。 ④
  3. 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学习型组织研究
  (1)关于学习型政府的研究。有研究者立足于创建学习型政府,提出应营造政府学习文化,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学习理念,强化政府信息化程度,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⑤有研究者立足于知识社会的背景,提出学习型政府建设的构想—确立科学的政府知识管理战略,构建完备的政府知识管理组织体系,搭建完善的政府知识管理硬件平台,形成知识导向性的政府行政文化。 ⑥
  (2)关于学习型企业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要加强制度建设,如建立企业内定期学习制度;重视氛围营造,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等。 ⑦有研究者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健全完善学习型企业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培养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⑧
  (3)关于学习型社区的研究。有研究者针对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设立社区居民共同愿景,培育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民主、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⑨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要强化高校的社区服务意识,完善高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机制等。 ①
  4. 学习型社会的保障 —终身学习制度机制研究
  关于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制度保障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缺少独立的第三方认定机构、学分认定标准模糊、学分转换需求不足等问题。②基于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如下策略建议: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③;成立独立法人的学分银行教育服务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④等。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需要加大对学分银行的宣传,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机构,建立健全学分认证、转化体系,开拓大众线上线下参与渠道等。 ⑤
  (2)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有研究者根据认证的目的不同,将学习成果认证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保证学习成果符合一定需求,另一类是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⑥有研究者以在线学习成果认证为切入点,从优化外部环境、鼓励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建构认证体系、成立第三方机构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⑦还有研究者强调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关注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保障机制。 ⑧
  (3)关于国家资历框架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终身学习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存在参与主体较少、各区域推广难、学分转换实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举措—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学
展开
目录
目录
丛书序(侯怀银)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学习型社会概述 13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的由来 13
第二节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 24
第三节 学习型社会的现实载体:学习型城市 31
第四节 国际学习型社会代表性思想 39
第五节 国外学习型社会的行动实践 55
第三章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概述 74
第一节 小康社会建设政策的提出 74
第二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81
第三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政策的变迁 92
第四章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探索 110
第一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历程 110
第二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性思想 117
第五章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行动实践 148
第一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 148
第二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183
第三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203
第四节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218
第六章 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展望 242
第一节 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242
第二节 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的未来展望 251
附录 中国学习型社会大事记 267
后记 2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