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机买晚了麻烦多!
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何时给孩子买手机,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
一位妈妈跟我说:“我身边的朋友都说不能买,我家孩子初一了,我坚持着没买!”
另一位妈妈跟我说,她上初一的儿子对她讲:“妈妈,我们同学都说您和我爸真厉害,就是不给我买手机。”孩子边说还边竖起拇指。妈妈强调,她理解孩子,内心很犹豫,但是爸爸坚决不让买。
两位妈妈都说,她们孩子周围的同学大多数早两年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她们的孩子不得不眼巴巴地望着小伙伴,很不甘心地听着这些“赞扬”。
以我这几年在讲课中对家长的了解,家庭给孩子买手机大多是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即10岁左右。也有极个别家庭在孩子一年级时就买了,还有一小部分家庭坚持到初中, 甚至到高中还没买。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一名孩子在某著名中学读高二,其家长问我,家里能安宽带吗?我当时很震惊,赶紧回答:“安!赶紧安!”这位家长接着问,宽带能安 在孩子的屋吗?我:“……”
我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也想象不出来 Wi-Fi 如空气般弥漫在家庭每个角落的今天,生活空间全方位被4G、5G信号覆盖的当下,那位家长该如何严防死守?
对于今天的家长而言,给不给孩子买手机就是检验家长有没有能力适应移动网络时代,是否相信孩子能与手机健康相处。
进入这个时代,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就算是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那也如同在高海拔地区呼吸——缺氧,有个氧气瓶还是爸妈吸剩下的。
进入这个时代,孩子若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与同伴交往时可能不由自主地自卑,远比没有名牌球鞋要严重得多。普通胶鞋不影响走路,没有手机却寸步难行,难道让孩子用儿童 电话手表替代手机?
进入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与思维的形成,受到以手机为代表的载体的深刻影响。如果把载体给消灭了,工具、材料、加工场景等也不复存在,孩子们该如何学会那些本可以随手习得的能力呢?
进入这个时代,手机还是情感交汇的一个枢纽,是个体于群体中的存在符号。成人的身份识别都已依赖一串 11 位数字,那没有手机的孩子岂不就成了没有身份的个体?
或许会有很多家长认为,手机似魔鬼,早一天放进来, 孩子就多受一天的毒害。我还真看到过某次活动的横幅上醒目 地写着:远离手机!!!
若如家长所愿,晚一点给孩子买手机,是不是真的能推迟且减少负面影响呢?很遗憾,仅仅是推迟了影响,但同时也积累了更多、更严重的隐患。比如,年龄段不同,建立使用手机的规则难度不一样。所以到了初中家长才给买手机,孩子很可能会报复性地加倍使用手机,补偿那些年不能使用手机的遗憾。再比如,晚买手机,最初的适应期有可能恰逢青春期、小升初适应期,这时候若孩子出现问题,很难说清是哪一个期在“作怪”,加剧了亲子沟通的难度。
我的观点是,在这个时代,反正迟早要给孩子买手机,倒不如在合适的时候(比如小学四年级左右)进行,提前与孩子沟通好使用手机的规则,既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也可以从 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会与手机健康相处。
资深媒体人、家庭教育咨询顾问朱煦老师力作,陆士桢、宗春山、王蕾等推荐!一本真正从家长出发,解决孩子与手机之间问题的亲子教育书。丰富详实的案例,直指家长教育痛点,为迷茫家长指路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