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杏坛遗泽溯源
第一节 建贡院 科考选士
一、建造历史及布局
二、乡试程序与内容
三、考官派任和分工
四、中举数额及影响
第二节 兴官学 惟楚有材
一、沿革
二、布局
三、师资
四、学生
五、教学
六、学田
第三节 设书院 江汉炳灵
一、书院源流
二、书院例举
第四节 办塾学 育才植基
一、塾学的类别
二、塾学的教学
第二章 晚清教育转型
第一节 张公重教图新
一、洋务时期洋务学堂的兴办
二、维新时期新式教育的推进
三、新政时期近代学制的实施
第二节 湖北垂范全国
一、创机构,建树新范
二、订学制,率先着鞭
三、设书局,刊印教材
四、选俊才,留学海外
第三章 教会学校变迁
第一节 教会学校的发展演变
一、初创期(1862—1902年)
二、兴盛期(1903—1922年)
三、衰落期(1923—1952年)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办学体系
一、文华系列
二、博文书院
三、女子学校
四、特教学校
第三节 因应政策变迁
一、从晚清到民国的“姿态”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举措
三、人民政府的安置
第四章 民国前期变革
第一节 民初新式教育的变革
一、高等教育的兴起
二、中等学校的设立
三、小学教育的变化
四、平民教育的涌起
第二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革新
一、法令法规的颁布
二、教育宗旨的确立
三、教育主权的收归
四、全面改革的推行
五、特殊学校的创办
第五章 民国后期变衍
第一节 平稳推进(1927—1937年)
一、学校制度的变更
二、初等教育的扩展
三、中等教育的改建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战时播迁(1938—1945年)
一、战时教育政策的确立
二、战时高等院校的迁转
三、战时中等学校的西迁
第三节 回迁重建(1945—1949年)
一、接收与回迁
二、恢复与重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