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3105320
  • 作      者:
    作者:汪兆骞|责编:谢惠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清流》作者汪兆骞最新力作,以新闻史的视角书写中国近现代史,打捞和挖掘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真相,系统、全面地呈现了中国新闻史的全貌,还原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中国文人自晚清之际拉开中国现代进程的帷幕,现代中国新闻事业史也从这里开始:他们以“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站立时代潮头,以先行者的身份创建中国报刊、扮演现代文化和思想先锋,以影响者的角色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本书梳理自晚清以来特别是1900—1949年的中国新闻人、报刊和重要新闻事件,涉及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徐志摩、邵飘萍、林白水、张季鸾、邹韬奋、王芸生、瞿秋白等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新民丛报》《大公报》《新青年》《新月》《语丝》《民立报》《现代评论》《申报》等知名报刊。

 

◆本书从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兴起开始梳理,从重点新闻报刊、人物、事件等入手,选取每一个年度发生的对现代中国历史极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折射出了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中风雷激荡的历史样态。


展开
内容介绍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以新闻史的视角,按照时间线索打捞和挖掘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真相,详细梳理了1900—1949年的中国新闻人、报刊和重要新闻事件,涉及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徐志摩、邵飘萍、林白水、张季鸾、邹韬奋、王芸生、瞿秋白等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新民丛报》《大公报》《新青年》《新月》《语丝》《民立报》《现代评论》《申报》等知名报刊,还原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作者从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兴起开始梳理,从重点新闻报刊、人物、事件等入手去进行研究,选取每一个年度发生的对现代中国历史极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去书写,系统、全面地呈现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全貌,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中风雷激荡的历史样态。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 晚清末年,近代中国报业一瞥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9世纪后期,中国文化里出现了新的元素——西学东渐,“经世救时”思潮逐渐兴起,中西文化碰撞结合,发展成了改良主义。正视现实、揭露时弊、倡言改革,士林逐渐形成一股讲求“经世之学”的新风气。“经世之学”向西方学习,成为区别于传统“通经致用”之学而具有现代特征的思潮,标志着中国文化对西学由被动输入转向主动吸纳。

晚清政府在世界潮流影响下有了洋务运动,讲求洋务成为“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清政府办广方言馆、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派学生留洋学习,便是证明。

西方传教士到华传教,也介绍和传播西方文明,将西方史地、政制、科技等传到中国。

西方现代出版技术和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如报刊等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中西方文化交流,必然带来西学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而这种冲突和融合必然会改变一些传统知识群体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其次,一些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在广泛接触西方世界之后,思想产生深刻变化。从主张“中体西用”,进而要求学习西方“国政”、倡言“君民共主”,办工业、开商埠、兴学校,呼“变法自强”。中国知识群体发现,传播介绍西方文化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西方现代出版技术和新的文化传播工具——报刊。

中国的历史变化,为中国出版和报业的发展营造了新的可能性。中国报刊的出现,是从对没落的黑暗社会和旧的传统文化批判性反思开始的,继而抨击弊政,呼吁社会改革、改变民生,议论军国、臧否政事,概论天下……

因此,中国报刊甫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扮演了文化和思想先锋的角色。

 

19世纪早期的中国报刊,多为西方传教士和来华商人创办,以洋文为主,也有中文的。第一张中文报刊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1815年由英国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在马六甲创办的。中国境内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1833年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在广州创办,为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该报刊曾载文介绍荷马、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等欧洲诗人,批评中国境内“悖思外美无文无词”的现象。

1853年,在香港有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创办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出版,此乃第一家用铅活字排版印刷的报刊。从此,落后的雕版印刷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香港、上海成为外国人办报的中心,也有少量的中国人办自己的报刊。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多聘用中国文人任编辑或撰稿,如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创办者是英国人美查(Ernest Major,1830—1908)等,该报的经理及编辑均为中国人。《申报》因为有中国文人的参与,才有了中国味十足的“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开“近代报纸副刊之先声”。同年创办的期刊《瀛寰琐记》,由《申报》馆刊行,发表文艺作品诗词、杂文、小说、笔记及时评政论,并曾发表蠡勺居士的《瀛寰琐记叙》及其所译《昕文闲谈》。1875年,《瀛寰琐记》更名《四溟琐记》,但次年又改为《寰宇琐记》,不久停刊。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刊,多有宗教背景,目的在于传教兼商业。正如《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所述,外国人办报刊是为“保卫外国在中华所有之政治商务利益,并抵拒华人之舆论”。但是,它们同时也是“西学东渐”的渠道、路径之一。 《万国公报》就宣称:“本刊是为推广与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这迎合了当时渴望了解世界,寻求救国之路的知识阶层的心理。

 

1857年,香港诞生了英文报纸《孖剌报》,并于同年底创办中文版——《香港船头货价纸》,后于1864年将其改版为《中外新报》(全称《香港中外新报》)。1861年后,上海出现了《上海新报》。1865年,香港又有《华字日报》问世。1872年,《申报》在上海强势问鼎报界。但是,这些最早占领中国报业世界的报纸都是外国资本支撑的,它们是外国报纸的中文版,如《华字日报》便是《德臣西报》(又称《德臣报》)中文版(前身是英文《德臣报》的周末中文专版《中外新闻七日报》),其内容大都译自外报。实际上,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只是这些报纸上刊载的一些洋行的通知、告白和船期消息等,发行量很少,经营得并不景气。


展开
目录
代序 中国现代文化的丰碑
引子 晚清末年,近代中国报业一瞥
1900年 陈少白奉命创办《中国日报》,《申报》评论义和团真相
1901年 清廷增修《大清律例》,《杭州白话报》诞生
1902年 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英敛之筹建《大公报》
1903年 “《苏报》案”的案中案,林白水办《中国白话报》
1904年 陈独秀、章士钊创办《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欲唤醒民众
1905年 《民报》登场宣传“三民主义”,《京话日报》亮相报道王府罪行
1906年 清廷颁布“预备仿行宪政”,《中华报》揭露钳制舆论行径
1907年 女侠秋瑾办《中国女报》被杀,汪康年《京报》开张揭受贿
1908年 清廷又颁《大清报律》,章太炎办《民报》被禁
1909年 于右任一年办两报,《申报》终由华人经办
1910年 清廷“立宪”骗局出笼,同盟会《少年中国晨报》面世
1911年 武昌首义成报界舆论热点,《民立报》开启“竖三民”时代
1912年 临时政府出台“约法”,报刊言论受血腥钳制
1913年 “宋教仁案”扑朔迷离,汉口《大汉报》拒绝领奖
1914年 北洋政府出台《报纸条例》,《申报》发檄文批驳
1915年 梁启超撰文“反袁称帝”,陈独秀《青年杂志》横空出世
1916年 袁氏称帝瞬间成黄粱,陈独秀、胡适开启“《新青 》时代”
1917年 张勋率“辫子军”上演复辟丑剧,《新青年》炸响新文化运动春雷
1918年 邵飘萍创办《京报》,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1919年 《新青年》鼓吹德赛二先生,“五四运动”催生百家报刊
1920年 《晨报》高呼《争自由宣言》,陈独秀创办《劳动界》
1921年 红船在黑暗中启航,报界发声《不自由,毋宁死》
1922年 “文人参政”办《努力周报》,陈独秀创办《向导》周报
1923年 北洋政权风雨飘摇,国共两党谋求合作
1924年 瞿秋白办报宣传马克思主义,《语丝》《现代评论》主张温暖民族灵魂
1925年 茅盾创办《公理日报》,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
1926年 报人邵飘萍、林白水喋血,《大公报》坚持“四不”主义
1927年 郁达夫创办《民众》旬刊,周作人在《语丝》发文悼李大钊
1928年 胡适、徐志摩升起一弯《新月》,《晨报》不满钳制言论被停刊
1929年 胡适怒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蒋介石假意“许诺”开放言论
1930年 《新月》发声“批评国民党的自由”,《大公报》保持独立言论揭骗局
1931年 《新月》反专政悲情陨落,《北斗》以文学干预生活
1932年 “一·二八”淞沪血战,报界“坚持独立发言”
1933年 《东方杂志》辟“新年梦想”,记者以生命换来“记者日”
1934年 瞿秋白主办《红色中华》,史量才殉国留诤言
1935年 《新生》讽喻日本天皇遭惩办,《自由评论》抨击钳制言论被查禁
1936年 报界“团结御侮”不自由,“西安事变”促发“时局宣言”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报界发声“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1938年 《大公报》“尽言论界一兵卒之任务”,邹韬奋携《全民抗战》成言论明星
1939年 上海“孤岛”报界继续抗战,老舍办《抗战文艺》宣传延安
1940年 邹韬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新华日报》开天窗抗议当局
1941年 《救亡日报》欲揭“皖南事变”真相,《大公报》怒批“飞机洋狗”丑闻
1942年 《解放日报》发表《讲话》坚守阵地,陆蠡用生命写就正气歌
1943年 王芸生《看重庆,念中原》揭灾情,《解放日报》怒批《中国之命运》
1944年 《大刚报》发表《贪污及其他》被查封,长篇通讯《延安一月》洛阳纸贵
1945年 三十三家报刊掀起“拒检运动”,叶圣陶发文“不要这个制度”
1946年 闻一多办《民主周刊》惨遭暗杀,夏衍办刊揭露国民党舆论欺骗
1947—1949年 国民党独裁专制政权下台,报界迎接新时代到来
代跋 现代中国新闻史的世纪绝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