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书形成研究与古史史料学问题/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47256
  • 作      者:
    作者:谢维扬|编者:宁镇疆|责编:贾素慧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谢维扬,1947年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先生,1984年在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首席专家(2012-2021)。代表作有《周代家庭形态》《中国早期国家》《至高的哲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书稿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古书的形成研究与古史史料学问题。上编首先论述古书成书情况与古史史料学问题,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进行解析,“层累说”与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的建立,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史研究面对的主要问题,古书成书的复杂情况与传说时期史料的品质等都一一梳理解答。其次论述了儒学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贡献及从汉代经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影响,并提出发扬经典的力量、探寻中国传统的现代去路。下编通过例证进一步佐证论述,从豳公盨、《子羔》篇和《容成氏》看古史记述资料生成的真实过程,从《清华简(壹)》看古书成书和流传的一些问题,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以及《楚居》中季连年代问题、《老子》“早期传本”结构及其流变研究等。最后以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提出对文献问题整体的认识来对待有关文献的审慎的做法,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不必期望立即有全面和最终的结论。认为古代书史和古代文献传统的研究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建立具有现代水准的古代研究史料学基本概念与规范的任务对学习古史和解决古史史料学问题具有理论引导和方法引领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书形成研究与古史史料学问题》:
  一、古史研究现状所反映的古史史料学问题
  中国古史的研究应该说迄今已有很大的成就,这自不待言。但从另一面说,它也始终面临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即对于古史研究中许多很基本的问题目前还给不出确定的认识。比如说夏史可信性问题,虽然在国内,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早已在讲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但在国际学术界范围里面仍然是颇受质疑的。对于我们中国本土作古史的学者来讲,这是很刺激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可以举五帝时期传说的可信性问题为例。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更大,不仅在国际,就是在国内古史界至今也还是众说纷纭,殊无一致甚或相近之认识。从黄帝开始讲起的远古五帝时期的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里面是与《商本纪》《周本纪》有相同地位的,也就是说马迁对这段传说的真实性还是有较积极的估计的。但在现代学者中,即使在中国学者中也有对这段传说时期的历史持极端质疑态度的,而比较多的学者可说是持一种有条件地引用的态度。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完全可以当作信史。这里的态度就很不一致,无确定认识可言。在此可特别注意一下国际学术界的情况。一般来讲,中国五帝时期的问题在大多数西方学者认识中,是把文献中关于中国这段较早时期历史的记述当作“史前”的问题来看待的。何谓“史前”?在西方史学概念上,就是指还不够真正的历史的真实性条件的“历史”。英文“史前史”作prehistory,这个词在字面上似乎只是指出“在历史之前”的意思,但实际上还带有更深的意味。因为西文的history是指具备足够真实性条件的合格的历史,由此它才具有可信的价值,而且也是可以验证的。所以有时在英文中有historically known 这样的表述,就是指所述及之事是“已经见证过的”。而prehistory就是指未经见证过的,包括也没有可信的记录的。因此在西方概念中,prehistory就不是history,而中国的五帝时期在西方学者看来就属于这种性质。它是prehistory,因此它不是历史。中国学者讲史前史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可以把“史前史”也看作是“历史”,但在西方学者中感受就很不一样,因此他们对五帝时期历史意义的认同有更大的障碍。
  关于古史研究遇到的尴尬局面的第三个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先秦典籍中《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具高综合性的古史记述资料的可信性问题。这两篇古代文献对于传说时期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世系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事迹,都有比较综合的、完整的、通盘的记述,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但对其可信性,学术界更是见仁见智,言人人殊,分歧之尖锐几少有及之者。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当然非常重要,但旷日持久,对古史认识的积累是很大的牵制。
  就传说时期历史的探索而言,上述尴尬局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于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古史记述系统形成过程与相互之间关系的真实情况,现在还不能完全讲清。如果我们全面地看待古史界在近一个世纪来对于这些记述资料生成过程问题艰苦研究的全部成果,我们应该可以认识到,古代古史记述资料的生成是分布在不同的过程中的,就是它们并不是仅在一个来源当中生成的。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于这些不同的记述资料生成系统间关系的分析,来讨论它们所记载的素材的性质和价值问题。但是这也远不是学术界共同的认识。比如下面要讨论的“层累说”就不注重对古史记述资料生成中多系统情况的认识,而强调一种单线的过程,由此对于有关记述资料的性质和价值的估计当然也就很不相同。在这种状况下讲中国传说时期历史自然很难有可基本确定的东西。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