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后楼山西汉墓M6、M7发掘简报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摘要:后楼山M6、M7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分别于1995年底和1996年初发掘。属于西汉中小型墓葬中的石坑竖穴洞室墓,共出土陶、铜、铁器等随葬品70佘件(组)。两墓均为北洞山西汉楚王陵的陪葬墓,墓主人属于刘氏宗亲,身份为贵族。时代为西汉早期偏晚。
关键词:徐州后楼山西汉石坑竖穴洞室墓
后楼山位于徐州市北部京杭大运河北岸,属1991~2006年,徐州博物馆在此陆续发掘墓葬
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为一低矮的石灰岩小丘,10座(图2),后楼山六号墓(M6)、七号墓海拔51.7米,其南为洞山,东南为桓山(图1)。(M7)就是其中的两座。
一、后楼山M6
(一)墓葬形制
M6于1995年11月发掘。该墓地处后楼山南坡,东北距M1⑴约35米,北距M4约28米,西北距M7约33米。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竖穴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3.3米,东西宽2.35米,深6.6米。竖穴内填以较纯的红黏土,土经行夯,但夯层不明显,且较松软,未见封石,底部平整。洞室位于竖穴南壁下,门宽1.41米,高1.5米,以两块石板封堵,石板厚0.2米,宽0.7米,东边一块高1.78米,西边一块高1.72米。两块石板下面各置一铁镬,以增强封门石的稳固性。竖穴与洞室之间有一较短的甬道,甬道与门同宽,长1.2米。洞室平面为长方形,平顶,四壁较规整,边角明显,东西长4.45米,南北宽3.15米,高1.63米。洞室底较甬道底低0.13米。室内留有积水到顶的痕迹(图3)。
该墓虽规模较大,且未经盗扰,但出土文物不多,共计37件。多为陶器,有鼎、盒、壶、钫、苗形壶、盆、厘、仓、灶、井、磨、猪圈等。陶器多数放置于西部,少数置于甬道及洞室北壁下。棺具置于洞室东部中间,同墓主人尸骨一样已朽之不存,墓主头为东向。棺内有铜镜两面,铁剑、铁刀各一柄及铜瑟枘4件。其中一铜镜(M6:21)上有一方形锈蚀痕迹,似为印章,惜朽甚不可取(图3)。另在填土内发现铁锸一件。
(二)随葬遗物
1.陶器
M6共出土陶器26件,多为灰陶,少数为
红陶,器型有鼎、盒、壶、钫、茧形壶、鐫盉、罐、盘、直、盆、勺、仓、灶、井、磨等。
鼎2件。红陶。盖与身子母相合。器身两侧两长方形竖耳外撇,腹微鼓,圜底较平,三蹄足。M6:31,腹部饰凸弦纹一道、凹弦纹两道,近底处饰凹弦纹一道。两耳内外侧均以红色描绘轮廓。半球形盖,饰三个塔形钮。盖上饰凹弦纹两道并涂朱。盖顶和盖沿上方以红、白色绘云纹和数道弦纹。通高17.2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9.2厘米(图4-1;彩版一,1)。
盒3件。红陶。盖与身子母相合。覆钵形盖,器身弧腹内收,矮圈足有折棱。M6:6,盖面和器身部各饰三道和两道凹弦纹,均涂朱,并以白色绘粗细不一弦纹多道。盖顶纹饰不清,但可辨白色云纹。口径16.4厘米,通高16.8厘米(图4-2;彩版一,2)。
壶3件。红陶。喇叭口,平沿,束颈,溜肩,鼓腹,圜底,圈足。盖面呈弧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两型。
A型2件。形制较小。M6:29,从肩到腹下部共饰六组双道涂朱凹弦纹。盖顶以红、白色绘弦纹和云气纹。颈部在倒三角形内以红色绘蕉叶纹,间以云纹,并以白色勾轮廓。肩腹部以白色绘弦纹数道,以红、白色绘云气纹两组。足部以红色绘倒三角纹。口径11厘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