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政协委员读书笔记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32358
  • 作      者:
    编者:朱永新|责编:戴小璇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拉开帷幕,移动履职平台“全国政协书院”正式揭幕,这也意味着历时两个多月的“防控疫情读书群”完成了使命。在此期间,广大委员积极响应,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截至4月22日,在线发言3700余人次,覆盖全部34个界别,发言内容70余万字,其中各位导读委员精心准备的导读发言就有近20万字。
  这些发言,既有委员们读书的心得体会,也有他们对于疫情防控的建议性思考;既饱含委员们的思想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据统计,仅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就提出了300多条建议,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流行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人文教育,提升全民综合素养等,真正做到了读书学习与履职建言的良好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虽然首批从事狩猎行动的祖先从中受益,但从获得新的、有可能致命的微生物的角度来看,狩猎显示了某些不可否认的风险。狩猎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狩猎者接触微生物的方式,让微生物以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跳到狩猎者身上。黑猩猩捕食各种各样的动物,就会广泛接触到各种新型微生物。
  在一些最重要的人类疾病里,黑猩猩和其他猿类被视为拼图中被忽略的那一块,人类和黑猩猩密切联系后产生的影响,如今还在延续。一个是在中非生活和捕食各种动物的黑猩猩,一个是迅速拓展疆域并建立全球性互联关系的人类。两个灵长类近亲将被证明是一个重要的联盟,这就是对付流行病的秘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互动:中非的黑猩猩捕食猴子。
  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录的最早年代,是在古巴比伦王国流传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亚洲和欧洲的病原体就开始影响到文明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马丁努斯,贝杰林命名比细菌更小的生命形式为病毒。微生物大体可分为两种:急性传染的和慢性传染的。每一种微生物在规模小的宿主种群里都会有所折损。就急性感染源(如麻疹、脊髓灰质炎和天花)而言,感染时间短,要么导致死亡,要么宿主产生了免疫力。慢性感染源(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肝病毒)与急性感染源不同,不会在宿主体内形成免疫力。它们仅仅缠住宿主,有时陪伴宿主一生。
  与人类祖先经历的种群瓶颈(微生物净化)一样,成为标准生活方式的蒸煮食物再一次减少了人类所接触的新型微生物的数量,限制了其微生物多样性。人类祖先离开热带雨林后,就进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减少了,感染它们的微生物多样性也当然随之减少了。近亲动物物种会有相似的免疫系统、生理机能、细胞类型和行为,使它们易受同样的感染源群落的侵害。
  人类主要疾病大多数是在某种情况下,从动物那里传来的。从人类谱系进化的视角来看,疟疾从野生猿类身上跃至人类身上,意义深远。人类祖先因栖息地变化、蒸煮食物和人口瓶颈而引发微生物净化现象,对人类微生物库进行了清扫,微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但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增加,野生猿类疾病,即一些几百万年前在人类身上消失的疾病,现在可能会重新感染人类。
  人类早期祖先身上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由此降低的基因防御能力,使人类很容易受到猿类表亲微生物库的侵害。在人类经历微生物净化时,这些猿类微生物库却完好无损地保留至今,为病毒风暴的酝酿提供了条件。人口规模的扩大、人类群落的定居和家畜数量的增长,形成了特有的混合因素,在人类和微生物关系转变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在5000-10000年前人类祖先的驯养活动达到高峰时,从家畜那里传染到人体的微生物,对充实人类微生物库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千年的互动,人类和家畜之间已达到某种微生物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家畜不再对人类的微生物库有所贡献。恰恰相反,家畜一直为人类输送新型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是家畜自身携带的,而是来自家畜接触的野生动物。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驯养活动对人类祖先有三重影响,它使人类与一小部分家畜亲密接触,家畜所携带的微生物就传染到人类身上。家畜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架起一座牢固的桥梁,增加了野生动物所携带微生物传染给人类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驯养活动使人类拥有了大规模的固定社区,这样以前昙花一现的微生物就能存活下来。
  是否将一种正在传播的微生物定为流行病,与其致命性无关。流行病只是病毒传播能力的标记。天花似乎首次出现于驯养革命时期。证据表明它有可能源自一只感染了已知与天花亲缘关系最近的病毒骆驼痘病毒的骆驼。但骆驼很可能是使病毒从啮齿类动物身上跳跃过来的桥梁宿主,大多数像天花这样的病毒都寄生在啮齿类动物身上。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在一生中都有可能远游。
  ……
展开
目录
前言
辑一 导读与读书笔记
《病毒来袭》
导读1: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2:狩猎,加速病毒的跨种群传播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3:微生物净化使人类更脆弱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4:驯养活动对病毒传播的三重影响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5:什么是流行病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6: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导读7: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8: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9:新一波流行病威胁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10: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11: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12: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委员读书笔记
导读13:流行病的末日来临
委员读书笔记
……
《逼近的瘟疫》
《人类的终极闻题》
《生命的法则》

辑二 读书分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