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蒂契说,随着图书销量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开始依赖电子媒体,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下,耶鲁大学出版社就大学出版社角色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反思。他说:“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内容值得以图书的形式出版?我认为,电子替代品在图书行业中起到的作用是提高了精装本内容的标准。然后,你会问:‘成就一部好书的因素有哪些?’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但不仅仅是市场问题。书稿有没有流畅的叙事驱动力?作者是否为了一个基本理论而提出并结合几个复杂的论点?研究的激情——字里行间涌动的发自肺腑的激情与形式上的创新是否匹配?或者说,如果一位资深学者同时探讨15种不同的理论和经验观点,然后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被结合的各个部分完全相互依存,这样的研究值得出版成书。而针对某一特定学科进行的增量研究并不需要出版成书,像这样的东西可以以期刊文章的形式发表。
1982年,唐纳蒂契以优等生身份(summa cum ladue)从纽约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到耶鲁大学出版社工作前他任职于巴西克图书公司(Basic Books)。巴西克是一家以出版非虚构类图书而闻名的商业图书出版公司,其出版的图书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学术性又被大众读者所接受。他作为出版人和副社长在巴西克图书公司工作了七年。从1992年到1996年,唐纳蒂契在哈珀·柯林斯图书公司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副总裁、产品和市场开发总监。此前,他在普特南出版集团(PutnamPublishing Group)也担任过类似职位。他有多种著述,包括在《大西洋月刊》、《哈泼斯杂志》(Harper's)、《国家》以及《村声》(Village Voice)等众多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除此之外,他还写了一本有关初为人父时的深入思考——《矛盾心态,一个爱情故事:婚姻的写照》(Ambiva Lence,a Love Story: Portrait of a Marriage),该书2005年出版。
为了庆祝2008年耶鲁大学出版社成立百年,唐纳蒂契将主持一场学术会议,会议由惠特尼人文中心(Whitney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和贝内克图书馆联合主办,主题为“图书为何重要”。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商、学者和作家将聚集一堂,围绕他所提出的“信息时代的反常案例”展开讨论。“与直觉相反,这个获取研究和数据的机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反而彰显了图书的重要性,由此延伸,也彰显了出版社的重要性。在选稿、策划、编辑、装帧设计以及发行等整个出版流程中,出版社作为文化把关人,制定了优秀图书的把关标准,而这正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的。”
唐纳蒂契担任社长的第一个五年中(2007年他签约了第二个五年任期合同),耶鲁大学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图书320种,其中200种为精装本,其余为平装本。从各季度的书目可以看出,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分是学术图书。尽管面向市场的大众图书数量很少,但这些书的市场表现还是让公司实现了其自定的学术图书的出版目标。近年的几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2002-2007年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种大众图书销量均超过10万册。这三种书分别是埃德蒙·摩根的《富兰克林评传》(2002)、戈尔·维达尔的《创造一个国家: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2003)、恩斯特·H.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2005)。近三年的销售详情如下所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