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了更多人的讨论。随着“现代病”的普遍化,抑郁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的问题。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曹惠帮助了许多深受抑郁折磨的人,挽救了许多家庭。而这些走出抑郁的真实案例,也将鼓励更多人打破灰暗的困境。
希望这本书能让您了解抑郁,摆脱病耻感,在孤独的抗争之路上,给与你一些支持和理解,或者提供一些指引和希望。
抑郁症让许多人深陷其中、极其痛苦,同时也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幸福。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曹惠老师帮助很多人摆脱了抑郁的痛苦,同时也挽救了许多家庭。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将使您不再感觉独孤,并摆脱抑郁带来的羞耻感,时也将让您在黑暗看到一丝希望。
这本书将带您了解抑郁、了解疗法,并建议您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方式走出抑郁。虽然这本书不是保证您走出抑郁的灵丹妙药,但它将会给身陷抑郁的您和您的家庭指引一个方向。
自 序
我 1996 年年中开始正式学习电脑,至今 24 年了。24 年不算长,但时至今日我都是接近退休的人了!在排版时我社(中国税务杂志社)首选的是方正排版系统,跟印刷厂的印刷系统是兼容的,也必须兼容,否则杂志会印不出来。当年的苹果电脑比PC机贵三倍,苹果系统也不支持国产的激光照排系统,所以当时所有的印厂基本不选用苹果电脑。直到 2018 年我才彻底搞清楚了方正集团、微软公司、Adobe公司、苹果公司,它们一直在博弈,并在博弈中发展到现在。
我最先接触的是方正书版排版软件,它是用代码设定排版格式的(图自-1),很复杂也不方便。后来改用以视窗对话的方正维思软件,虽然直观了许多,但它排不了彩色版本,需更换Adobe的PageMaker。当时只知道Adobe的PageMaker是运行在苹果电脑、苹果操作系统上的。单位没有苹果电脑,也没人给你时间去重新学习Adobe的PageMaker。排版和设计是两个岗位,排版交给会操作PageMaker排版软件的临时工;我侧重管理,承上启下做好我社的整体设计工作,并在业务上主要钻研Adobe Photoshop和Illustrator图形制作软件与矢量图的配合技巧。
学习外来软件最主要的问题是界面的英文显示(当年所有外来软件都没有汉化),再就是PageMaker排版软件和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都不兼容,常使我这个不懂英文、初学电脑的专业人员不知所措。通过看书,我才弄清了它们互不兼容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商业手段。
Microsoft Office是十分流行的办公软件,有很多企业之所以非Office不用,并不是他喜欢Office,而是大家基本都在使用office,因为它也靠路径依赖帮微软赚了很多钱,假如每个人都使用同样的软件,要共用文档就再简单不过了。
软件是一个平台,比如一旦用了微软的产品之后,实际上就会被它锁定。使用微软的人越多,人们就越愿意使用微软的软件。如果要转用其他软件会很困难。反过来说,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其他软件供应商的生存会很困难。比如一家出版社,让编辑使用同一种文本处理程序是很重要的事。因此,Word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使用,销售量才得以力久不衰。而我社(中国税务杂志社)从选择了北大方正的照排系统来排印期刊,到发现它的诸多不便时,已是“船大”不好调头了。
一般作者来稿的电子文件大多是Word文档,起初用方正书版排版的时候,脚注的转换是一大难题:首先要在Word文档中建立一个宏,然后通过快捷键的方式将每个脚注转换到正文中;如果一本书有几百个注释的话,转注释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后来方正推出的方正书版 2008 解决了这一难题。但即便如此,图片、图形、表格的处理依然不方便:从Word文件中转存出的图片、图形,其像素一般是72 像素/英寸,无法保证出版质量,不符合出版要求。如果图像想实现羽化、阴影和透明的效果,则需要借助Adobe家族的Adobe Photoshop来进行处理,至少需要300 像素/英寸才不会影响出版效果,而对于一些流程图、框架图则需要在Adobe Illustrator中重新绘制并保存为矢量图,所有的图片都需要用〖TP图片名称.TIF, BP〗、〖TP图片名称.JPG,BP〗、〖TP图片名称.EPS,BP〗命令插入到方正书版的排版软件中,经过一扫、二扫才能看到大样中的图片,且显示不清楚。如果图片不是放在版心正中间的话,排左、排右或排出版心,都需要修改命令符,这样调整一个图片就需要花很多时间。
痛定思痛后,只能换运行在苹果电脑上的Adobe PageMaker排版软件了。招聘了一位会操作PageMaker排版软件的临时员工,买了苹果电脑和相关设备,一个月之内让新的“快船”启航了。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语言问题是不能不提的。我上中学时学的是日语,在学习方正书版和Adobe公司的制图软件时,面对英文指令和英文界面,我跟看天书一样,只能记模样、背位置,再加上PC机运行的速度慢,甚至经常死机,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而且因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培训,所以排版设计方面只能暂时输给先进的苹果电脑和Adobe PageMaker的视图化操作软件了。
所谓排版,是指将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等可视化信息元素在版面布局上调整位置、大小,使版面布局条理化的过程。在排版期间,文字处理是影响排版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能否灵活处理文字就显得非常关键。
方正书版是一种封闭软件,需要加密狗才能运行。打印时需要将方正书版的文件发排成PS文件,然后再借助方正的Psp Pro软件进行打印,步骤比较繁琐。现在推行环保,一般图书在印刷之前都不再需要出菲林而改用CTP版,而在出CTP版之前要打印一份蓝样与付型样进行核对。而ID排版软件则可以直接导出PDF文件进行打印,或者出CTP蓝样。
在进行图书数字化加工时,方正书版则需要其他软件对文件进行加工处理,不能直接输出电子书所需要的文件格式,给图书的数字化带来不便。而ID排版软件则可以导出Epub文件。在排版含有数学公式、化学公式等的教辅类图书时,则能突出方正书版的优点来,比如数字公式中很简单的一个开方。放在书版里只需要一个简短的命令字符“〖KF(〗〖SX(〗9〖〗25〖SX)〗〖KF)〗”就可以实现了,但在ID软件里,如果没有插件的话,就只能用图片了。在这方面,方正书版相比ID软件占了不少上风,能与之抗衡的也只有Word了,但Word难以与制版环节对接,因此,方正书版的优势明显。另外,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ID软件排公式的插件,但是这种插件有很多限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在跟机到厂的十五六年里,利用印厂的设备熟悉了苹果电脑的操作,学会了Adobe PageMaker排版软件的操作技巧。同时,我的Adobe PageMaker和Photoshop软件操作一起通过了原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现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举办的高级职称电脑专业A级考试,为今天操作InDesign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2017 年跟机到厂结束后,社里将美编、技编两岗合二为一。有PageMaker的操作基础,有Photoshop和Illustrator图形软件的熟练技术,用In Design CS5热身了一个星期后,我顺利接过《国际税收》的排版工作。在实战两年有余的具体操作中,我彻底弄明白了Word文档与InDesign的兼容对接,必须通过记事本变成纯文本才能达到万无一失。手动改好不兼容的乱码错符,有智能功能就挖掘智能功能,把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校对、审读之前,为“三合一”和核红赢得了时间。功能好坏,方法是否可取,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简洁”二字。
ID软件可以将繁琐的过程简化。例如图片排版,只需将图片放在一个指定位置,调整图片大小,再将图像微调一下即可,属于所见即所得的类型。而对于流程图、框架图等,都是可以直接在ID软件里画出来(不像其他软件需要先画图再置入)并能够对图像直接进行羽化、阴影和透明等操作的,基本上可以省略Photoshop的操作。文字块就更简单了,在软件中可以随意放置,不管图是什么形状,都可以让文字很好地围绕在图片周围。方正虽然有飞腾软件可以辅助实现这个功能,但是不能完整实现,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在色彩管理上也有一定劣势,如在图像进行一些处理后,会使颜色在不同的颜色模式内转换,此时会损失一部分颜色信息。如果将某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模式内进行频繁的转换, 每一次色彩的转换都可能造成色彩损失,最终影响视觉效果。
通过两年半的实操排版,知道了Word头尾设置有时会右边不整齐。 InDesign有微调功能,手动可以解决“右不齐”的问题等诸多“疑难杂症”。从学习技术、追求风格,到思考主题、研究插图,如何借鉴与创新呢?我在期刊的整体设计工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经常星期天不休息到单位加班学习软件操作,边画着图形边思考着工作与绘画艺术的关系。随着设计阅历的增长,我设计时更从容了,作品也简洁了许多。如今,我仅需一台普通的PC机、几款常用设计软件、一个稍大一点的显示屏(23 英寸)就可以工作了。没有花哨的技法,在构图上镂空、叠加、调色,安静地处理一些虚实问题并施加一些效果,看着图库的作品,构思着自拍的图片,这种创作状态我很享受。电脑时代替代不了手工绘画的表现,那种人性灵动的表达,那种激情的跃动,再智能的电脑也只是一种模仿。作为一个从手工绘画到电脑设计的过来人,我想告诉大家,软件学习要多多益善,不要计较这个该不该我学、该不该我做,艺多不压身,你融会贯通的那一天,就没有局限性了,从容地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增加深度,用广度为深度服务。
第一章 整体风格定调 / 1
第一节 一脉相承的大国气派 / 3
第二节 舒适和谐的内页版式 / 38
第三节 于细微处见精神 / 79
第二章 整体设计的往昔与今时对照 / 113
第一节 封面从素材丰富的风光照到简洁大气的国际范 / 115
第二节 内页从图片补空到艺术留白 / 144
第三节 细节从延续研习到完美完善 / 203
第三章 整体设计的依据 / 257
第一节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 259
第二节 工作依据编辑手册 / 275
第三节 与时俱进提升业务水平 / 283
参考文献 / 323
后 记 /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