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心”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首都的战略定位,这也是不容商榷的绝对命令。但是,一方面,作为首都,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全国政治中心的定位是核心;另一方面,在新时代的不同阶段,“四个中心”建设的侧重点或重点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把准四个中心建设的性质及其侧重点。
1.坚持党领导一切建设全国政治中心。现代政治本质上是政党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也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北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是首要的和最本质的功能,一方面,必须做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全国表率;另一方面,要为党中央领导全国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做好四个服务。前者是题中之义,而后者才是首都的特殊之处所在。
2.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下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为全面文化中心,必须充分领悟国家的文化战略,并在这一战略实现中发挥与首都相称、无愧于全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按照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国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在2035年先建成文化强国。这其中蕴含着这样的逻辑:文化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引导和支撑,只有先成为文化强国,而后才能建成现代化强国。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成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7年两办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还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北京是一座有着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尽管提及文化强国等大背景,但意识上还不够,贯彻不够全面和彻底。在持续写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标和服务于国家的这些战略目标与路径,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方面发挥首都的表率和引领带动功能①。
3.在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设国际交往中心。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杭州、成都日益成为重要的国家交往中心,目前北京毫无疑问是排在首位。但是,中央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绝不仅仅是因首都在北京而自动、自在地形成的状态,而是包含着许多“应然”的期许。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求“变局”之后于中国和世界有利的“新局”是中国外交大局的基本意图,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实的选择或应对变局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作为首都,与一般的国际交往中心不同的地方就应该是,最有资格也应该最有雄心,在增强外交活动承载力的基础上,前瞻性、创造性地为这样的意图和现实选择积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4.基于工业4.0变革在科技与经济互动中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孕育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早在2015年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已经做出反应,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更是系统部署了数字经济。北京市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科技创新资源,在其“十四五”规划中也对“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中心”作出了未来部署。与此同时,在经济建设方面为落实中央规划中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思想,北京市在2020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2022年1月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京将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加强算力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出20个重大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集群。现在的问题是,从北京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实出发,如何把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与发展高质量经济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应该做到一体规划。实际中,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对于北京来说更多只具有“在地性”,更多受制于国家、部委及其科研院所。这就是北京作为首都面临的优势和难处,必须努力谋求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
5.突出市民民生首善和在全体中国人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一个根本性的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全局变化,即从过去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初心与使命。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有机整体,至少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层面。物质生活需要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保障予以解决。2021年在我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这一年中国宣布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发展真正从“富起来”进入“强起来”阶段,以后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和更高水平物质生活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发展总体进入了“后物质时代”,也是更加凸显精神生活的时代。因此,人民的美好生活中精神维度变得特别重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意见中突出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容。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市民“七有”“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有效满足的奋斗目标,民生保障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是还应该有更高要求,一是在民生方面要做到全国最好,做民生首善。二是更为重要的,那就是不仅要在人民美好生活方面为全国树立一个榜样,而且要为全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首都应该做的贡献;不仅使首都公民在获得感、幸福感方面在全国居于前列,而且让全国各地来到首都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使首都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之都。实事求是地说,北京城市幸福感目前还不尽如人意,与首都的地位差距比较大。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2年以来的全国幸福城市排行、清华大学《幸福中国白皮书》等都显示,北京居民的幸福感排行比较靠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让北京市民以及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的国人乃至全世界来北京的人们都感受到美好,是北京需要下大力气做的系统工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