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影像传播视野下的苏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江南文化研究论丛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241909
  • 作      者:
    作者:艾志杰|责编:杨柳|总主编:田晓明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影像传播视野下研究苏州文化形象的建构问题。“影像”主要是指包含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宣传片、短视频、线上直播、方言节目等在内的动态影像;在此基础上,“影像传播”主要归纳为故事式传播、植入式传播、符号式传播、流动式传播、拼贴式传播、互动式传播、共情式传播等七种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方式,从而建构了多元的苏州形象。“影像传播”是介于影视学和传播学之间的一种“跨媒介”和“跨文体”概念,兼具传统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当下性、民族性与世界性。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影像传播的基本特征、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且能够全面把握立体的苏州文化形象乃至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目前城市文化研究曰臻火热的学术背景下,有关苏州城市形象的影像建构逐渐丰富,对苏州文化形象传播进行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同类影像创作提供可行性参考,从而实现苏州地方影视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影像传播视野下,分析并总结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宣传片、短视频、线上直播、方言节目等建构出的多元苏州文化形象,以及传播苏州形象的独特方式,把握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从而弘扬江南文化并推动江南文化的传播。
展开
精彩书摘
  《影像传播视野下的苏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
  一、叙事背景:苏城作为“场域”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媒介技术的迅速变革,观看方式更为自由的电视剧越来越成为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的艺术样式。在《何以笙箫默》《推手》《放弃我,抓紧我》《逆流而上的你》《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都挺好》《怪你过分美丽》等热播剧中,苏州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场域”参与故事的讲述,让观众在多元的苏州影像中全面理解现实中的苏州文化形象。
  电视作为媒介表征,在建构同质的社会文化时,“对文化和所有生活在文化中的彼此各异的作为个体的人,充分地行使着一种‘吟游诗人的功能’”。换言之,电视剧除了讲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能以“吟游诗人”的电视观念去行使功能,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蕴含丰富的解读空间和深层内涵。在现代题材电视剧中,虽然更多地侧重于都市男女的情感、婚姻、家庭、职场等问题,但是城市的参与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去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譬如,《都挺好》是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剧,其中所涉及的原生家庭问题却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也颠覆了苏州原本的形象。电视剧《逆流而上的你》以三对夫妻的生活描摹当代都市人群真实的生活状态,金钱、育儿、婚姻交织在一起,镜头在古城区、园区、新区之间反复游走,既有古朴的平江路,也有现代化的金鸡湖,成人世界的辛酸与抉择、团圆与欢乐,都汇聚在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让观众在个体的“小历史”中看到城市文化的“大历史”。《怪你过分美丽》这部剧拍摄期间同样到苏州太湖取景,该剧涉及流量艺人捆绑CP、解约、轧戏、粉丝应援、饭圈文化、制造热搜、危机公关等一系列娱乐圈现象,深度还原了复杂的娱乐圈生态景观,剧中苏州地域的出现引发了学界关于“城市造星机制”“城市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说,当城市被植入电视剧之后,城市文化形象便具备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也形成了更有效的传播力度。
  那么,通常来说,在电视剧中植入城市形象的基本路径有哪些呢?首先,地域元素的实景呈现,直接定位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我们都知道,在一些虚构类的电视作品中,创作者往往会使用虚构的地名、身份、街道乃至车牌号码,而在《都挺好》《逆流而上的你》等电视剧中,创作者都以空镜头的方式直接告诉观众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苏州”。在《都挺好》开篇,苏明哲回国参加母亲的葬礼,在切换镜头时,荧屏上赫然显现的“苏州”二字,明确定位地点,之后所有的故事便在此场域中展开。其次,城市地标的有序排列,强化城市形象与故事内容的关联度。创作者在植入城市形象时,往往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故事的起承转合在城市的典型环境中展开,并采用空镜头作为空间切换或地理定位。比如,在《逆流而上的你》中,炫酷的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城医院、广电的“靴子楼”等地标都随着主人公的故事依次铺展开来,在医院的场景中甚至还出现了苏州人的同款病历卡。这些镜头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工作背景,虽然看似是独立的存在体,但与主人公的行为、诉求紧密结合,从中可以解读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观众在其中既可以感受到诗意的苏州、古典的苏州,也可以感受到现代的苏州、繁华的苏州。剥离开特定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形象之后,我们可以去重新发现一座城市的魅力。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座现代之城,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新意相接,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影像传播与苏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影像传播与苏州文化形象建构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第一章 故事式传播:电影艺术中的“怀旧苏州”
第一节 电影中“怀旧苏州”的视觉重构
第二节 故事式传播与“怀旧苏州”的认同机制
第三节 电影艺术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二章 植入式传播:荧屏世界中的“时尚苏州”
第一节 电视剧中“时尚苏州”的元素融合
第二节 植入式传播与“时尚苏州”的叙事策略
第三节 电视剧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三章 符号式传播:纪录影像中的“诗意苏州”
第一节 纪录片中“诗意苏州”的空间建构
第二节 符号式传播与“诗意苏州”的视听重组
第三节 纪录片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四章 流动式传播:宣传片中的“自在苏州”
第一节 宣传片中“自在苏州”的表达策略
第二节 流动式传播与“自在苏州”的物质载体
第三节 宣传片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五章 拼贴式传播:短视频时代的“活力苏州”
第一节 短视频中“活力苏州”的多维显现
第二节 拼贴式传播与“活力苏州”的个体实践
第三节 短视频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六章 互动式传播:线上直播中的“网红苏州”
第一节 直播中“网红苏州”的“城设”模式
第二节 互动式传播与“网红苏州”的形成动因
第三节 线上平台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第七章 共情式传播:方言节目中的“民间苏州”
第一节 方言节目中“民间苏州”的寻根路径
第二节 共情式传播与“民间苏州”的移情机制
第三节 方言节目建构城市形象的媒介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