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铸辉煌(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857748
  • 作      者:
    作者:纪亚光|责编:姚建萍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重铸辉煌: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天津市“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力求通过系统考察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的关系,呈现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的历史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重铸辉煌: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就在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探求中国出路之时,1917年俄历10月25日,在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俄国工人阶级联合贫农实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使陷于苦闷彷徨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时,欧洲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暴露出来,并日趋激化。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过程之中,无产阶级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及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先进思潮的基础之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内容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剖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高度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使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总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推动着人类思想史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曾提出过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发生的设想。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在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列宁主义应运而生。列宁以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深刻剖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新特点、新变化,大胆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在此理论的指引之下,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便进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香港的《华字日报》《中外新报》等报纸报导了巴黎公社的有关情况,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开始传人中国。1899年2-5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载了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大同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首次见诸中文报纸。20世纪开端,中国留日学生在译介马克思主义方面作用突出,翻译出版了《社会主义神髓》《社会主义》等有关社会主义著作,维新派的《新民丛报》和同盟会的《民报》也多次介绍马克思主义。1905年11月,《民报》登载了署名“蛰伸”(即朱执信)的文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其中“马尔克”(马克思)一节,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并节译了《宣言》中的十大纲领,评述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学说。民国初年,社会主义宣传在中国掀起热潮。上海《东方杂志》、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机关刊物《新世界》等杂志连续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鼓吹社会主义,设想应分为“国家社会主义”和“大同”两个阶段。1911年江亢虎组建中国社会党,自诩是中国唯一奉行社会主义的政党。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作为西方各种思潮中的一种来介绍的,直到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这一状况才开始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俄国的封建压迫、经济文化状况与中国大体相同,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物质文明落后并不妨碍社会主义的进行,落后国家也可以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走向解放之路。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认识到,不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国家,只要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体觉醒和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崭新的社会制度。1918年年底,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注意到“现在有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新潮起于东欧”。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民族存亡之际的上下求索
一、璀璨的中华文明
二、遭遇三千年未有大变局
三、向西方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第二章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指向
一、十月革命与“第三新文明”
二、唤醒全社会的新起点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第三章 革命年代的文明守望
一、立足民族独立
二、致力人民解放
三、展现中国气派

第四章 建设年代的文明推进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三、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四、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

第五章 改革年代的文明发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章 新时代的文明复兴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实践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
四、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七章 中华文明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一、“两大变局”与近现代中国的沧桑巨变
二、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三、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