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创新能力的含义及相关研究评述
1.1 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以现有知识和物质为基础,以理想化需要或现实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获得一定收益和效用的行为。创新是一种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及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之父”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归结为“创造性的毁灭”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具体可表现为5种形式:推出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和工艺、采用新原料、开拓新市场、调整和变革组织形式(Schumpeter,1942)。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的行为,都是创新。Flexner和Pfeffer(1957)将创新简单描述为包含资本获取、发明创造、厂房建造、劳动力雇佣等企业生产过程的组合。Mansfield(1968)将创新定义为企业从新构思开始、直到完成新产品交货和销售的整个探索活动。Drucker(2010)指出,创新是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方式或者工序、改变资源价值创造方式,*终将新产品或者服务推向市场消费者的过程。Freeman(1995)认为,创新是一个发现新机会并经过开发、生产、营销等过程环节将发明创造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反复过程。Christensen(1997)提出,创新是企业组织将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和信息等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新产品,进而改变现有资源产出、实现财富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涵盖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投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1998年在《科技发展概要》中提出创新是“发明首次被应用于商业”的新理念,其认为创新应该同时包含技术发明创造和商业化实现两个过程。许庆瑞等(2002,2003)强调,创新是对现有知识进行新综合或者对新技术进行首次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创新能力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明的能力。按照承担主体划分,创新能力可以将其分为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个人创新能力等类型。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国家或区域作为政治经济主体在创新体系上产生新技术并将创新技术实现商业化的能力(Furman et al.,2002),是国家或区域持续创新活动的制度潜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持续创新活动的体制结构和支撑资源的综合指标(Hu and Mathews,2005)。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有效内在变革、驱动企业系统地完成与创新有关的各项活动,进而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的能力,是融合技术开发设计能力、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市场开发拓展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制造能力、资源组织整合能力、管理激励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指标。国内外学者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资源要素等不同视角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定义。基于技术创新视角,Barton(1992)将企业创新能力定义为以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系统、管理系统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Lall(1992)将企业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有效吸收、掌握和改进现有技术及创造新技术所需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基于企业战略目标视角,Burgelman等(1988)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包含可利用资源及分配、行业和技术发展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等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一系列要素;刘锦英等(2006)将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为,企业根据战略目标不断地产生或获取新知识并使之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或新功能,以实现市场价值的能力,是一个由创新动力、创新环境、创新决策能力、新知识产生和获取能力、投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王立新等(2006)将企业创新能力定义为在企业创新全过程中支持企业创新战略实现的一种系统整体能力;张军等(2014)认为,创新能力是支持企业顺利实现创新目标并获得创新收益独占权或支配权的各种组织活动的能力基础或潜力,包括变异感知能力、信息诠释能力、创新决策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4个基本维度。Saenz等(2009)基于资源要素整合视角将企业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时,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用于创新活动的能力。
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中所有创新主体(企业和个人)创新能力的总和。而企业创新能力虽然与个人创新能力紧密相关,但并不是个人创新能力的简单加总,个人创新能力在企业平台的良好组织下往往能产生大大超过个人创新能力总和的企业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创新能力和个人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单元和基础部件,一个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其辖区内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企业创新能力对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相关研究评述
1.2.1 有关国家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市场需求规模、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金融市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贸易开放度、技术扩散等外部因素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Furman等(2002)首次从创新基础设施、基于产业集群的微观创新环境以及产业集群与创新基础设施的联结质量3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规范分析框架,并认为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学术部门和私人部门资助的研究规模以及技术专业化程度是一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将创新投入加工转换成创新产出的创新管道不仅与国家经济条件、制度环境和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Faber and Hesen,2004)。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增加将提升一国自主创新能力,而收入差距扩大则会损害其自主创新能力(范红忠,2007)。国际技术扩散可能通过传染效应影响国家创新绩效(Huang et al.,2011),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国家创新能力高度正相关,加速跨国技术转移与扩散能够有效提升国家创新能力(陈武和常燕,2015),外资可能通过技术扩散提高所在国的创新能力(Gao and Zhang,2013),金融结构优化有助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左志刚,2012)。贾根良和王晓蓉(2008)认为,研究国家创新能力不能忽视创新能力形成的制度环境,组织和文化可能是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深层次体制性因素。Doyle和O’Connor(2013)对小型开放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创新能力决定因素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两者在创新技术决定因素方面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政策选择及其变化则可能对研发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Draghici和Albulescu(2014)以全球创新指数度量国家创新能力,以全球创业监测数据度量创业活动,利用34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9~2012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后认为,创业活动总体上不会影响国家创新能力,而企业家精神在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Wu等(2017)研究了国际经济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发现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领先国家的国际专利水平高度相关,但对新兴创新国家的国家创新能力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Proksch 等(2017)在对17个欧洲国家进行模糊定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教育支出、风险资本份额、私人研发资金、期刊出版基础等决定国家创新能力的因素出发,探究了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路径。
1.2.2 有关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titut Européen d'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INSEAD)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共同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以制度和政策、人力资本、技术熟练度、商业市场、资本为投入指标,以知识、竞争力、财富为产出指标,利用杠杆分析法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度量,其涵盖范围较广,指标较为全面,能够反映新媒体和网络应用等创新发展新趋势,目前已经成为综合衡量世界各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权威和基准工具,得到了世界各国(地区)的广泛认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构建了涵盖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及其30个二级指标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杠杆分析评价方法对世界各国(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其涵盖的指标均为各大国际智库普遍认可的通用指标,同时还纳入了创新环境维度,充分考虑了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温桂兵(2005)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与关联度方法提出了一套测度国家创新能力的方法体系。陈劲等(2009)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人力资源3个方面对中国、日本、美国以及OECD 成员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官建成和余进(2005)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中国、G7成员国、印度和韩国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中国的国家创新效率与印度相近, 与G7成员国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国家创新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邱均平和谭春辉(2007)在对当时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指数、创新绩效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创新和谐指数4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孙玉涛等(2009)基于专利视角构建了涵盖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百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授权量、百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4个指标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局熵值法对中国和欧洲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Wonglimpiyarat(2010)基于组织创新能力、过程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5个层次构建了泰国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泰国国家创新能力的策略。张杨等(2015)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效率、技术投入能力、技术产出能力、技术扩散能力4个一级指标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Wei等(2015)以专利技术度量国家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了中国大陆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区的专利弹性。郭熙保和卢锦培(2017)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7 个核心指标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比较。
1.3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相关研究评述
1.3.1 有关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管理层、组织结构、技术管理、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本等内部因素以及市场环境、基础设施、供应商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企业创新能力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周立新(2004)以浙江和重庆制造业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家族涉入对家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董小英等(2006)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管理水平将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环境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应用通过知识管理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间接影响,未来性战略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K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