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有效性。
本书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重新界定,探讨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描述和总结了当前世界上三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指出了三种模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对中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探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需系统化的基本理由,建立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有效性。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选择和相关政策性建议。
三、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的意义
中国自1978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改革主要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一直难以走出困境。经济改革的成果和国有企业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企改革的难点到底是什么?纵观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入和允许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非国有经济的蓬勃兴起充当了改革的“助推器”。
人们普遍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动力,于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路线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中国改革的渐进式模式。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层面上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治理方向的改革日益成为改革的焦点。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内部管理体制,使得这种治理导向的改革更多是流于形式。两种改革探索的不成功,使人们开始思索改革模式本身的可行性。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为思索的结果,给中国企业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应该看到,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选择。首先它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阴影,重新塑造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市场概念。
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模式都需要重新构建。其次,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可预见的时期里,国有经济仍会占据相当的比例。那种简单地认为国有经济应退出竞争性领域的看法尽管在理论上符合效率原则,但核心的问题是退出的方式和途径。再次,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也就决定了国企改革措施本身必须是一个有效的系统。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很难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最后,在市场和企业本身都需要进行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改革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理或管理,而必然是两者的结合。尽管经过这些年的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大大降低,但国有经济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大部分为重要的支柱行业。
这种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国企改革的持续低谷又决定了改革进程的紧迫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次比较明确地谈到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确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十六字方针。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公司治理?什么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迄今为止尚未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予解答。中国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改革,以企业改革为核心,配以政府行政机构重组和金融体制重构的三大改革,将是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研究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本书研究特点
1.在公司治理理论上,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重新界定,探讨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并以此作为本书分析和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之一。这种构架的建立,不仅适于市场经济体制,也同样可以用于分析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制。在研究中,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概念的明确界定,进一步澄清了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存在的概念模糊问题,构建了公司治理模式一般框架。这有助于分析公司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某种意义上深化了公司治理的理论。
2.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总结,并在比较各自演变的过程和存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三种模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对中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3.从企业的性质入手,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探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需系统化的基本理由,建立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初步勾勒出了未来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协调发展的趋势,以研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机理。这对于发展公司治理理论和管理理论,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4.根据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分析,试图说明中国企业改革的三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之间的失调引起的。借助于上述理论上的推进,对于认清中国企业改革历程的三阶段的内在本质和演变机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框架。在上述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进行的工作,乃是企业的市场化概念的重塑过程。此外,进一步对中国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5.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有效性。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选择和相关政策性建议。
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1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2
第二节…公司治理理论综述…………………………………………………6
第三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综述…………………………………………9
第二章 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概念模型………………………………………19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概念…………………………………………………20
第二节…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23
第三节…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构架………………………………………33
第四节…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系统整合………………………………37
第三章 三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47
第一节…家族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以韩国为代表………………48
第二节…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日本为代表…………………58
第三节…外部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75
第四节…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变迁关系…………………………82
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87
第一节…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若干观点……………………………………88
第二节…企业与市场关系的系统化构造…………………………………94
第三节…企业性质——一种创造新财富的有效机制……………………97
第五章 现代企业及其制度变迁………………………………………………103
第一节…企业制度演变历史的考察………………………………………104
第二节…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的比较……………………………………107
第三节…现代企业治理的制度安排………………………………………110
第四节…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的根源和制度创新…………………………115
第六章 中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分析………………………125
第一节…中国企业改革历程………………………………………………126
第二节…企业改革的“三阶段论…………………………………………129
第三节…中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135
第四节…内部人控制问题…………………………………………………140
第七章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149
第一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151
第二节…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问题…………………………………156
第三节…中国主要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分析…………………………167
第四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分析…………………………175
第五节…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结论………………………………178
第八章 中国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选择…………………………………181
第一节……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若干限制条件………………………182
第二节……中国公司治理的主导目标模式…………………………………183
第三节…中国公司治理目标模式的过程选择……………………………188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91
一、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193
二、创新调整公司治理结构……………………………………………193
三、完善董事、监事以及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197
四、建立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协调发展的系统化模式………………197
五、培育法人股和其它机构投资者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专业化的优势…198
主要参考文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