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打造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500强20年风雨岁月2002-2021)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425206
  • 作      者:
    编者:李建明//杨杜|责编:尤颖//刘畅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企业联合会自2002年发布至今的中国企业500强20年数据为基础,观察和梳理中国企业500强20年成长特点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中国企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面对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建明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从2002开始一直负责主持中国企业500强申报、分析、研究和发布工作。先后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委托的10多项课题研究,如我国大企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促进我国民营大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政策研究、我国主要行业发展大企业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央企业集团管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研究等。出版了《企业核心能力》《经营战略新趋势》《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等专著。在《中国工业经济》《企业管理》《中外管理》《经济参考报》等国内核心报刊上发表80多篇论文、文章和调研报告。


杨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企业成长理论、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先后发表研究成果《企业成长论》《现代管理理论》《成长的逻辑》《文化的逻辑》《伦理的逻辑》《矛盾管理学》《中国企业500强十年风云》等专著、合著和译著共52部,论文117篇。参加和主持《华为公司基本法》《华侨城集团宪章》、国家电网管理模式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一重、雅戈尔集团、山东鲁能、深圳金活,深信服、三角集团和人瑞集团等公司战略和文化咨询项目。主要社会兼职有知本咨询总顾问,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主席等,曾任深圳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20年的风雨历程与成就。主要从数据层面展现了中国企业500强20年来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20年的成长路径与经验。从七个视角出发总结和梳理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500强发展壮大的趋势特点。第三部分,未来的挑战与建议。对于中国企业500强群体来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征程,企业管理者要时刻警惕和应对七大挑战,包括企业生存挑战、产业生态挑战、科技创新挑战、地缘格局挑战、海外布局挑战、效率提升挑战和战略陷阱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Section 1

  强中自有强中手

  我们从“量”“质”“力”“新”“活”五个方面来概括中国500强20年的成长特点。

  第一是“量”。过去20年,中国500强快速崛起。无论是从营收规模还是资产规模角度来看,中国500强都已从21世纪初的地方级企业转变为国家级企业,其中一部分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中国500强通过过去20年的发展,具备了与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国际领先企业同台竞技的硬实力,这一成长速度世界罕见。

  第二是“质”。在规模体量追上了国际领先企业之后,中国500强群体将关注重点落在经营质量上。“质”与“量”密切相关,“量”是营收、资产、人数,而“质”则是各个“量”之间的比率。以往中国500强往往给人“大而不强”的印象,这是问题,但不是错误,这是中国500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且这一现象正在扭转。过去20年,中国500强各项比率指标在企业规模增长的同时都保持了稳步提升,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是“力”。它指的是竞争力、影响力。过去20年中国500强群体的行业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在软、硬两个方面都在稳步提升。“软”的方面包括文化实力、管理实力、品牌实力等,“硬”的方面包括市场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等。在这些方面,中国500强与20年前相比肯定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可能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也是下一步要重点关注和提升能力的方向。

  第四是“新”。只有有了与众不同的特别优势,才能获得超额利益和地位,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规则标准创新等。特别是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依靠自己长期的、大量的投入。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科研创新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甚至能否生存之必须。但是,国际领先企业早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地位,因此极其艰难。我们将通过过往20年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现中国500强的创新历程。

  第五是“活”。企业能否“活下去”,似乎和规模没有太大关系。中国500强依然要面对“活下去”的挑战。作为目前中国最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的华为,以前将“活下去”作为公司的最低纲领,现如今将“活下去”作为公司的最高纲领。可以说存亡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过去20年,伴随着中国500强的发展壮大,“活着”似乎一度不再成为问题,但近几年来,无论是外部竞争对手变得更强大,还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集中爆发,都再一次让中国500强意识到了“活”的重要性。生存,依旧是中国500强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的底线。在20年中国500强的榜单中,有落后于他人而退出的企业,有被兼并收购而消失的企业,也有经营不善破产消失的企业。

  下面,我们根据过往20年的主要指标,分析中国500强的总体变化情况。之后,深入分析每个指标前20名的企业数据,以了解中国最重分量企业的20年动态。

  一、四个指标看“量”的增长

  20年来,中国企业实现了在“量”上的集体飞跃。我们把“量”分为营业收入、利润额、资产规模、员工数量这四个指标进行分析。

  1.营业收入最多

  谈及中国500强20年发展成就,经常会提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体量日益壮大。如果要用关键词来描述中国500强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的状态,那么就是“20年14倍”和“集体快跑前进”。

  2002年中国500强营收总额仅为6.08万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增至89.83万亿元,是2002年的14倍多,中国500强体量不断壮大。同时,从增速来看,2002—2021年中国500强营收增速的平均值达到15.6%,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集体速度”,如图1-1所示。

  图1-1

  进一步选择2002年、2011年和2021年三个时间节点,把中国500强中营业收入平均值和营业收入最高企业的数据进行历史纵向对比,分析2002—2021年中国500强营收规模总体变动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中国500强营业收入持续提升,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2002年,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当年营业收入达到4004亿元。同年,中国500强的平均营收规模为122亿元。最高企业的营收是中国500强平均值的32倍多,500强间规模差距显著。

  2011年,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当年营业收入约1.97万亿元。而此时中国500强的平均营收规模为726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7倍多。

  2021年,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网),营业收入已达到约2.67万亿元;中国500强平均营收为1798亿元,前者已降至后者的近15倍,群体营收规模增长趋势明显。

  如果用营业收入来作为企业成长状态的重要指标,那么20年来中国企业的最高营业收入由4004亿元增长至2.67万亿元,增长6倍多;中国500强群体的平均营收由122亿元增长至1798亿元,增长了近14倍。

  我们使用平均营业收入这个指标,来对20年间上榜的1408家企业进行梳理和排序,同时剔除了上榜次数少于5次的企业,找出了20年来平均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20家中国大企业,它们是这一时期最具“重量级”的中国企业的代表。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设银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荣登前10位,如表1-1所示。

  表1-1

  注:此榜单基于自200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中国500强营收数据,并剔除上榜次数少于5次的企业。

  我们认真观察这些大企业名单和数据时,发现了几个突出的特点。

  从企业上榜次数可以看到,半数企业实现了年年上榜。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进入中国500强不容易,而更难得的是持续上榜,能在20年里稳定保持在中国500强行列中,这就是中国最重量级的大企业。

  从产业分布来看,石油、化工、电力、银行、建筑等行业中的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席位。从企业性质来看,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是营业收入20强大企业的主体。

  在中国经济不断跃升前进的道路上,国有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领头雁”、关键领域的“压舱石”。特别是近20年来,企业通过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不仅自身规模和实力取得长足进步,还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同时,在20强榜单中我们也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例如太平洋建设集团、平安保险、京东等。华为、碧桂园等企业也跻身排名前50行列。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同的先天条件。这些企业能够敏锐地捕捉行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在过去20年间蓬勃发展,不断进阶,铸造传奇。

  2.利润总额最大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我们选取了净利润总和与净利润两项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盈利能力。

  从净利润总和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500强净利润总和是2002年的13倍多,这一成长速度让人惊叹,如图1-3所示。

  图1-3

  从500强的净利润总和增速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中国500强积极调整,应对危机,2010年将净利润增速拉回至20%以上,其后年份净利润总和均保持了正增长态势。

  过去20年,中国500强中净利润规模最高的企业,发生过一次重要交替,如图1-4所示。

  图1-4

  2009年,工商银行以1112亿元净利润取代了此前一直保持第一位的中石油,并在此后保持了高速的净利润增长水平。2010—2020年,工商银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9.88%。中国500强中的服务业企业,也由此开启了高速发展道路。

  基于2002—2021年中国500强净利润数据,并剔除上榜次数不足5次的企业,我们进一步梳理得到了中国500强中平均净利润最高的20家企业,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移动、中石油、腾讯、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国家电网、碧桂园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邮政)等企业。

  在企业平均净利润榜单中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从一众银行、国有企业中脱颖而出,它们见证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从无到有,从“跟跑者”变成“并跑者”的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行业融合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万物互联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上榜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业务方向,成为众多网络节点的支点与中间平台,受益于网络效应带来的巨大效益,成长为万物互联下的超级巨头。

  碧桂园以强大的成本控制力成为行业内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以355.36亿元的年平均净利润位列第十七名。这一成绩在房地产企业中实属不易。

  一方面,随着行业告别高增长、高利润时代,碧桂园多次进行组织变革,对总部部门进行整合,对区域公司也进行了多次调整,从而控制成本支出,实现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企业规模的普遍提升,科技逐渐成为多元化的一部分,碧桂园积极参与机器人研发,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公司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有利于提升建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建筑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公司在行业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优势。

  同时,基于自2019年有统计以来的中国500强利润总额数据,得到了平均利润总额排名前20的企业名单。

  平均利润总额前20强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银行,银行业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

  中国银行业利润总额高的最主要原因是资产规模巨大。2009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加26%,首次超过美国。2018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之和。有了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只要经营得当,政策有利,银行的利润总额也自然不会低。此外,近十年来,我国的银行业不断降本增效,持续提升经营效率,这也是利润总额较高的内因之一。

  不过,利润额指标和企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有14家在榜期间平均利润为负的公司,其中10家是煤炭、钢铁、化工行业的老牌企业,这可能是行业环境和经营造成的问题。也有京东和美团2家互联网电商公司,入榜时间短,也处于平均利润亏损状态,这可能是此类公司的经营模式所致,它们目前要的不是年度利润,而是市值和未来估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20年的风雨历程与成就

第一节  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四个指标看“量”的增长  5

二、三个指标看“质”的提升  23

三、三个指标看“力”的强化  32

四、四个指标看“新”的突破  44

五、三个原因看“活”的底线  59

第二节  再造全球竞争格局

一、中、美企业两强竞争  68

二、54个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地位  73

三、开始引领全球模式创新  87

第三节  企业强则中国强

一、500强是经济的“顶梁柱”  93

二、500强是发展的“火车头”  96

三、500强是社会的“贡献者”  101


第二章  20年的成长路径与经验

第一节  产业升级

一、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111

二、引领产业升级浪潮  116

第二节  区域布局

一、区域布局基本稳定  123

二、核心经济圈集中化  129

第三节  技术创新

一、投入增,提升快,竞争烈  132

二、战略性行业中四个领域表现突出  138

三、以高效产出牵引研发投入  143

第四节  国际经营

一、国际经营稳步推进  146

二、战略性的海外布局  152

第五节  并购重组

一、从内部成长到外部成长  155

二、求垄断地位反垄断行为  163

第六节  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化与实体化融合发展  166

二、积极向“第四产业”进军  168

第七节  混合化改制

一、所有制结构稳定,比例合理  171

二、所有到所用,所管到所值  174


第三章  中国企业500强未来的挑战与建议

第一节  新征程的六大挑战

一、企业生存挑战  182

二、产业生态挑战  184

三、科技创新挑战  188

四、海外布局挑战  190

五、效率提升挑战  191

六、战略陷阱挑战  197

第二节  新使命的六大建议

一、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新使命  201

二、以“三链战略”控制关键环节  203

三、向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布局  204

四、“四步走”国际化经营策略 206

五、以“双碳”目标寻求义利平衡 208

六、以战时机制确保企业生存  211


结 语  踏上新征途,须有新作为

一、踏上新征途,必须继续发扬抗争精神!  216

二、踏上新征途,必须继续发扬学习精神!  217

三、踏上新征途,必须强化创新创业思维!  217

四、踏上新征途,必须继续发扬建企精神!  218

五、踏上新征途,必须要树立胜利者思维!  21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