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司治理问题专家仲继银撰写的一部关于企业创始人、创业、融资及公司控制的专著。作者近二十年来,专心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这一领域里为数不多的几位专家之一。
本书包括: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天生、历练与谋划创业,发明、创新与并购创业,合作、集体与持续创业,融资、管理与公司控制等章节,纵横国内外,将创业与创始人(包括团队)的核心要素做了清晰的梳理与阐发,对各种类型的公司及其创始人与创始团队都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是一部相当实用的公司治理方面的工具书。
霍华德·舒尔茨出身贫寒,在纽约的穷人区长大。父 亲高中没毕业,一辈子蓝领差事,从来没有一年赚上过 2 万美元。舒尔茨中学进入校橄榄球队时,家里一时拿不出 钱来买队服。舒尔茨从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队服以便按时入 队,但他一直把衣服藏着,直到父母付得出钱后,才让他 们看到。1971 年,星巴克咖啡店创立的同一年,舒尔茨凭 借橄榄球奖学金进入了北密歇根大学,专业是传播学。
1975 年大学毕业后,舒尔茨先在密歇根工作了一年, 然后回到纽约,应聘进入了施乐公司的营销部门。1979 年 开始,舒尔茨转到一家名为柏士德的瑞典公司工作了三年, 并升任其一家下属公司—汉默普拉特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年薪 7.5 万美元,管理大约 20 个独立销售代表。
舒尔茨发现星巴克和克洛克发现麦当劳如出一辙。 1981 年,在汉默普拉特的工作中,舒尔茨发现位于西雅图 的一家小零售商订购了大量咖啡研磨机,其数量甚至超过 了梅西百货公司。这个商家就是当时只有 4 个店铺的星巴 克咖啡、茶和香料专卖店(今日星巴克的前身)。和克洛 克发现小小的麦当劳餐馆竟然订购了 8 台奶昔搅拌机后的情形一样,强烈的好奇心促使舒尔茨实地考察,一探究竟。
当时的星巴克并非今日这样的餐饮店铺,其主要业务 是出售烘焙好的咖啡豆和研磨好的咖啡粉。三位创始人是 1960 年代在旧金山大学读书时的室友—杰瑞·鲍德温、 戈登·鲍克和杰夫·西格。鲍德温的专业是文学,当过英 语教师,担任公司总裁。鲍克是位作家。西格在 1980 年 卖出了公司股份。他们没有一个人想把公司做大,他们创 办星巴克的唯一理由是,他们喜欢咖啡,想让西雅图有最 好的咖啡。1971 年,星巴克咖啡、茶和香料公司成立,同 年 4 月,位于西雅图派克市场中的第一家星巴克店铺开业。 三位创始人各投入 1500 美元,向银行贷款 5000 美元。开 设第一家店时,只有西格是全职店员,鲍德温和鲍克只是 业余从事。1972 年末,他们在靠近华盛顿大学校区的地方 开设了第二家店。
舒尔茨被星巴克的咖啡迷住了,他决心要加入这家公 司。为此,舒尔茨做了一年多的说服工作。1982 年 9 月 7 日, 舒尔茨放弃了在汉默普拉特待遇优厚的工作,从纽约来到 西雅图,以大幅降低的薪水和预期能够得到的小额股份, 加入了此时也还只有 5 家店铺的星巴克。
(2)改造星巴克遇阻,创建天天咖啡馆
1983 年春,舒尔茨出差到意大利,被意大利的咖啡吧 文化所震撼。回到西雅图后,舒尔茨又花了一年时间说服 老板鲍德温,让星巴克店不再只是出售烘焙好的咖啡豆, 而是同时供应煮好的咖啡。1984 年 4 月,星巴克在西雅图 市中心位置开设第 6 家店时,在 1500 平方英尺的总营业面 积中,辟出了 300 平方英尺的面积用于咖啡吧,供应煮好 的咖啡饮品(意式浓缩咖啡)。尽管舒尔茨的试验很成功, 顾客满门,但鲍德温还是不同意星巴克从一个纯粹的咖啡 烘焙商转型为兼营咖啡成品的餐饮企业。
郁闷和挫折中的舒尔茨,在一个运动俱乐部中认识了 考特·格林伯格,一位从事公司融资业务的律师,与比尔·盖 茨的律师父亲是老搭档。从与格林伯格的交流中,舒尔茨 开始下定决心要自己创建一家企业,开几家供应成杯咖啡 和咖啡饮品的店面。星巴克的老板鲍德温和鲍克不愿意星 巴克自身转型供应咖啡饮品,但是对舒尔茨个人出去创业、 开设咖啡吧的想法很支持,保留舒尔茨的工作,直到 1985 年下半年其新公司的办公室完备之后才离开。在舒尔茨拿 到自己新公司的执照,开始募集资金时,鲍德温拿出了 15万美元,作为星巴克对其新咖啡馆的投资,并表示:“这 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做的公司,但我们会支持你。”并且, 鲍德温同意担任新公司的顾问,鲍克也愿意提供 6 个月的 兼职指导,并帮舒尔茨为其新公司取了名字—天天(Il Giornale)咖啡。星巴克的投资大概有两个目的,一是想避 免舒尔茨的新公司成为星巴克的竞争对手,二是想其能够 成为星巴克的客户,使用星巴克的咖啡豆。
1985 年 12 月,舒尔茨正式离开星巴克,满怀希望地去 意大利找浓缩咖啡机生产商筹资,结果失望而归。意大利 人认为美国人永远也不可能接受意大利人享用浓缩咖啡的 方式。第一笔外部资金是完全意外和偶然地从一位内科医 生—罗恩·马格利斯那里筹集到的。舒尔茨妻子雪莉认 识马格利斯的妻子卡罗尔,在公园散步偶遇马格利斯夫妻 时,雪莉谈到了舒尔茨想要开设一家新公司的事情,马格 利斯当即表示有兴趣。在马格利斯家里见面后,未等舒尔 茨展示完自己的商业计划书,马格利斯就开出了 10 万美元 的支票—他表示不懂那些财务计划,他是向自己信得过 的人投资。这笔钱在最初的四年里毫无回报(公司是亏损 的),但是到了 1997 年时,其价值已经超过 1000 万美元。
除了星巴克的 15 万美元和马格利斯的 10 万美元之外,舒尔茨从一位名为阿尼亚·普林蒂斯的银行家和其客户手 中筹集到了总额 40 万美元种子资金中的余下部分。普林蒂 斯是金融服务公司的联合董事长,是第一个认准舒尔茨的 商业计划能够成功的人。他为舒尔茨组织了两次筹资餐会, 向其客户推荐并以个人信誉做了担保。普林蒂斯后来长期 担任被舒尔茨收购和重组后的星巴克公司的董事。但是, 舒尔茨要继续筹集资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天天咖啡” 计划。经过上百次的会面和计划演示之后,到 1985 年 8 月 份,舒尔茨最终筹集到了其计划中的全部资本 165 万美元(包 括 40 万美元种子资本在内)。
1985 年底,先前在大学区开过一家名为“咖啡快节 奏”店、在西雅图咖啡业内很有名气的戴夫·奥尔森(Dave Olsen)加盟了舒尔茨的天天咖啡公司。
资金和人才具备之后,天天咖啡公司开始快速成长。 1986 年 4 月 8 日,第一家天天咖啡馆开业,6 个月后第二 家店开业,这两家都在西雅图。1987 年 4 月,在加拿大温 哥华开了第三家店。
前 言 001
1 章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001
1. 从企业经营失败谈起 003
两次重大失败与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建 005
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3M 公司 006
2. 守规则,定机制,合作共赢 009
三位古典大亨的经验 010
平等友善,着眼未来 012
守规则,定机制,防患于未然 014
002 创始人与公司控制
3. 健全治理,化危为机 017
有效的吹哨人保护与警哨程序 019
危机中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关系 021
应对危机:让专业人士走上前台 022
4. 董事会与公司的企业家精神 024
集体决策的董事会何以容纳个人属性的
企业家精神 026
富士通开发计算机和乔布斯重回苹果时的董事会角色 029
保持规则,富有弹性 032
2 章 天生、历练与谋划创业 034
1. 天生英才 036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 038
扎克伯格:哈佛宿舍里的创业行动 043
迈克尔·戴尔:在校生创业 046
英格瓦·坎普拉德:17 岁男孩儿创建宜家 048
山姆·沃尔顿:创建沃尔玛公司 050
创始人:创业、融资与公司控制 文
003 目 录
2. 历练成钢 059
范德比尔特:从职业船长到航运大王 061
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066
松下幸之助:少年历练与艰苦创业 071
李秉喆:历经失败,终创三星 075
古奇欧·古奇:白手起家创建古奇公司 077
ZARA 缔造者阿曼西奥 080
3. 谋划创业 083
杰夫·贝佐斯的谋划创业 086
发明家与创二代:丰田父子 092
吉田五郎和御手洗毅:缔造佳能 099
鬼塚喜八郎:从鬼塚公司到 ASICS 公司 105
3 章 发明、创新与并购创业 108
1. 发明家们 110
爱迪生与通用电气的创立 112
霍列里斯、弗林特、沃森与 IBM 113
004 创始人与公司控制
莱恩·博萨克和桑迪·勒纳:创建思科 118
安德烈·米其林与米其林公司 121
亨利·雀巢与雀巢公司 123
欧仁·舒莱尔:缔造欧莱雅 125
2. 慧眼识珠,创新者胜 128
乔布斯与马库拉:创建苹果公司 130
克洛克:缔造麦当劳 135
舒尔茨的星巴克传奇 144
铃木敏文:内企业家缔造 7-11 150
柳井正:企二代的创新与转型 155
3. 并购创业 160
杜兰特: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建 162
匡特家族:并购创业 168
贝尔纳·阿尔诺:入主 LVMH 175
尼古拉斯·海耶克:缔造斯沃琪 180
005 目 录
4 章 合作、集体与持续创业 190
1. 合作创业 192
西尔斯和罗巴克的持续友善 193
惠普之道:一山二虎,平等合作 197
索尼:井深大与盛田昭夫 213
佩奇和布林:谷歌的创建 217
2. 集体创业:卓越领导人的产生 219
金佰利的创始人们:从五位到四位 222
瓦伦博格集团的创始人与缔造者 225
乔万尼·安杰利一世与菲亚特 227
格奥尔格·冯·西门子与德意志银行 230
奥博、奥德威、麦克奈特与 3M 公司 234
3. 合力与持续创业 239
可口可乐:发明人、创始人和缔造者 240
美国运通的创始人与缔造者 250
英特尔的创建 255
Twitter 的诞生 261
006 创始人与公司控制
5 章 融资、管理与公司控制 267
1. 创始人控制 269
股权分散与控制权保持 269
创始人控制与职业管理 272
2. 融资与公司控制 274
亨利·福特:从创业者到公司控制者 277
扎克伯格:脸书的持续融资与牢固控制 298
谷歌:融资原则、上市机制和分级股份设置 310
3. 管理能力与公司控制 315
杜兰特:通用汽车的失去、夺回与最终失去 318
乔布斯:被迫离开与重新执掌苹果 333
思科:风险资本入主与创始人出局 339
古奇家族:从内讧到出局 345
4. 董事会:有效管控创始人危机 351
天才的创始人,未必是优秀的公司管理者 352
创始人:创业、融资与公司控制 文前
007 目 录
创始人出局,公司可以继续正常发展 354
创始人特权增加管控难度,但也并非无解 355
健全治理,把创始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357
参考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