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第2版)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86411
  • 作      者:
    编者:任佩瑜//曾玉成|责编:钟文希//侯若男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第二版)》系统地阐述了当前现代企业管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内容全面、体系清晰、结构新颖,重点突出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第二版)》突破了现有教科书按企业职能式管理安排内容的传统构架和各学科相对孤立、封闭,缺乏必要的“耦合”的现象,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内在逻辑,按管理科学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必要的逻辑关系来分篇布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现代企业管理学绪论
  第1章 现代企业管理学基础理论演化及创新
  学习重点:
  1.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2. 现代企业生产特征和管理二重性质
  3.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4. 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5.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第一节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一、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企业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经济学、数学、行为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上,由一系列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生产与管理技术、经营的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所组成,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
  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企业,它不同于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按萨缪尔森的说法,“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学问”,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及其在生产和分配中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主要是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以上学科的研究范围要比企业管理学更加广泛和宏观。现代企业管理学是以现代企业及其生产经营管理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生产力方面
  生产力方面是指有效利用资源、合理组织生产、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把企业的各种有限的生产资源有效地配置和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现实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这就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的问题。例如,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工作地的组织,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组织,制定产品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规程和操作方法,制定产品生产的劳动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营销管理,资金及投融资管理等,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管理制度、手段和方法等。
  2. 生产关系方面
  生产关系方面是指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分配关系。在企业内部,工人之间,工人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资产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复杂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部门、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不仅如此,企业还存在着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结构、明晰的产权关系等,这涉及企业法律性质、职工地位和分配关系。只有理顺这些关系,才能*大限度地创造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环境,调动企业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因此,要研究如何正确地处理企业内部的权力关系和分配关系,企业同国家、部门、地区、消费者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正确地处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职工地位,明确企业同国家的关系。
  3. 上层建筑方面
  上层建筑方面主要研究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设计科学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经济责任制,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有明确的法律形态和规章制度,以便企业依法依规运行和管理。总之,要研究怎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活力。应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等,同时要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执行国家法令等。这些企业的上层建筑要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保护和促进作用,也就是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运行环境。
  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为有效组织生产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综合研究,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且内容广泛的边缘学科。
  企业管理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三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辩证的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内在的全部关系,它们在企业内的矛盾运动,体现了企业运动的规律。只有当三者在企业内协调发展时,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否则企业的运行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只有在正确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管理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的各项职能和技术,按规律进行管理,正确地分析和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得到迅速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表现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从实践出发,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相结合,国内外研究相结合。
  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只有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所以企业管理学,必须研究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性,按规律的要求,提出生产经营管理理论和原则,选择管理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建立管理制度,确定经营的战略和策略,使企业在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和调整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不研究企业管理的规律性,不研究企业管理系统运动的机理,以及对过程和结果的测量和控制,不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学就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就不能指导企业实践。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现代企业在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等方面的管理规律、运动机理和测量控制及其操作的理论和方法。
  二、现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企业,就是运用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劳务),获取经济利益并得到发展的独立的营利性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的概念应从经济、法律和社会三方面理解。①从经济方面理解,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盈利,并且通过盈利实现扩大再生产,使自身得到发展的经济实体。②从法律方面理解,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法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的社会法人组织。③从社会方面理解,企业是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系统,是由企业全体员工组成并和利益相关者具有各种紧密的或者松散的利益联系,因此,企业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现代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1. 可持续发展性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无论是工业企业、服务企业、流通企业还是其他类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组建的,都必须有效地组织生产要素,实现高效率生产,为社会和市场提供需要的产品或劳务,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通过不断获取利润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
  2. 创新性
  现代企业必须在生产领域、管理领域和经营领域内不断创新。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发展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及时的服务。
  3. 环境互动性
  微观的企业系统与包括市场、社会和国家等的宏观环境系统有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企业只有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使自己得到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上,企业既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购买者,又是各种消费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企业只有依靠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反之,没有企业提供产品进行交换和消费,就不存在市场。
  企业同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企业必须担负起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不断地吸纳社会劳动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企业将不断地改进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不断地革新技术,努力实现节约能源、减少生产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碳排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企业通过这些互动关系表现为: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必须依法进行生产经营,必须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依法纳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监督行为,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然,国家的发展也只有通过企业发展所提供的大量资金、先进的产品和劳务才能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三、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因国情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实践性强、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内容广泛及民族文化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学有如下研究方法。
  1. 必须以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际
  企业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是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并指导着具体的管理实践。企业管理学的形成过程是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收集实践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据此提出某种观点、假说,然后在长期的实践中加以验证,肯定或修改原有的观点和假说,形成理论并解决问题。没有实践就不能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不指导实践,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深入企业管理实践,尊重企业实践经验,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把管理实践经验归纳上升为理论体系。
  2. 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以及系统科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用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去观察和分析企业系统问题。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行同国民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并同社会环境、市场以及消费者相关,同时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并随着环境、任务的变化而对各项职能的功能和组织方式进行调整。因此,研究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孤立地、固定不变地看问题,必须重视生产经营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重视历史联系,考察企业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考察社会环境、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发展的趋势,从各种关系的运动中辩证地进行研究。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现代企业管理学绪论
第1章 现代企业管理学基础理论演化及创新 3
第一节 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3
一、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现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5
三、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
四、现代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8
第二节 现代企业管理的性质、职能和基础工作 8
一、现代企业的生产特征 8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二重性的矛盾 10
三、现代企业管理的职能 12
四、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14
第三节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过程、规律和趋势 18
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18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25
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7
第四节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28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8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 29
第五节 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条件下的管理发展 31
一、互联网与企业管理 31
二、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 33
三、智能管理技术构成 34
四、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8
小结 42
思考题 43
主要参考文献 43
第2章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 44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 44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简介 44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49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50
第二节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51
一、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51
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机制 53
三、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 54
第三节 企业制度、管理与技术的互动机理 57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共性与区别 57
二、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的统一生态 58
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技术的关系及运行机理 59
小结 60
思考题 60
主要参考文献 60
第二篇 领导与文化
第3章 领导与激励 65
第一节 领导及领导类型 65
一、领导的本质 65
二、领导的类型 66
第二节 领导理论 67
一、领导特质理论 67
二、领导的行为理论 69
三、领导的权变理论 72
四、领导理论的前沿发展 77
第三节 激励的性质 80
一、激励的概念及特征 80
二、激励的过程 81
三、激励机制 83
四、激励类型 84
第四节 激励理论 85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86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91
三、综合型激励理论 93
四、发展型激励理论 94
小结 96
思考题 96
主要参考文献 97
第4章 企业文化管理 98
第一节 企业文化管理概述 98
一、企业文化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98
二、企业文化管理发展的基本过程 99
三、企业文化概念的形成 102
四、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区别 103
第二节 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104
一、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 104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 106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建设 110
一、企业经营理念 110
二、企业使命 112
三、企业宗旨 114
四、企业目标要与企业使命保持一致 115
五、企业精神要贯穿对使命、宗旨、目标的坚信 117
第四节 企业文化管理的制度 119
一、文化意义符号管理制度 119
二、企业文化沟通管理制度 120
三、文化氛围管理制度 121
四、企业文化的遗传管理制度 122
小结 123
思考题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24
第三篇 组织与人力资源
第5章 组织与结构 127
第一节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127
一、组织的定义 127
二、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 129
三、组织设计 130
第二节 影响组织设计的情境维度 132
一、环境 133
二、战略 134
三、技术 135
四、文化 136
五、规模 137
第三节 影响组织设计的结构维度 138
一、专业化分工 138
二、部门化 139
三、管理幅度与权力层级 142
四、集权与分权 143
五、规范化 144
第四节 常用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145
一、简单结构 145
二、从职能结构到直线职能结构 146
三、事业部结构 147
四、矩阵结构 149
第五节 组织结构及其设计的变化 150
一、团队 150
二、虚拟组织 151
三、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 153
小结 153
思考题 154
主要参考文献 155
第6章 人力资源管理 156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56
一、人力资源 156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158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与人员招聘 161
一、人力资源规划 161
二、岗位分析 163
三、人员招聘 164
第三节 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166
一、员工培训 166
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 170
第四节 绩效管理与薪酬设计 174
一、绩效管理概述 174
二、薪酬设计 180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方向 183
一、跨国经营人力资源管理 183
二、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85
小结 192
思考题 193
主要参考文献 193
第四篇 战略与经营
第7章 决策理论与技术 197
第一节 决策概念及其分类 197
一、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197
二、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97
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198
四、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98
五、单阶段决策和多阶段决策 198
第二节 决策过程 198
一、激发因素 199
二、管理经验判断、创造性认识 199
三、形成系统概念 199
四、拍板阶段 200
五、实施和效果评价阶段 200
第三节 决策经验方法 200
一、个人直观判断法 201
二、集体经验判断法 202
第四节 决策创造性方法 203
一、头脑风暴法 203
二、戈登法 204
三、形态分布法 204
第五节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205
一、*大*小准则——悲观主义原则 205
二、*大*大准则——乐观主义原则 205
三、赫尔维茨准则——折中主义原则 206
四、*小*大后悔值准则——保守主义原则 206
五、等概率决策准则——平均主义原则 207
第六节 风险型决策 207
一、期望收益决策法 208
二、决策树法 209
三、风险决策中的效用及效用曲线 212
第七节 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 214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15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分析计算过程 219
小结 222
思考题 222
第8章 战略管理 224
第一节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24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特性和构成要素 224
二、企业战略的层次 226
三、企业战略与计划 227
第二节 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技术 228
一、行业竞争分析技术 228
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技术 231
三、战略制定技术 233
四、战略投资分析技术 235
五、战略计划技术 238
第三节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241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41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46
三、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250
第四节 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 253
一、经营思想 253
二、战略目标的制定与管理 254
三、战略方案的设计 254
四、战略方案的选择 257
第五节 企业战略实施、控制 258
一、企业战略流程管理 258
二、战略实施的管理 260
三、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263
第六节 战略评价 266
一、战略评价的性质和内容 267
二、杜邦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评价模型 267
三、平衡计分卡模型 269
四、BSC-E竞争比较分析评价模型 275
小结 276
思考题 277
主要参考文献 277
第9章 市场营销管理 278
第一节 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278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278
二、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278
第二节 市场环境分析 280
一、营销环境与目标市场分析 280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281
第三节 营销组合策略 282
一、产品策略 282
二、产品市场的生命周期 284
三、定价策略 289
四、渠道策略 291
五、促销决策 293
第四节 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控制 298
一、营销战略和计划 298
二、营销组织 302
三、市场营销控制 303
第五节 网络营销 309
一、网络经济起源与发展 309
二、网络营销的概念 309
三、网络营销的一般方法 310
四、社会化媒体营销 311
五、移动营销 312
六、大数据营销 312
小结 314
思考题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4
第五篇 生产运作
第10章 生产组织设计 317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317
一、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17
二、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318
三、生产管理的内容 319
四、生产系统 319
五、企业生产系统的基本单位构成 320
六、生产过程 322
七、现代生产发展的新特点 324
第二节 生产系统类型 326
一、按市场需求的特征分类 327
二、按生产方法分类 328
三、按生产工艺的特征分类 329
四、按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类 330
五、按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分类 331
六、不同生产类型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 334
第三节 生产空间组织与设计 335
一、工艺专业化组织 335
二、对象专业化组织 336
三、混合生产组织 338
第四节 生产时间组织与设计 338
一、顺序移动方式 338
二、平行移动方式 339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340
四、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341
第五节 生产劳动组织与管理 342
一、企业生产劳动组织的原则 342
二、生产劳动组织和优化 343
三、劳动定额 344
四、劳动定员 346
第六节 生产过程工程组织设计与控制 348
一、生产过程工程组织及其要求 348
二、生产线组织 352
三、流水生产组织与控制 353
四、自动化生产线组织 358
小结 359
思考题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0
第11章 生产计划管理 361
第一节 生产计划 361
一、生产计划体系 361
二、生产计划的内容 362
三、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