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22146
  • 作      者:
    作者:刘金丽|责编:彭丽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金丽,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等课程。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微信朋友圈’场域中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KDC013)、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消费影响下的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项目编号:SM202010037003),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将消费作为构建自我、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从消费对象来讲,一些青少年通过商品符号价值展示自我的个性、身份和品位,却失去了自我的独特性和自我的同一性。从消费方式来看,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消费,通过这种消费方式寻找自我的归属、获取自我的人生意义,反而使自我难以分辨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导致自我与现实的脱节,无法正确定位自我。从消费后果来看,极少部分青少年通过身体消费改变自我的外在形象,希望以此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追捧,以这种肤浅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构建自我认同,不仅会丧失构建自我认同的外在基础,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青少年通过消费构建自我身份认同,却使自身陷入消费主义的操纵之下,被物质享乐主义所迷惑,丧失了对生存意义感的追寻,迷失了自我。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青少年要建构正确理性的身份认同,不仅要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还要培养青少年对生存意义感的追求。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作为一种现代性现象的消费主义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产生
一 消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消费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 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资本逻辑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现代消费和消费社会
二 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
第三节 消费主义批判
一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二 消费异化与人的异化
三 消费主义物化幸福观批判
第四节 消费主义对现代人消费价值观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人的价值观异化
二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身份认同的含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身份认同及其分类
第二节 消费主义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身份认同问题的产生
二 现代人身份认同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
一 消费主义产生之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身份认同
第三章 符号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冲击
第一节 符号消费一什么是符号消费
二 符号消费的特征
三 消费主义——走向极端的符号消费
第二节 符号消费认同何以成为可能
一 物的社会意义——物向符号的转化
二 大众传媒——符号价值的塑造者与传播者
三 符号消费认同——以符号消费为基础的社会识别体系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符号转向
一 青少年对符号的追逐
二 青少年符号消费的特点
第四节 符号消费认同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自我同一性的断裂
二 自我意义感的丧失
三 虚幻的自我个性化
第四章 网络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消费与消费主义
一 网络消费——网络技术与消费的联姻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消费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蛊惑: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及其分类
一 青少年:网络文化的促进者和消费者
二 网络空间的狂欢——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
第三节 青少年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一 从镜像到拟像:网络虚拟身份形成的理论支持
二 青少年在网络消费中的身份认同建构——以网络购物和网络游戏为例
第四节 网络虚拟身份认同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冲击
一 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和消解
二 自我归属感的迷失
三 人生价值的异化
第五章 身体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塑造
第一节 消费主义与身体政治的兴起
一 西方哲学中的身体研究理路
二 消费主义推动下的身体消费
第二节 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审美和身体消费
一 身体——青少年寻求认同的重要媒介
二 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审美
三 身体审美驱动下的青少年身体消费
第三节 身体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问题
一 构建自我认同的外在根基的丧失
二 人生意义的物化和精神追求的丧失
第六章 消费的合理化与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理性建构
第一节 资本逻辑的规约
一 资本逻辑——消费主义泛滥的内在根源
二 资本运行的合理化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化
一 市场经济对消费的影响
二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合理发展
第三节 增强媒介社会责任感,提升媒介人文精神素养
一 加强政府对媒介的管理,提升媒介的责任意识
二 强化传媒主体的道德自律
第四节 追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一 培养青少年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二 青少年自我意义感的重建
三 人的全面发展——对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