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制背景及过程
1.1 研制背景
1.2 确定方案
1.3 研制过程
1.4 设计特点
1.5 试飞和服役情况
1.6 后续改进
1.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型号项目管理
2.1 项目管理背景
2.1.1 项目管理简介
2.1.2 系统工程特点
2.1.3 并行工程推进
2.1.4 工作结构分解
2.1.5 项目风险管控
2.1.6 技术状态管理
2.2 B-2A系统工程
2.2.1 B-2A系统工程管理过程
2.2.2 B-2A系统工程实施手段和工具
2.3 前期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
2.3.1 系统工程方法
2.3.2 概念探索
2.3.3 验证与确认
2.4 并行协同的产品开发模式
2.4.1 跨部门的项目组织
2.4.2 研发团队
2.4.3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2.4.4 研保条件
2.5 全尺寸工程研制阶段系统工程实施
2.5.1 合同工作分解结构
2.5.2 风险管理
2.5.3 初步设计评审-1
2.5.4 方案冻结
2.5.5 初步设计评审-2
2.5.6 完成接口控制文件(ICD)
2.5.7 关键设计评审
2.5.8 首飞
2.5.9 技术状态管理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型号项目费用
3.1 B-2A轰炸机的影响和不同采购方案的成本
3.1.1 取消或削减购买B-2A轰炸机的影响
3.1.2 政府计划的成本
3.1.3 不同采购计划的成本
3.1.4 使用成本
3.2 采购成本估算
3.2.1 75架飞机项目与20架飞机项目成本变化的比较
3.2.2 15架飞机的成本估算依据
3.2.3 项目资金的拨款状态及未来情况
3.2.4 估算结果
3.3 采购20架飞机所需成本的不确定性
3.3.1 交付作战飞机前的工作
3.3.2 剩余的研发工作会使项目成本进一步增加
3.3.3 应对措施
3.4 决定采购21架作战飞机
3.4.1 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3.4.2 不同批次的改进内容
3.4.3 增强B-2A飞机的常规能力
3.5 B-2A飞机的成本和使用问题
3.5.1 项目的总费用已经基本稳定
3.5.2 项目成本有增加的可能
3.5.3 达到初始作战能力但不能按期部署
3.6 修正缺陷和进行改进需要额外的费用
3.6.1 达到美国空军的要求需要修正缺陷
3.6.2 完成项目需要补充费用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武器与升级
4.1 10批构型的武器系统
4.1.1 B61系列核炸弹
4.1.2 B83核炸弹
4.1.3 MK80系列杀爆炸弹
4.1.4 AGM-129A先进巡航导弹
4.1.5 机载系统
4.2 20批飞机的武器系统
4.2.1 GBU-36/B制导炸弹
4.2.2 GBU-37/B制导炸弹
4.2.3 GPS辅助弹药
4.2.4 系统改进
4.3 30批构型的武器系统
4.3.1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4.3.2 CBU-87集束炸弹
4.3.3 CBU-89集束炸弹
4.3.4 CBU-97集束炸弹
4.3.5 CBU-98/B直接攻击机场武器
4.3.6 常规炸弹
4.3.7 机载系统改进
4.4 30批构型后的武器系统改进升级
4.4.1 EGBU-28/B制导炸弹
4.4.2 AGM-154A/AGM-154C联合防区外武器
4.4.3 AGM-158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
4.4.4 美国洛卡斯低成本自主攻击子弹药
4.4.5 GBU-43/B高威力空中引爆炸弹
4.4.6 GBU-39/B小口径炸弹
4.4.7 数字化核武器
4.4.8 机载系统改进升级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作战使用
5.1 战略威慑
5.1.1 齐聚关岛
5.1.2 闪电演习
5.1.3 不战而屈人之兵
5.2 “联盟力量
5.2.1 战争性质
5.2.2 双方实力对比
5.2.3 先进武器运用
5.2.4 整个战争进程
5.2.5 空袭特点
5.3 作战效果
5.3.1 隐身突击效果
5.3.2 杀伤效果
5.4 作战使用分析
5.4.1 精确制导武器极大地提升作战效能
5.4.2 生存力是作战效能的决定性因素
5.4.3 防空压制是纵深打击的前提
5.4.4 信息是作战效能的倍增器
5.4.5 维护性是作战性能发挥的保障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未来展望
6.1 未来强对抗战场环境
6.2 战争发展趋势
6.3 未来战争特点
结束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