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能源革命推动长三角创新发展(精)/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0753
  • 作      者:
    作者:翁史烈//黄震|责编:陈会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能源革命推动长三角创新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综合运用社会调研、政府访谈、多元统计、归纳演绎、模型预测等多种手段,从历史、现况和远景的视角揭示了长三角能源系统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出了通过建设“现代化能源大系统”来推进长三角地区能源革命,并进一步分析了能源革命对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能源革命推动长三角创新发展》同时兼顾全面性、深入性和前瞻性,既涵盖长三角区域能源数据、能源行业动态等现状特点剖析,又对未来长三角各部门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同时还前瞻性地提出建立“现代化能源大系统”来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长三角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第一节 长三角地理区位
  “长三角”原本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特指长江和钱溏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地理上包括江苏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浙江杭州湾以北的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长三角地区已扩大到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区域面积共约35.9万平方公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所在的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吸纳外来人口*多的区域之一,该地区也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是中国三大具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潜力的地区之一[2],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三省一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其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从自然条件看,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优良,滨江临海,水资源充足,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开发难度小,突发性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环境容量大,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的区域。从重大基础设施看,长三角地区交通干线密度较高,省际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沿海、沿江联动协作的航运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机场群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地区内经济文化的便捷交流。从对外开放格局看,长三角地区口岸资源优良,国际联系紧密,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形成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较高的协同开放水平。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伴随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吹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是长三角地区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的一大契机。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定,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的驱动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迈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一方面,长三角在新的形势下将会更加开放市场、引进外资,“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新形势也对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高要求,从而助推科创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给国家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社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经济发展方面,长三角地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增速缓慢下行。长三角地区1990年到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呈高速增长态势(图1-1),这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1.6%,同期全国的年均增速为9.6%。1990年,长三角四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760.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比例为19.9%;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7 25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显示出长三角经济发展对于全国的重要性,是全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江苏省经济总量占比*大,约占全国的10.1%,其次为浙江省,占比为6.3%,上海排名第三,占比为3.9%,安徽第四,占比为3.7%。
  图1-1 1990~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
  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呈缓慢下行趋势(图1-2)。2019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6%、6.4%、6.8%、7.5%,其中,安徽*高且高于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浙江、江苏分别高于全国平均0.7、0.3个百分点,上海低于全国平均0.1个百分点[3]。对比2018年,长三角地区四省市的经济增速均有所下降。上海下降0.6个百分点,江苏和浙江均下降0.3个百分点,安徽下降0.5个百分点。总体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比重仍保持上升态势。
  二是经济质量平稳提升,地区差距明显。如图1-3所示,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11 439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 452元,增长了813.12%。2019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7倍。长三角地区经济质量存在显著地区差异特征。2000年,上海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9 915元,浙江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 122元,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 674元,安徽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86元。2019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7万元、12.4万元、10.8万元、5.8万元,其中,上海市*高,且比全国平均高出8.6万元,江苏、浙江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5.3万元、3.7万元,安徽比全国平均低1.3万元[3]。
  图1-2 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
  图1-3 2000~2019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是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地区间各具特色。如表1-1所示,2000年,上海市的第一产业占比为1.6%,第二产业占比为46.4%,第三产业占比为52.0%。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在长三角四省市中排名第一。浙江和江苏两省的产业结构极为相似,第一产业占比为10%~13%,第二产业占比为51%~54%,第三产业产比为35%~37%。安徽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6.4%和38.0%,第一产业占比为25.6%,是长三角四省市中第一产业占比*高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三角四省市的产业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但产业结构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2019年,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了72.7%,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降至27.0%和0.3%;江苏第三产业占比提高至51.3%,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降至44.4%和4.3%;浙江第三产业提高至54.0%,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降至42.6%和3.4%;安徽第三产业提高至50.8%,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降至41.3%和7.9%。其中,第一产业占比安徽*高,高于全国0.75个百分点,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低于全国2.85、3.75、6.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江苏*高,高于全国5.46个百分点,浙江、安徽分别高于全国3.66、2.36个百分点,上海低于全国11.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海*高,高于全国18.82个百分点,浙江高于全国0.12个百分点,江苏、安徽分别低于全国2.58、3.08个百分点[3]。
  表1-1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化(2000~2019年)
  社会发展方面,长三角地区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人口总数平稳增长。从1990年到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总人口呈平稳增长态势,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大约为8.06‰,高于中国整体的人口自然增长率(7.01‰)。从人口分布来看[图1-4(a)],2019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总数约2.27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6.2%,其中江苏常住人口占比*高,为5.8%,其次为安徽,占比为4.5%,浙江占比为4.2%,上海占比为1.7%。从常住人口密度对比[图1-4(b)]可以看出,2019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密度为632人/公里2,同期,全国的人口平均密度 为145人/公里2 。从地区分布看,2019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密度达到3830人/公里2①。
  图1-4 2019年长三角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二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9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 442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 61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 195元①。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 40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 0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 675元②。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 899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 182元,农村常住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长三角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1
第一节 长三角地理区位 1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社会 2
第三节 长三角生态环境 7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能源系统运行特点 14
第一节 能源资源禀赋 14
第二节 能源生产情况 18
第三节 能源消费特点 28
第四节 能源输运概况 33
第五节 能源装备制造业 37
第六节 能源体制改革 44
第七节 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56
第三章 长三角未来能源需求预测 66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6
第二节 长三角未来能源需求分析 73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能源领域突出问题 77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能源革命—建设现代化能源大系统 81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能源大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1
第二节 现代化能源大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82
第三节 长三角现代化能源大系统的建设 83
第四节 能源革命对长三角未来能源需求及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95
第五章 能源革命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及若干建议 104
第一节 能源革命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 104
第二节 推进长三角能源革命若干建议 106
参考文献 110
后记 1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