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已有文献述评
(一)公共政策叙事研究
(二)我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研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结构主义叙事分析法
(三)基于QSR Nvivo11工具的内容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五、本书创新之处
第二章 认识政策叙事:理论基础、内涵体系与现实功能
一、政策叙事的理论基础
(一)叙事的构成:传统结构主义视角
(二)叙事的建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二、政策叙事的内涵体系
(一)政策叙事的内涵
(二)政策叙事的特征
(三)政策叙事的形式
三、政策叙事的现实功能
(一)建构集体记忆
(二)助推社会动员
(三)凝聚政策认同
(四)提升政府合法性
第三章 政策变迁中政策叙事的分析框架
一、构筑政策共识:政策叙事的内在意蕴
(一)传统的政策共识:议程控制与社会参与
(二)政策叙事下的政策共识:意义生产与认知扩散
二、政策共识下的政策叙事过程
(一)政策叙事主体的联盟形成与话语宣称
(二)政策核心议题的叙事建构与竞争
(三)主流政策叙事下的共识形成
三、政策变迁中的政策叙事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一)话语对象的选择
(二)政策议题的构建
(三)政策信念的生产
(四)叙事策略的运用
第四章 从“个体”到“集体”:改革开放前国家农地产权的“集体中心”政策叙事
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农地产权改革
二、政策叙事中的话语对象选择: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一)“弱者”角色:农民阶级及其生存状态
(二)“坏人”角色:地主阶级及其“联盟”
三、政策叙事中的议题构建: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及其效益“释放”
(一)是否需要建设:农业合作社优越性的论证
(二)如何提高效益:加快迈进“高级社”和“人民公社”
四、政策叙事中的信念生产:农村土地“集体产权”观念的建立
(一)对落后生产关系的摒弃
(二)“集体产权”信念的塑造
五、政策叙事中的策略运用:“敌我”矛盾下的阶级斗争叙事
(一)土地集体产权与私有制的“成本-收益”再计算
(二)农业集体化中阶级斗争矛盾的再修饰
第五章 从“家庭”到“市场”:改革开放后国家农地产权的“市场中心”政策叙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地产权改革
(一)基本历程: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二)本章研究设计
二、政策叙事中的话语对象选择:新型农地经营主体的兴起
(一)新型家庭经营主体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
三、政策叙事中的议题构建:聚焦农地产权的多元权能
(一)农地使用权方面
(二)农地处分权和求偿权方面
四、政策叙事中的信念生产:农地经营规模效率与权利平等保护
(一)注重农地经营的规模效率
(二)强调权利的平等保护
五、政策叙事中的策略运用:“民生”取向的市场叙事
(一)逐渐弱化的家庭生产叙事
(二)适度强化的脱贫和城镇化叙事
第六章 中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与国家政策叙事转换
一、我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国家政策叙事的同步与衔接
(一)政策变迁下国家政策叙事表达的同步性
(二)国家不同政策叙事的相互衔接
二、国家农地产权多重叙事下的政策共识与行为选择
(一)不同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下的政策认知和共识
(二)不同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下的行为选择
三、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叙事建议
(一)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推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叙事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