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果业减贫惠农--中国经验/农业对外合作与乡村振兴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2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1710
  • 作      者:
    编者: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减贫治理,坚定支持国际减贫交流合作。立足本国国情,中国探索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方略。在各类农业产业中,果业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果业减贫惠农:中国经验》从中国果业减贫的实践出发,精选出35个典型案例,希望借助案例的视角,为国际减贫事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减贫治理,坚定支持国际减贫交流合作。立足本国国情,中国探索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方略。在各类农业产业中,果业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果业减贫惠农:中国经验》从中国果业减贫的实践出发,精选出35个典型案例,希望借助案例的视角,为国际减贫事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部,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是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秦巴山区扶贫开发主战场。
  巫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劳动力与产业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58.58%,农村剩余劳动力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约占15.63%,仅25.79%的劳动力供给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无人种地”的趋势日趋严重。在农村留守劳动力中,老龄化现象严重,现有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种不了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二是土地与产业化的矛盾。巫山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96%以上的耕地为中坡地,其中鸡窝地、巴掌地占耕地的81%,耕地碎片化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不高,影响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产品与市场的矛盾。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实力弱,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导致农产品规模和产量上不去,大多数产品以原材料在本地及周边销售,效益不高。
  巫山发展脆李产业有三大优势:一是优越的种植条件。巫山县位于北纬30。附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立地环境良好,满足脆李生长所需的光、温、水、肥、气等基础条件。二是悠久的种植历史。巫山脆李在唐宋时期开始种植,距今已1000余年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种植经验。三是独特的脆李品质。巫山脆李果肉浅黄色,纤维少,汁多味香,质地脆嫩,营养丰富。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科学谋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服务、品牌化打造、商品化运作、工业化加工、组织化改革目标,将巫山脆李作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在“种好、管好、卖好”方面持续发力,用一颗小脆李写成了产业扶贫大文章。
  (一)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内生力”。
  一是统筹整合资金化解“钱的困难”。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支持发展脆李产业,同时整合各类上级资金约1.15亿元,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脆李种植大户保险覆盖率100%,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用于产业扶贫,支持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脆李种植。二是集聚干部合力解决“管的问题”。成立县果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县领导牵头抓总,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组建正科级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负责脆李产业规划、年度计划、任务分解、检查指导、考核通报等日常工作。强化脆李种植主体培育,分解到人,按照乡镇主要领导3个、分管领导2个、中层干部和驻村及村社干部1个的方式,对接脆李种植户或社会资本培育的各类种植主体。三是引进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购买社会服务,多层面推动基地建设。对新建3.33公顷以上脆李园的种植主体,建园及管护达到补助条件的,分两次给予7500元/公顷的补助。通过这种方式,发展了脆李种植大户4850户。四是强化督查激励构建“考核导向”。将巫山脆李产业发展纳入重点部门和乡镇年度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对完成好的乡镇认定“优秀”并给予产业扶持资金支持。
  (二)坚持市场导向,种好“摇钱树”。
  一是尊重农户意愿,规划实现“科学化”。结合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深入开展规划调研,聘请专家组编制《巫山脆李产业发展规划》《巫山脆李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地理标志农产品巫山脆李重庆市地方标准》,优化区域布局,实现适宜种植区域贫困户脆李种植全覆盖。二是以农户为主体,种植实现“规模化”。目前,脆李种植遍及23个乡镇222个村,形成了县级有万亩示范园、乡镇有千亩示范片、村社有百亩精品园的规模效益,脆李亩产值达1.6万-2万元。三是考虑种植户实际,管护实现“标准化”。成立巫山脆李研发中心,进行品种提纯选优,大力推广巫山脆李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基地”方式,购买专业社会服务集中开展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管护。建立县级专家团队、乡镇技术骨干、村级技术队伍、种植能手和果农“五层’’技术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经营实现“组织化”。按照“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全县低收入户与6577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五是引领种植户长远致富,包装实现“品牌化”。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统一果园建设标准、果树管护标准和果品质量标准,建立脆李种植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巫山脆李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等,品牌估值19.18亿元。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按市场规律办事
“梨果之乡”的果业新发展——河北省辛集市黄冠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黄菇娘铺就脱贫致富“黄金路”——吉林省大安市黄菇娘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以果为媒”富民强村——山东省沂水县果业减贫惠农案例
特色无花果“敲”开致富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无花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小芒果”成了“大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芒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巫山脆李写就产业扶贫大文章——重庆市巫山县脆李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果园托管“托”起果业减贫新路子——陕西省白水县苹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第二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林果产业铺就林西绿色生态扶贫路——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林果业减贫惠农案例
产业兴旺果飘香——山东省蒙阴县果业减贫惠农案例
做活“枣”字文章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山东省乐陵市王双志村金丝小枣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小刺梨的华丽转身——贵州省贵定县刺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柑橘撑起乡村发展一片天——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柑橘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沙棘果成为“富民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第三篇 以人的自主发展为中心
梨果撑起脱贫梦——山西省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穷山沟”里走出大产业——湖南省炎陵县黄桃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猕猴桃“出山”果农增收——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让传统特色酥梨焕发新活力——河南省宁陵县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甜蜜产业”助力脱贫致富——重庆市奉节县脐橙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产业发展结硕果 昭通苹果来扶贫——云南省昭通市苹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小冬枣大产业好日子——陕西省大荔县小坡村冬枣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盛夏的果实”奏响扶贫乐章——甘肃省临夏市高原西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第四篇 包容性与韧性
老产业新思路砀山酥梨再创辉煌——安徽省砀山县酥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不落一人”的马家柚产业致富梦——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马家柚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百香果:扬帆起航万里飘香——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百香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甜蜜的“柿”业——陕西省富平县尖柿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造就“十有”果农的静宁苹果——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猕猴桃是脱贫致富大“法宝”——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小果子带富一方百姓——贵州省榕江县百香果产业振兴惠农案例

第五篇 伙伴的力量
脱贫致富“新梨想”——河北省威县威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梨乡同川”的脱贫致富经——山西省原平市同川镇酥梨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填补空白的“中国蔓越莓之都”——黑龙江省抚远市蔓越莓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葡萄之乡崛起萧县——安徽省萧县葡萄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脱贫的“希望树”——江西省余干县马家柚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橙果变成了“金果”——湖南省新宁县脐橙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端好“果盘子”,鼓起“钱袋子”——海南省临高县热带水果产业减贫惠农案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