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谈乡村振兴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128419
  • 作      者:
    编者:袁建良|责编:谭乐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本书抓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颁布的节点,结合课题组内成员的实战经验和理论修养,对乡村振兴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书通过多篇专题报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各重大问题,全面擘画了乡村振兴的蓝图。
展开
精彩书摘
  《五谈乡村振兴》:
  (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提出“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根基在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一是确定乡村治理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治理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系列指示。在《促进法》中,将其归结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总要求。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这个要求在《促进法》中得到彰显和强化,提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乡镇人民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也包括农村社会组织、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在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乡镇机构,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等,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三是发扬村民自治。在我国几千年的乡村治理实践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到现在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在《促进法》中,被表述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应当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村民自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应当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对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务公开制度等作出规定,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有力地保障了村民民主治理的权力,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长期“三农”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我们党总结出了“三农”干部队伍培养建设的宝贵经验,在乡村振兴中同样适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促进法》要求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使用、管理机制,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相关待遇保障,为落实总书记要求、深化乡村振兴中“党管干部”实践作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内容、举措在《促进法》中提炼出来、呈现开来、部署下来,是其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理论结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法治保障。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战略”
谈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学深悟透总书记论述精神实质
深刻领会乡村振兴重大意义

第二篇 “有了金鸡才能一直下金蛋”
谈产业振兴
聚焦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风险防控
创新思路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第三篇 “要致富先修路”
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做强中心镇带动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第四篇 “穷乡僻壤也能变成世外桃源”
谈用好生态资源
加快生态振兴打造“金山银山”
以全域旅游撬动乡村振兴

第五篇 “乡村振兴最终是为了造福乡民”
谈乡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提升人民幸福感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