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振兴专家深度解读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23749
  • 作      者:
    编者:张孝德|责编:孔祥丹//温帮权//陈钟华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各位作者结合了自己几十年的实地考察案例,对中国乡村发展道路上遇到的课题进行分析;既指出了各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政策建议。可以说,本书丰富了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成果,同时对政策制定部门来说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孝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副主任。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促进会 副会长、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多家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生态经济、乡村文明发展研究。张孝德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学者之一。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20多年。出版专著5部,发布文章200多篇。主持完成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30多项。代表专著有:《文明的轮回——生态文明新时代与中国文明复兴》的专著,《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主体意识》、《经济学范式革命与中国模式解读》等。
长期以来受邀为各级政府和大学做有关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讲座600多场。2016受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邀请,在浙江安吉举行第三十八场活动中,作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的讲座。2018年3月在13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受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的邀请,做了《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读懂乡村?》的讲座。2019年10月13日受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的大地讲堂邀请做了《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邀请国内20多位长期关注研究乡村振兴的专家,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未来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布局、新任务,给以具有系统而前沿性的解读。邀请的专家,都是对乡村有情怀、对“三农”有独到见解、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全局和系统思考的著名学者。本书围绕乡村振兴时代使命、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是一本全面深入领会与践行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评

乡村振兴是世纪战略,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开展,战略与策略的差异,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制度如何安排,农民如何组织,城乡关系如何体现,等等问题,在这本著作中均有精辟论述。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张玉林

深入地讨论了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重大问题,书中论述基于实地调查,具有全局视野和理论高度,对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晓毅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新时代的高度看乡村,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地与源地

中央提出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两大标志:一是“东升西降”,世界文明中心从西向东转移;二是世界文明形态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基于中国智慧探索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文明之路。站在生态文明时代高度,认识乡村是决定乡村发展命运的重要视角。如果从工业文明看,因为乡村不能够承载现代化产业,所以乡村命运是被城市化逐步替代,走向萧条和终极。但是从生态文明看,恰恰相反,生态文明建设,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最丰富的资源在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两山”理论,源于乡村,同时也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潜力最大的也在乡村。乡村逢工业文明衰,遇生态文明兴,是21世纪乡村的命运。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面临着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乡村具有以下独特禀赋和功能:

一是乡村蕴藏着医治现代工业文明病的解药。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的危机,还有人类文化生态失衡的危机。单极化的西方工业文明全球化的过程,也使万年之久的农业文明所创造的多样性文明与文化遭到了洗劫性的破坏。缺乏精神与文化制衡的物质财富无限制增长的现代化,不仅吞噬了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危机,而且也吞噬了人类的精神能量,使人类文明在物质主义、病态消费主义、GDP主义的单极化世界中越走越远。

医治工业文明病的解药,不仅在西方文明世界中找不到,在今天的中国城市中也找不到。医治当代人类文明危机的解药,就在中国乡村文明中。在几千年的农耕经济中,中国先民发现,虽然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但它提供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却是无限的。医治当代人类自利贪欲病的解药,就蕴藏在古老的多样化乡村文明之中。

古代农耕文明留下的多样性文化,恰恰是医治与矫正现代工业文明最需要的东西。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观是对现代天人对立自然观的重大矫正;万物有灵的生命平等观,恰恰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狭隘的人权平等的重大矫正与补充。道法自然的整体认识论,是对现代两元对立哲学、碎片化思维的矫正。利他共生的伦理观是医治现代自私贪欲中毒的最好解药。多元共存的文明观,是对现代单极化霸权文明的重大矫正。

二是农村具有使用新能源独特优势,实现清洁能源的自给自足将会在农村首先出现。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革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乡村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击下的边缘化地位。非均衡分布、集中开发、高成本运输的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使分散居住的农村处在分享工业化好处的边缘化地位。相反具有高度分散性、相对均衡分布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越是人口分布密度低的地方,人均可利用的新能源量越大。新能源的这种特性使农村获得了城市不具备的新优势。而且农村使用新能源的优势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消费国,而太阳能热水器90%以上的市场在中国农村。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村沼气,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新能源在农村生活领域的使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而且新能源经济在农村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新能源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村的命运。如果综合利用各种新能源,中国农村将会实现新能源的自给自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国之本 复兴之根

陈锡文 乡村振兴应重在功能

温铁军 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是乡村

张孝德 大历史观视野下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前途

第二章 产业发展 振兴之基

张红宇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阶段、路径与政策建议

周 立 新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胡跃高 全面认识粮食安全,系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仝志辉 小农户主体性的认识偏差与“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章 善治之道 振兴之本

何慧丽 单县探索:低成本、自组织“五位一体”的乡村善治实践

贺雪峰 留守老人的多元福利与乡村善治

张英洪 乡村善治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四章 集体合作 必由之路

杨 团 40多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

徐祥临 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认识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仝志辉 集体村社制是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

第五章 农耕文化 振兴之魂

朱启臻 传承农耕文明 振兴乡村文化

张孝德 千年耕读文明的时代价值解读

孙庆忠 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

第六章 乡村建设 特色引领

顾益康 潘伟光 乡村振兴的余杭样本:“两进两回”特色之路

董进智 探索乡村艺术化之路 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周 立 “带头人+农民”:乡村建设农民主体性提升之路

第七章 生态发展 绿色之路

徐祥临 “绿水青山”的价值及实现形式

胡跃高 全域有机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蒋高明 宋彦洁 绿色革命呼唤生态农业

张孝德 分布式、再造循环的零污染乡村建设之路

第八章 深化改革 制度制胜

孔祥智 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

陈文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途径

孙君 鞠利“一宅两户、一房二门”之经营权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