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及规划路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精)/中国城市建设技术文库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095044
  • 作      者:
    作者:庞克龙//耿虹|责编:陈骏|总主编:鲍家声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城市收缩现象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既为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衰退风险,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整体收缩现象并不普遍,但小城镇收缩现象较为常见。小城镇与城市在人口、空间及经济产业方面的差异导致小城镇收缩在特征上与城市收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存在隐性与显性两方面的表现。本书重点研究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的特征及机制,分析收缩产生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小城镇不同类型的收缩提出相应的规划路径。
展开
作者简介
庞克龙:202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镇村发展、镇村规划理论与设计、乡村空间重构与评价等,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参与完成武汉、恩施、库尔勒、岳阳、重庆等多个城市的镇村规划项目,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耿虹: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院校评估专家,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ers,ISOCARP)会员。
长期专注于区域与镇村发展研究、乡村空间重构与乡村建设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教材及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全国及省部级以上优秀规划设计奖励20余次。
近年迭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杰出学会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武汉市为例,梳理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的特征及表现,探索收缩的机制、成因与影响。通过适应性评价对收缩小城镇应对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性状态进行识别与类型划分,判断收缩对小城镇在中心服务、区域关联及生产效率方面的适应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收缩小城镇的不同适应性特征,引导小城镇合理收缩,避免收缩带来资源浪费及发展衰退。
展开
精彩书摘
1绪论
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及规划路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1绪论中部地区小城镇正处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公共服务设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网极化特征。通过对小城镇的跟踪研究发现,公共服务网极化特征导致镇村居民跨级、跨区域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导致部分小城镇的服务职能收缩。而随着现阶段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乡镇人口大量流出,小城镇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职能作用、空间利用等方面出现不同表征的收缩。
这类收缩的小城镇呈现出什么特征?应该如何发展?在健康城镇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这些是构建健康城镇体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小城镇找准定位的关键。
本书以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为研究内容,旨在对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测度、表征、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1.1部分小城镇表现出收缩发展的状态
在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部分小城镇表现出收缩发展的状态。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全球产业空间重组,国家与地区间分工协作推动了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趋于平缓,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在城市化进程达到高峰后逐渐下滑,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出现以人口减少为主要表征的收缩现象。在全球化推动下,世界各国一定数量的城镇由增长型向收缩型转变,虽然表征与原因复杂多变,但究其内因可以归结为制度转型、去工业化和郊区化三类。另外,部分城市经济在缓慢增长,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小城镇的两极分化现象既体现在社会层面,也反映在地理空间层面。这类城市往往存在局部收缩现象,并非各个区域都是增长的受益者,部分区域的收缩成就了另一区域的增长,增长与收缩这两个相反的进程在城市内相互转换甚至同时发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多变的当下,城市收缩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以美国底特律、德国莱比锡和英国曼彻斯特等传统工业型城市为代表的收缩主要由去工业化导致,大量制造业企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地区转移造成本市的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以及人口减少。美国纽约、洛杉矶等中心城市的收缩则是由郊区化引起的,城市不断向外部扩张,中产阶级等人群逃离市中心向郊区扩散,中心城区在人口、基础设施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出现衰退。而日本与韩国的城市收缩则多是在大都市地区引力作用下的部分区域收缩,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都市地区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24.2%,而外围城市、町、村人口大量流失,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同样,韩国50%的人口集中在首都圈地区,外围城市经济增速缓慢,人口流失严重,收缩现象普遍存在。在大城市以外的地区,由于大量人口向大都市地区转移,大批小城镇同样陷入收缩发展状态作为全球中心转移后的遗留地,收缩城市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息息相关,收缩成为城市发展历程上的重要节点。因此,为明确城市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策略,我们应结合各地区不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深入考究现阶段城市收缩的内涵。
展开
目录
1绪论001
1.1部分小城镇表现出收缩发展的状态002
1.2收缩现象对我国转型期城乡发展格局产生不确定的影响003
1.3既有城市收缩理论对小城镇收缩现象解释力不强005
1.4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研究目的005
1.5相关概念界定009
1.6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研究内容与方法010

2小城镇收缩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概述015
2.1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016
2.2非均衡发展理论024
2.3区域分工理论024
2.4精明收缩理论025
2.5国内外城市收缩研究的起源与发展025
2.6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现状概述028
2.7小城镇收缩研究现状评述030

3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发展变化特征033
3.1大都市发展变化特征034
3.2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变化特征042
3.3武汉市小城镇发展演变特征050
3.4武汉市小城镇收缩产生过程056
3.5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发展变化特征总结064

4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特征与表现067
4.1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特征068
4.2大都市地区小城镇要素收缩的一般表现073
4.3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功能收缩的一般表现082
4.4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容量收缩的一般表现088

5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探索095
5.1小城镇收缩的理论解释基础096
5.2小城镇收缩的复杂适应性理论解释105
5.3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机制及影响118
5.4大都市地区小城镇收缩的适应性成因135

6武汉市收缩小城镇的适应性评价147
6.1收缩小城镇复杂适应性评价的目标与方法148
6.2小城镇适应性评价的因子选取与计算153
6.3武汉市收缩小城镇的适应性计算结果及分析172
6.4武汉市收缩小城镇的适应性特征181
6.5武汉市收缩小城镇适应性评价的结论206

7武汉市收缩小城镇未来发展路径选择209
7.1低适应能力收缩小城镇未来发展路径210
7.2中适应能力收缩小城镇未来发展路径215
7.3高适应能力收缩小城镇未来发展路径221
7.4收缩小城镇发展路径总结223

参考文献224

后记2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