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金融减贫与发展问题研究/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3122685
  • 作      者:
    作者:武丽娟|责编:周小龙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本书对农村金融的减贫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发挥农村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和战略性地位。


展开
作者简介

武丽娟,1983年生,金融学博士,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山西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围绕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减贫、农民脱贫与增收等问题先后在《财经研究》《南方经济》《农业技术经济》《预测》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三晋英才”。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其有效支农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还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本书通过客观评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寻求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兼容的实现途径,研究成果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作为下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制定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运行框架,调整监管原则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其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可以为其经营方向、发展思路和改革目标提供参考;其三,为我国农村地区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思路,有利于我国“三农”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的早日解决,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立足新发展阶段,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紧抓实“三农”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进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金融对于破解“三农”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资本短缺是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并消除农村贫困,除了运用财政政策之外,日益重视金融手段,通过持续的农村金融领域改革来强化金融在农民增收中作用的发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

实际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的金融改革来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如农村信用社1996年的行社脱钩、2000年的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后的产权改革工作,2006年起施行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2007年确定的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改革原则,以及近年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等,都旨在从制度层面上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满足农村经济需求。虽然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但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仍基本维持了改革初期的结构:一是农村金融依然是政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工具;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大多“身兼二任”,一方面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承担政策性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现实运营中还出现了与改革初衷相背离的现象,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了金融抑制、精英俘获、信贷约束等问题。表现为:第一,国有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撤离。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完成,代表投资者利益的经营方必然要按照效益原则做出理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农村。据统计,1997年以来,国有银行已经撤并了3.1万余家县及县以下的营业机构。第二,现有农村金融体制设计形成了非农化引导。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下,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有很强的商业化倾向,发放“三农”贷款只是出于制度制约,即使发放“三农”贷款,也倾向于放贷给相对大型的乡镇企业和相对富裕的农户,发生目标偏离,导致许多需要贷款但相对贫困的农户无法获得金融支持。此外,在农村金融中占垄断地位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其服务“三农”的特质更为模糊,逐渐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第三,农村地区资金运用率较低,存款外流严重。以中国邮政储蓄为例,过去,中国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在县域内吸收的资金几乎全部流出农村。2011年初,国家批准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明确将其建设成为立足“三农”的现代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吸收县域存款2.65万亿元,占总存款余额的65.53%,同期在县域累计发放贷款余额0.46亿元,仅占其在县域吸收存款总额的17%。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同样没有将其全部资金用于农村,堪比“吸存机器”。

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农村金融的减贫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发挥农村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和战略性地位,这正是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与价值所在。

(二)研究意义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4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块明显的短板―—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增长相对滞后(陈斌开等,2010)。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依然有5.64亿的农村人口,平均而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617.03元,仅仅是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7倍。如果我们再深入考察农民内部的收入结构,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依然在贫困线的边缘挣扎。受限于诸多因素,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贫困农村居民最多的国家之一,2018年,中国依然有14个国家连片特困区,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660万农村贫困人口。毫无疑问,如何让如此庞大的人群的收入取得显著的增长,从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福利,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所有人关心的一大难题。

尽管阻挡落后地区的农民走出贫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从现实来看,缺少信贷途径被普遍认为是让农民陷入持续贫困的关键所在(Collins,D,Morduch,J and Rutherford,S,et al.,2009),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同样也是制约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桎梏(曹瓅,罗剑朝,2015)。可持续和精准的信贷服务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至关重要(Luan,D X and Bauer,S,2016),发展中国的农户家庭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尹志超,彭嫦燕,里昂安吉拉,2019)。为使社会各阶层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务权,尤其是满足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我国政府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讲尤为重要。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就是期望通过对广大农村居民及农户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减缓农村地区贫困,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小康。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在减缓贫困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效应在东、中、西部不同区域间是否存在差异?农村金融作用于农户收入增长的路径何在?对于农村金融减贫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更有效率的农村金融政策,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其有效支农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还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本书通过客观评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寻求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兼容的实现途径,研究成果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作为下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制定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运行框架,调整监管原则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其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可以为其经营方向、发展思路和改革目标提供参考;其三,为我国农村地区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思路,有利于我国“三农”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的早日解决,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展开
目录


第一篇引论

第一章导论…………………………………………………………………2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2

(二)研究意义………………………………………………………………4

(三)研究内容………………………………………………………………5

(四)研究方法………………………………………………………………9

(五)主要创新………………………………………………………………10

第二章文献综述…………………………………………………………12

(一)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研究………………………………………………12

(二)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5

(三)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冲突问题的研究……………………………19

(四)农村金融机构“目标偏离”问题的研究……………………………24

(五)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冲突的治理…………………………………27

(六)政府角色及政策效应问题研究………………………………………29

(七)文献述评………………………………………………………………30

第三章基本理论…………………………………………………………32

(一)农村金融基本理论概述………………………………………………32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容性分析……………………………37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兼容的理论依据…………………40

(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兼容双重目标的理论阐释………………………45

(五)本章小结………………………………………………………………48

第二篇农村金融减贫增收问题

第四章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研究…………………………………………52

(一)引言……………………………………………………………………52

(二)理论分析………………………………………………………………53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55

(四)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60

(五)主要结论………………………………………………………………65

第五章普惠金融、贫困减缓与农村经济增长…………………………67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回顾…………………………………………………67

(二)理论分析………………………………………………………………71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76

(四)实证检验………………………………………………………………82

(五)本章小结………………………………………………………………91

第六章支农贷款影响农户收入增长路径研究…………………………93

(一)引言……………………………………………………………………93

(二)文献述评………………………………………………………………94

(三)理论分析………………………………………………………………97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98

(五)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100

(六)稳健性检验…………………………………………………………107

(七)研究结论……………………………………………………………108

第七章资产抵押贷款与财政扶贫拨款的增收效应对比分析………110

(一)引言…………………………………………………………………110

(二)文献述评……………………………………………………………111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114

(四)金融资本在农户间的分层分布情况………………………………117

(五)农户金融资本回报率的分层分布…………………………………119

(六)金融资本分布及回报率的区域性差异……………………………123

(七)结语…………………………………………………………………126

第三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八章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问题评价分析……………………130

(一)机构视角……………………………………………………………130

(二)农户视角——以西部地区为例……………………………………137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不均衡的原因分析……………141

(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不均衡的机理分析……………144

(五)本章小结……………………………………………………………157

第九章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研究…………………………………159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济目标实现能力的数理分析………………159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利润效率与成本效率的实证分析……………164

(三)我国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77

(四)本章小结……………………………………………………………185

第十章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借鉴…………………188

(一)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模式………………………………188

(二)国外政府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兼顾的政策…………196

(三)启发与借鉴…………………………………………………………199

(四)本章小结……………………………………………………………203

第四篇农地金融问题研究

第十一章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撬动效应分析………………207

(一)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说………………………………………………207

(二)数据、变量与识别策略……………………………………………214

(三)基础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219

(四)影响机制检验………………………………………………………225

(五)异质性检验…………………………………………………………228

(六)结语…………………………………………………………………232

第十二章三权分置改革可以促进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吗?…………235

(一)制度背景与文献述评………………………………………………235

(二)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238

(三)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241

(四)异质性检验…………………………………………………………244

(五)结论与启示…………………………………………………………245

第五篇开启新篇章

第十三章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之路………………………………248

(一)合理定位政府角色…………………………………………………248

(二)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252

(三)创造农村地区金融需求……………………………………………255

(四)重视增量改革,培育新兴市场力量………………………………257

(五)创新发展农地金融…………………………………………………258

参考文献……………………………………………………………………2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