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共分为九章,具体包括:第一章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起源,追溯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介绍了数字金融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第二章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研究综述,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目前有关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脉络体系,并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与评价,从而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该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的切入点,为研究提供整体的构架和思路。第三章数字金融的普惠机理,在分析数字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一手数据,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四章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评价,这一章首先分析现有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分别设计了跨国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指标体系和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05个国家/地区和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通过计算莫兰指数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将数字普惠金融拆解为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信贷约束、创业、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中介变量,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假设并进行模型设定。第六章时间维度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在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采用传统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然后进行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分析,实证一个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第七章空间维度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从空间维度出发在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首先分析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其次分别使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估计,最后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对周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再分析不同分维度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针对我国省级层面又进行了分区域研究,探讨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第八章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实证分析,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别验证信贷约束、创业、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从而打开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黑箱。第九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了该书主要研究结论,提出通过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