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国内外研究基础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简要评述
(二)研究意义
1.应用价值
2.学术价值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2.总体框架与具体研究内容
3.主要目标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2.具体研究方法
(五)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1.拟突破的重点
2.拟突破的难点
二、专题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一)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历程
1.以融资平台为主的“开后门”阶段
2.“前门和后门同时开”阶段
3.“开前门、堵后门”阶段
(二)北京市政府债务管理基本情况(1998—2020年)
1.北京市政府债务管理意识形成比较早,措施跟进到位
2.北京市政府债务管理意识比较强
3.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债务预算管理,科学防范债务风险
4.北京市政府债务管理工作表现突出,获得国家领导认可与肯定
三、专题二:区域发展情况与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情况
(一)区域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水平
2.财政状况
3.人口结构
4.其他方面情况
(二)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情况
1.数据说明
2.2015—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整体情况
3.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债务情况
4.中部地区各省份政府债务情况
5.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政府债务情况
6.东北地区各省份政府债务情况
7.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差异较大
(三)小结
1.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以及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情况
2.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以及发行额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情况
四、专题三: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验证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评述
1.问题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典型事实
2.文献评述
(二)理论模型、作用机理和假说
1.理论模型
2.作用机理和假说
(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方法
1.数据说明
2.计量方法
(四)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
2.稳健性检验
(五)拓展分析——对债务平衡点的进一步检验和机制分析
1.检验债务平衡点的计量模型
2.债务平衡点的检验结果
3.债务平衡点区域异质性的机制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2.政策建议
五、专题四:地方政府债务空间溢出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评述
1.问题的提出: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
2.文献评述
(二)数据说明和实证方法
1.数据说明
2.实证方法
(三)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1.空间自相关检验
2.空间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2.政策建议
六、专题五: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地方政府债务
(一)文献评述
1.老龄化对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2.老龄化对中国政府债务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理论分析
2.研究假设
(三)数据说明与实证方法
1.数据说明
2.实证方法
(四)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
1.基准回归
2.异质性分析
3.稳健性检验
(五)拓展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的机制探析
1.理论机制探析
2.机制识别——中介效应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2.政策建议
七、专题六: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一)典型事实和文献评述
1.典型事实
2.文献评述
(二)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
2.BCC模型
3.Malmquist指数
(三)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
2.数据来源
3.数据处理
(四)实证分析
1.静态分析
2.利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2.政策建议
八、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一)结论
1.区域差异是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有先扬后抑的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
3.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静态效应、空间效应和区域差异
4.人口结构变动:老龄化及人口流入推动地方政府债务增长
5.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管理效率、规模效率和区域差异
(二)政策建议
1.科学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2.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防范与缓解债务风险
3.重视人口结构变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债务指标体系
(三)展望
1.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库,并保证数据质量
2.减小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3.进一步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4.进一步探究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附录A 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