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802672
  • 作      者:
    作者:曾虹|责编:蔡玉奎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虹(1967.0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湖南大学,现就职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和财税政策。主持省级课题4项,参与省厅级课题8项,在《生产力研究》《中国市场》《社科纵横》《法制与社会》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专著围绕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展开相关研究,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概述,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的水平、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功能及作用分析,引申出了财税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接着又分析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和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总结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融合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研究》:
  2000年以来,尽管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为地区的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从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就过渡期的转移支付制度而言,其难以协调区域间的利益,不利于区域合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为了使得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进而打破落后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低——吸引投资难——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不良循环,但目前还很难通过该制度形成自我良好的经济环境、制度文化环境来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
  为了解决1994年“分税制”改革存在的不足,我国曾经采取的《过渡性转移支付办法》是尽量考虑当时的实际状况做出的改革。但在这一制度下,中央财政为地方提供的无条件转移支付资金非常少,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大,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规范的立项程序及分配机制。在这一模式下,导致东部地区受益较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反而受益较少;并且,“税收返还”补助在当时的转移支付中占到约50%,也呈现累退性的特点。这使得东部地区的受益较大,其他区域的受益较小。因而“税收返还”作为“财政包干体制”的残留物,相对不规范。与此同时,我国一直采取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却较少,造成地方政府间的利益机制很难协调,地区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可谓举步维艰,没有起到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之间竞争转移支付资金的博弈,造成了财政资金不足以及使用效益低下。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相比,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清晰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不一致,致使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也不一样。只有转移支付目标和其形式的多样性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有可能达成既定的目标。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为了配合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而日益形成并且完善起来的,如促进分税制改革、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处理民族问题、调节工资以及居民收入等。为了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减少阻力,确保各项改革与政策举措的顺利实施,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绝大多数是根据“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原则来安排设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央聚集财力以及重新调整配量的空间,形成了“粘蝇纸”效应。这造成具有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的一般转移支付的规模比较小,难以有效扶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财政转移支付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够明确清晰,当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矛盾与支出责任摩擦日益增加时,必然会引起政府财政体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
  2.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科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种类繁多且变动较为频繁。在结构与功能配置方面,过渡性特征尤为明显,即缺乏全面系统性的协调,偏重维持地方既得利益,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利益。大多数转移支付项目具有清晰的指向,如调整工资、农村税费改革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等临时性的所谓“打补丁”项目占用了较多的可用资源,制约了其对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他如体制补助、结算补助、税收返还等转移支付形式,更多的也是照顾地方既得利益,几乎没有起到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调节效果。总体来看,由于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被赋予了更多的政策目标且种类偏多,使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难以实现。而专项转移支付覆盖领域太宽,分配使用不尽科学。专项转移支付是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项目、特色项目、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财政手段之一,例如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但是我国目前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还缺乏这一方面的总体规划,许多项目的申报,审批的行政化、部门化情况较为严重,项目的设立支离破碎、并且还存在分配的原则不明确、竞争获取的形式不透明等现象。这使得专项转移支付的设立缺乏宏观规划,与中央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不匹配。而且许多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求地方配套的压力比较大,导致项目的地方财政统筹能力也比较弱。
  3.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缺乏合理有效的整合,渠道趋于繁多分散,且一些资金使用范围的规定过于具体。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以及盲目性,使其游离在地方人大审议与监督以外。这一状况导致地方政府部门对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存在随意性,效率较低;中央政府对地方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力的动态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缺乏相应的公共产品质量、供给效益的考核指标,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衡机制,造成转移支付资金被任意截留与挪用。此外,新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有关财政纪律的处罚、问责制度不够健全,严重损害了转移支付制度的权威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水平
第三节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

第二章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功能及作用
第一节 财税政策的功能
第二节 我国财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评价

第四章 财税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 生产端财税政策作用机理
第二节 消费端财税政策作用机理
第三节 政府端财税政策作用机理

第五章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第三节 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
第四节 要素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

第六章 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财税政策
第二节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第七章 促进我国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融合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正向激励政策
第二节 完善逆向限制政策
第三节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