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发展差异的内涵界定与多学科比较
1.1 金融发展差异内涵的重新界定
1.1.1 “金融增长”“金融发展”“金融成长”既存概念梳理和评价
1.1.2 金融发展差异内涵界定的四大维度
1.1.3 金量、金融结构、金融系统、能的相互关系
1.2 金融发展差异的文献综述
1.2.1 金量差异
1.2.2 金融结构差异
1.2.3 金融系统差异
1.2.4 能差异
1.3 金融发展差异的多学科比较
1.3.1 发展经济学的差异视角
1.3.2 金融地理学的差异视角
1.3.3 演化经济学的差异视角
1.3.4 新经济地理学的差异视角
2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及其动态变化
2.1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的静态比较
2.1.1 江苏金融业发展现状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
2.1.2 江苏三大区域金量和结构的比较
2.1.3 江苏各地级市金量和结构的比较
2.2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
2.2.1 金融发展差异动态变化的理论及方法
2.2.2 江苏区域经济运行变化的特点
2.2.3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
2.3 结论
2.3.1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静态比较的结果
2.3.2 江苏金融发展差异动态比较的结果
3 江苏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比较
3.1 江苏城市综合竞争力基本情况、模型及评价
3.1.1 江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情况
3.1.2 几种主要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3.2 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指标构建
3.2.1 金融综合竞争力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3.2.2 金融综合竞争力指标构建的实例及简要评价
3.2.3 江苏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指标构建:四力模型(LESF模型)
3.3 江苏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测度方法介绍
3.3.1 因子分析
3.3.2 聚类分析
3.4 江苏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实证
3.4.1 区位力L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4.2 经济力E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4.3 制度力S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4.4 金融力F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4.5 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FC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5 结论
4 江苏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4.1 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
4.1.1 文献回顾
4.1.2 金融集聚的理论介绍
4.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及模型设定
4.2.1 理论假设
4.2.2 模型设定
4.3 空间计量模型简要介绍
4.3.1 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界定
4.3.2 空间相关性的检验
4.4 江苏13个地级市金融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4.4.1 江苏13个地级市存贷款总和与GDP的空间差异
描述
4.4.2 江苏13个地级市金融集聚空间计量模型的
选择与估计
4.4.3 实证结果分析
4.5 江苏县市金融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4.5.1 2002—2020年江苏县市存贷款总和与GDP的变化
4.5.2 江苏县市存贷款总和与GDP的空间差异描述
4.5.3 江苏县市金融集聚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与估计
4.6 结论
5 江苏金融极的辐射研究
5.1 辐射的理论基础及定量方法
5.1.1 理论基础
5.1.2 金融辐射力的定量方法
5.2 基于金融竞争力的江苏金融极的辐射研究
5.2.1 基于江苏市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辐射研究
5.2.2 江苏区域的金融极及其辐射
5.2.3 跨越江苏行政区的金融极及其辐射
5.3 结论
6 江苏市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实证分桥
6.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综述
6.1.1 国外研究综述
6.1.2 国内研究综述
6.2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机制分析
6.2.1 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6.2.2 经济增长影响金融发展的机制
6.2.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
6.3 江苏市域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3.1 江苏各地级市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量的分析
6.3.2 江苏各地级市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其他方面的分析
6.3.3 去除金融因素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6.4 结论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空间经济学:贡献与不足
附录2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视角
附录3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需要完善金融自组织
附录4 论发展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以江苏为例
附录5 “强富美高”新江苏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