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幻觉(精)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46402
  • 作      者:
    作者:(美)欧文·费雪|责编:李佳楠|译者:曹乾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货币幻觉”,一个百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讨论和丰富的理论。

2. 为什么货币的购买力不稳定?不稳定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有什么危害?如何衡量、稳定货币购买力?本书带你更深入地认识货币,更好地作出金钱上的决策。

3. 作者费雪是经济学大家,“费雪方程式”提出者,备受熊彼特、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张五常、薛兆丰推崇,已有三种图书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4. 名家写给大众的百年经典,被译为德语、荷兰语、法语、日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腊语等多种语言,本书为首  次中译本。

5.追本溯源,百年经典。经济学家时常谈论的“货币幻觉”,就来自本书。

6.大家小书。专为大众而写,论证清晰、类比形象。

7.深度分析。一般著作对通胀通缩影响的分析只涉及全体,但费雪具体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层

8.案例丰富生动。以此揭示存在大部分身上但未被察觉的货币幻觉。比如认为自己工资比几年前高,市场上的东西都变贵了。由于货币幻觉,工资合同极少包含生活费用调整;萧条时员工拒绝降薪;许多贷款合同执行的是固定利率;企业决策所参考的会计账目也是以名义价值计算。

9.提出解决办法。分别从个人、银行和政府角度给出稳定货币价值的措施。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经济学家、数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他提出的“费雪方程式”,提高了人们对货币量与总体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著有《利息理论》《货币的购买力》《繁荣与萧条》和《货币幻觉》《货币缩水》等。备受熊彼特、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张五常、薛兆丰等推崇。

 

译者:曹乾,东南大学医疗保险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卫生经济学与卫生政策、社会保障。译有《微观经济理论》《健康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这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买力的变化。

 

费雪列举了大量存在货币幻觉的生动例子,并认为这种错觉源于货币单位的不稳定——即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他继而分析波动的原因和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危害,分别站在个人、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补救办法。比如用指数衡量货币购买力,并根据指数调整工资等;或直接用指数创造商品本位,取代当时的金本位。

 

本书能加深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个人在生活、投资决策时少受货币幻觉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费雪一生扮演过许多角色——社会哲学家、经济工程师、教师、发明家、商人,还有他坚信在很多方面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改革活动家,但不管是哪个角色,我斗胆预测,他会作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科学经济学家载入史册。

 

——熊彼特

 

本书活泼、清晰,又有趣,延续了费雪教授一贯的写作特点。而教授正是用这样的写法,令经济学的门外汉不仅能够理解货币幻觉,还让他们准备好为破除幻觉出一份力。

——沃伦 伦道夫 伯吉斯

前纽约花旗银行董事长,美国银行家协会前会长

 

纯从可用的理论衡量费雪的贡献,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家无出其右。费雪是经济学中的莫扎特。无论是功用分析、指数分析、货币理论、利息理论,此君皆立竿见影。他平生论著无数,皆天才之作也。

——张五常

 

 

从经济分析的贡献来看,欧文 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名字。

——萨缪尔森

 

 

在我看来,费雪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展开
精彩书摘

货币幻觉思想的起落(译者前言) 

货币幻觉思想的命运一波三折。1928年,费雪提出了货币幻觉思想,成为理解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一把钥匙。自1967年开始,这把钥匙被主流经济学家嫌弃和抛弃。近一二十年来,它又被一些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家重新拾起和重视。

 

货币幻觉思想的兴起

 

什么是货币幻觉?先说幻觉。幻觉的意思是错觉,比如当物体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时,我们错误地认为它在变小。货币幻觉,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错误看法,主要指人们认为货币的价值不变。

在以物易物的社会,由于不存在货币,自然也就不存在货币幻觉。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货币承担了一系列职能,其中一项职能为价值尺度,或称记账单位。例如,你在商店里看到一件衬衫标价100元;你上个月收入8000元,支出5000元。这些例子中,货币都是价值尺度。正如米是长度尺度、千克是重量尺度一样,货币是价值尺度。也就是说,我们用货币衡量物品的价值。

想象一下用天平称取1千克大米的情景。天平的一侧是重量为1千克的砝码,天平的另一侧放大米。调整大米的数量,直到天平平衡。这时大米的重量正好也为1千克。我们很少意识到砝码会磨损,从而导致称取的大米重量不足1千克。例如,假设砝码的外观完好,仍标注着1千克,但内部因腐蚀或其他原因使砝码的真正重量变为0.5千克,这时你称取的大米名义上为1千克,但实际上只有0.5千克。这种情形,我们可以称之为重量幻觉或砝码错觉,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砝码的重量是恒定的。类似的,假设去年1元钱能买到1千克大米,如果我们想当然地认为1元钱(在价值上)恒定,总能够买到1千克大米,那么我们就掉进了货币幻觉陷阱。在经济学家眼里,如果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货币已贬值了50%,那么现在的1元钱只能买到0.5千克大米。

你去某山村旅游期间,到当地商店购买衬衫。店主爽快地告诉你,他按今年衬衫的进货价160元/件卖给你,他还说这批衬衫是他去年进的货,当时进货价为100元/件。如果在此期间货币已贬值50%,你能否帮店主分析一下这笔交易,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答案是亏了。因为货币已贬值50%,所以现在的160元相当于去年的80元,低于店主去年的进货价,因此店主亏了。这是站在去年的时间点上看的。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如果店主也意识到货币贬值50%,他今年的售价应该至少为200元/件。

这个例子改编自费雪《货币幻觉》中的一个例子。费雪有极强的观察力、洞察力和表达能力,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在1920年前后,费雪发现,现实生活中,货币幻觉的例子比比皆是,充斥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各个领域。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普通大众,对货币贬值几乎一无所知,普遍认为货币价值稳定不变。

今天的人们或多或少能体会到货币贬值。我的母亲是位农民,几乎不识字,但日常生活的经验让她感受到了货币贬值。她经常说,钱变暄了。“暄”(读xuān),是山东临沂一带的土话,字典的解释是“物体内部空隙多而松软”。钱暄的意思就是钱软,不值

钱。(当然,钱暄的字面意思更接近于下文将要说的通货膨胀。)我曾好奇地问她是如何感知到这一点的。她说,100块钱在我们村商店能买到的生活必需品数量,比以前少了。



展开
目录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初识货币幻觉

第二章  货币波动程度

第三章  为什么货币会波动?

第四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直接危害

第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间接危害

第六章  我们怎么办?

第七章  银行怎么做?

第八章  政府怎么做?

附录一  一些稳定美元计划的概要

附录二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三  阅读清单

附录四  引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