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年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知从“是否购买保险”逐渐向“如何合理配置优质保险”转变,保险需求也进入新的时代。对此,以往的保险书籍立足于感性认知,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可视化的、可量化的理性保险分析,正为人们所共同期盼。
在保险的新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以下几大保险需求:①对风险数据的可视化分析;②建立统一、高效的产品分析标准;③探索可量化的理性保险决策方法;④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⑤建立系统性的认知体系;⑥优化财富配置的效率。而这些,正是本书所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第一读者定位是广大普通消费者。由于保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初期阶段,这使得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其存在诸多盲点和误区,甚至于受到保险销售误导而使得自身权益受损。面对这样的境况,激发了笔者创作本书的意愿,以期望帮助到更多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保险花费的同时获得更优的保险配置选择。
本书的第二读者定位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我国保险从业人员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专属保险代理人,但受限于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规划,往往难以获得专业性培训,所获得的培训往往停留在表面。保险公司对其所提供的培训往往是以扩大业务规模为导向,培训内容基本停留在保险营销技巧,对保险内核性的知识几乎不涉及,并且培训水平层次不齐,而这也正是保险业乱象丛生的一大根源所在。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消费者自身保险素质提升,保险代理人向专业化转型变得迫在眉睫。但是,代理人获得专业性培训的机会和渠道较少,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较高,阻碍了保险代理人向专业化路线的迈进。因此,期望以本书的面世为广大代理人在专业化转型中贡献微薄之力,以此希望更多专业化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
长期以来,保险研究主要基于传统数理学和心理学框架下进行研究,容易偏离保险实践。对此,本书提供了保险研究的新视角。本书通过对保险精算进行逆向过程,归纳总结出更为合理的产品评测标准,为保险市场提供更为可行的产品测评方法。其次,本书通过对标准经济学的底层框架进行探讨修正,进一步修正保险经济学理论,为保险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以解决当前保险经济学理论对某些现象无法有效解释的困境。*后,本书将保险业发展同工业化向结合,从而更好地探讨保险业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的保险强国之路,不能仅仅只是构建在“量”的积累之上,更应该是构建在“质”的提升。对此,夯实保险理论建设至关重要,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尤为关键。本书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为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解构和重建保险大厦,以促进保险业的繁荣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也有赖于市场参与者保险素质的提高。本书为此提供了路径,推动行业呈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本书可解决消费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非必要成本;另一方面,本书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综上所述,可视化的、可量化的保险研究,其市场需求日益加大,并将推动着保险业更快速、更健康地向更高的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