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0.00     定价 ¥ 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009940
  • 作      者:
    编者:中国银行业协会|责编:李融//李林子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概念出发,将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银行与金融机构按照已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和未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进行分类,通过减值计量范围划分、业务类型分组、风险阶段划分、内评参数转化及前瞻性调整、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汇总及前瞻性调整,研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数据来源,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建设难点,根据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种类阐述常见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参考国内外银行及金融机构在准则切换过程中财务指标的变化,说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欧洲银行监管局及香港监管局对该模型提出监管要求,提出构建和实施该模型的建议。
展开
目录
1.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较分析法
1.2.2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1.2.3 模型法
1.2.4 调查法
1.3 本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1.3.1 本书结构
1.3.2 主要内容
2.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概述
2.1 IFRS 9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主体要求
2.2 IFRS 9关于预期信用损失的基本概念
2.3 IFRS 9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与巴塞尔预期损失模型的差异
2.3.1 模型计量内涵不同
2.3.2 模型参数计量方式不同
2.3.3 计量期间不同
3.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构建
3.1 已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的银行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3.1.1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方案
3.1.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数据来源
3.2 未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的银行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3.2.1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方案
3.2.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建设难点
3.3 已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与未建成巴塞尔内评体系的建模差异
3.3.1 阶段划分
3.3.2 业务划分
3.3.3 违约概率
3.3.4 违约损失率
3.3.5 违约风险敞口
3.3.6 前瞻性调整
4.常见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4.1 对公贷款
4.1.1 损失阶段划分
4.1.2 前瞻性PD模型
4.1.3 前瞻性LGD模型
4.1.4 违约风险敞口
4.1.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2 零售贷款
4.2.1 损失阶段划分
4.2.2 前瞻性PD模型
4.2.3 前瞻性LGD模型
4.2.4 违约风险敞口
4.2.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3 债券投资
4.3.1 损失阶段划分
4.3.2 前瞻性PD模型
4.3.3 前瞻性LGD模型
4.3.4 违约风险敞口
4.3.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4 同业业务
4.4.1 损失阶段划分
4.4.2 前瞻性PD模型
4.4.3 前瞻性LGD模型
4.4.4 违约风险敞口
4.4.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5 表外业务
4.5.1 损失阶段划分
4.5.2 前瞻性PD模型
4.5.3 前瞻性LGD模型
4.5.4 违约风险敞口
4.5.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6 其他业务
4.6.1 损失阶段划分
4.6.2 前瞻性PD模型
4.6.3 前瞻性LGD模型
4.6.4 违约风险敞口
4.6.5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5.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影响
5.1 国际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影响分析
5.1.1 引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导致多数银行拨备增高
5.1.2 引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减少
5.1.3 引入前瞻性信息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能持续影响利润
5.2 国内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影响分析
5.2.1 短期影响
5.2.2 长期影响
6.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监管
6.1 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监管要求
6.1.1 总体监管指引:《关于信用风险和预期信用损失会计处理的指引》
6.1.2 过渡期监管标准:《会计拨备的监管标准——过渡方法和安排》
6.2 金融稳定理事会对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监管要求
6.2.1 披露频率方面
6.2.2 披露内容方面
6.2.3 披露应用建议
6.3 欧洲银行监管局的监管要求
6.3.1 减值准备的总体指引
6.3.2 信用风险管理及预期信用损失会计核算的实施原则
6.3.3 信贷机构实施IFRS9的指引
6.3.4 信用风险实践、预期信用损失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督评价指引
6.4 香港金管局的监管要求
6.4.1 IFRS9的实施过程和挑战
6.4.2 IFRS9实施影响的自评估
6.4.3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统计
7.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有效提升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可靠性和精细化程度
7.1.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与应用为银行的绩效考核管理带来了挑战
7.1.3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风险防控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2 政策建议
7.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7.2.2 定期评估减值系统执行的有效性
7.2.3 加强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
7.2.4 继续推进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协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