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欧盟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
第一节 欧盟力量的斯芬克斯之谜
第二节 联系权力:欧盟力量的运用
第三节 欧盟力量的来源
第四节 欧盟的联系战略
第五节 “联系权力欧洲”:提出一个欧盟力量的分析框架
第六节 欧盟联系战略有效性评估框架
第七节 欧盟对华贸易谈判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民事力量:欧共体对华关系的破冰与起步(1975—1985)
第一节 1975年欧共体与中国建交
第二节 1978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
第三节 1979年《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
第四节 欧共体力量的形成及其对华联系战略
第三章 规范力量1.0:欧共体对华攻势外交(1986—1992)
第一节 欧共体将人权与经济问题挂钩
第二节 脱钩:将政治与经济分离
第三节 欧共体力量的变化及其对华外交中的联系策略
第四章 规范力量2.0:欧盟对华伙伴外交(1993—2004)
第一节 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大交换”1.0
第二节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交换”2.0
第三节 中欧相互开放市场
第四节 中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
第五节 中欧空间合作:“伽利略计划”
第六节 2004年中欧焦炭争端
第七节 欧洲力量的迅速增长
第五章 交换力量1.0:欧盟的“大交换”战略(2005—2008)
第一节 中欧纺织品争端的背景及当时欧盟的实力资源
第二节 中欧纺织品争端第一阶段
第三节 中欧纺织品争端第二阶段
第四节 中欧贸易逆差问题
第五节 《中欧伙伴与合作协定》与完善1985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谈判
第六节 欧盟实力受到削弱
第七节 欧盟在市场准入方面实施的联系战略
第八节 这一阶段欧盟联系战略的有效性评估
第六章 交换力量2.0:欧盟追求对等性的斗争(2009—2019)
第一节 欧盟力量的相对衰落
第二节 阿什顿委员时期(2008年10月—2010年1月):微笑的力量
第三节 德古赫特委员时期(2010年2月—2014年11月):对华态度趋于强硬
第四节 马尔姆斯特伦委员时期(2014年11月—2019年11月):信任赤字
第五节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外交(2009—2012)
第六节 光伏案:中方联系战略的大规模使用(2013)
第七节 欧盟联系战略新思维:追求对等性的斗争(2010—2019)
第八节 中美欧战略大三角背景下欧盟的谈判策略
第九节 这一阶段欧盟联系战略的有效性评估
第十节 中欧关系需要“逆周期管理”
第七章 欧盟力量及中国应对
第一节 欧盟“联系战略”在对华经贸谈判中的作用与效果
第二节 未来中国该如何与欧盟谈判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