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大健康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医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健康产业飞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技术创新作为医药企业绩效提升的内生驱动力,剖析当前技术创新与企业运营的现状不足,有助于改进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概念诞生于老龄化和疾病年轻化加剧的现代社会。《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 年61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比例较2017年增加了20.5%,老年人多患慢性病,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健康管理是指为了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持,实行的积极干预方法或手段,常通过饮食、运动习惯等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身体或心理状态调节行为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健康管理不仅关乎个人身体素质,而且可以立足全局,影响改变群体健康行为。对群体实施健康干预,促居民养成健康习惯,降低群体健康风险,有助于提高居民全体健康水平,降低医疗基金偿付压力。大健康战略的实施,健康管理备受瞩目,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市场规模巨大的医疗健康服务业。
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机构,凭借团队专业的医疗健身知识或技术,为存在健康风险的群体提供治疗指导或健康咨询相关性服务,如一站式体检服务、形体矫正训练等。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健康管理服务创新性地发展了“互联网+ 健康”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健康管理服务可及性和有效性,如互联网医疗网络诊断。“互联网+ 健康”服务模式不仅扩大了服务人群的覆盖面,而且借助大数据技术,也丰富了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与形式,如身体健康指标监测与预警、健康行为大数据分析等。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健康管理服务业繁荣的同时,也对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随着信息化深入和居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管理服务企业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创新产品服务体系、寻找企业长久利润增长点。
1.6.2 大健康企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展现出多样化,催生了许多新兴的健康服务产业,由于健康产业群十分庞大,考虑到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许多学者将其概括为大健康产业(韩海强,2020)。因此,本书的大健康企业特指大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主要包括医药制药企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企业。大健康产业以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为服务宗旨,通过现代健康产品生产技术,运用医疗专业知识,创造涵盖预防保健、生物医疗和康复管理的全方位产业链。从服务内容来看,大健康企业可大致划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医疗服务机构,以提供医疗服务为核心,如医院、制药企业等;二是健康管理企业,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核心,如保健品企业、健康体检服务企业等;三是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服务企业,以提供优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如健康休闲企业。
1.6.3 技术创新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生创造性技术革新并将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体系,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结合创新理论,可见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形式变化的组合行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主体拓展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历程。早期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表现为一种标志性的企业技术进步。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区域乃至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国家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并非只是企业个体行为,而是涉及多个创新主体的联合活动,如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资助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多个创新主体。基于此,创新协同理论认为,多个技术创新主体通过知识技术共享、资源互助等方式,加强了产学研密切联系,共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方式不同于传统创新模式,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方向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大健康产业国家战略布局、是否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是否贴近生态健康的建设需求等。因此,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还不能违背大健康的战略目标,其创新模式与理念实际上更趋向一种绿色技术创新方式。随着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科学理念的兴盛,新时代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方式,这背后折射的是当代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即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应当把维护环境健康、道德伦理健康等成本计入创新投入成本。综上,绿色技术创新方式是大健康产业链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更符合医药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
目 录
| 1 |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健康战略
1.1.2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1.1.3 科技创新助力大健康产业
1.2 研究问题
1.2.1 问题成因
1.2.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范围
1.5.1 理论范畴与应用边界
1.5.2 研究对象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健康管理服务
1.6.2 大健康企业
1.6.3 技术创新
1.6.4 市场导向
1.6.5 投资效率
1.6.6 经营绩效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 2 |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因变量:经营绩效
2.1.1 含义研究
2.1.2 经营绩效评价
2.1.3 影响因素研究
2.1.4 文献述评
2.2 自变量1:技术创新
2.2.1 含义研究
2.2.2 技术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2.3 文献述评
2.3 自变量2:市场竞争强度
2.3.1 含义研究
2.3.2 市场竞争强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3.3 文献述评
2.4 中介变量:投资效率
2.4.1 含义研究
2.4.2 投资效率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4.3 文献述评
2.5 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强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6 理论基础
2.6.1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
2.6.2 现代创新理论
2.6.3 投资决策理论
2.7 研究假设
2.7.1 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的作用
2.7.2 市场竞争强度对经营绩效的作用
2.7.3 投资效率的中介作用
2.8 本章小结
| 3 |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实证分析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描述统计法
3.3.2 因子分析法
3.3.3 相关分析法
3.3.4 回归分析法
3.4 研究模型设计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5 问卷调查设计
3.5.1 样本分析与数据获取
3.5.2 量表设计与开发
3.6 本章小结
| 4 |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探索式因子分析
4.2.1 技术创新
4.2.2 市场竞争强度
4.2.3 投资效率
4.2.4 经营绩效
4.3 相关性分析
4.3.1 技术创新与经营绩效
4.3.2 市场竞争强度与经营绩效
4.3.3 投资效率与经营绩效
4.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4.4.1 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4.4.2 市场竞争强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4.4.3 投资效率的中介作用
4.5 稳健性检验
4.6 实证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 5 | 案例分析
5.1 案例介绍
5.1.1 知本康业集团概况
5.1.2 核心竞争优势
5.1.3 大健康战略下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5.2 企业存在的问题
5.2.1 财务绩效:肽原料产能落后,多肽产品营收水平较低
5.2.2 成长性绩效:多肽药品开发力度小,知名品牌 效应不足
5.2.3 创新绩效:长肽链的合成技术水平落后,创新原研产品少
5.2.4 组织结构不完善,子公司定位不明晰
5.3 成因分析
5.3.1 多肽合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多肽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5.3.2 市场竞争强度日渐激烈,净利润增长放缓
5.3.3 多肽产业投资成本较高,健康管理投资效益不明
5.3.4 集团化统筹布局不合理,资源整合效率较低
5.4 解决方案
5.4.1 打造开放式多肽科研平台,加强多肽合成技术创新
5.4.2 倾力打造多肽明星产品,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
5.4.3 优化肽健康产业投资,提高健康管理投资效率
5.4.4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加强集团统筹管理
5.5 本章小结
| 6 |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建议
6.3.1 树立科技创新企业战略导向
6.3.2 积极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6.3.3 加强企业投资与技术创新的配合与协同
6.3.4 优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6.3.5 数字赋能提升健康服务竞争力
6.3.6 强化市场竞争导向,提升企业内部合作效率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赵燕
★数字化对人类的改变必定会超过工业革命,将独立开启一个时代。届时各级政府和传统产业将成为数字化的主角,未来将不再区分传统企业和数字企业,所有企业都会是数字化企业。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周鸿样
★中国是制造大国,竞争很激烈。对手都是经过打拼出来的,有自己的竞争力特色,所以基础能力的一是成本效率,二是创新驱动。
——TCL创始人、董事长 李东生
★面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不断激发创新潜力,打造拳头产品。过去几十年,中国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外延式拓展。未来几十年,必须发挥创新和潜力。今天,中国产业界需要更多的拼搏精神。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 马化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