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界第一部以上海万国商团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学术名家熊月之、朱英作序推荐
★史料丰赡,视野宏阔,见解新颖,框架合理,分期妥帖
★解读长久沉默无声的全球中外文献,勾画体现“上海品格”的近代商团面貌
★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史料,揭示上海万国商团的历史轨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万国商团研究(1853—1942)”与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全球视野下的上海”最终成果
第三章《万国之名》(节选)
“万国”之名是笔者认为万国商团最具“上海品格”之变形,其国际化演变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万国商团成军伊始即非一国独有之组织。1853年4月的成军集会,是由寓居沪滨的英侨和美侨分别牵头召开的。一年之后的“泥城之战”,也是由英军、美军联合发起的,万国商团作为参战一方,其组成既有英侨也有美侨。事后,《北华捷报》的战场素描中写道,当美领金能亨提供的小榴弹炮出现在南京路上时,它“给全军将士原本紧张的心理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宽慰”。“泥城之战”中美国人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英国人。此战之后,沪上美侨遽然消失在万国商团的历史叙事中。起死复生的万国商团其后20余年为英式商团。这一“纯洁性”后来被外侨社群中的葡萄牙人和德国人打破。相对于变动不居的葡萄牙人作战单位,1891年6月成军的德籍连队,训练较其他英人队伍更为整齐,各项活动之组织也相当积极。1900年(庚子年,英文称是年为“Boxer Year”)是万国商团国际化形态固定下来的关键一年。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万国商团先后成了海关队(清末中国海关亦由多国人员组成)、日本队和一支美国连队。欧亚混血之葡萄牙人,甚至是中国人都向工部局提交申请,希望在万国商团编制中成立专属自己的民族连队,最终无果。此为第一阶段。
传统中国社会,“商”为四民之末,少有商人自发组织,更无商人武装。近代以来,以华商体操会成立为嚆矢,商人此后能够拥有独立武装力量,借以保护切身利益,并代表商界参与一些重大的政治运动,这对于上海,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商人而言不啻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变化。万国商团一直号称“万国”,然自创立以来长期以中国为假想敌,不曾有华人参与。1905年12月,“黎黄氏案”(又称“大闹会审公廨案”)激发外国租界动荡,万国商团出防,华商利益却不在保护之内,界内华人损失惨重。1906年5月,时任道胜洋行买办虞洽卿、华比银行买办胡寄梅和花旗银行买办袁恒之为主要发起者,“仿西国商家团练兵之意,纠集沪上青年商人”,以“维护华商利益、保护租界华人”为口号,组织华商体操会。华商体操会“为全国之筹办商团者创”,被公认为近代中国各地华人商团组织的鼻祖。是年底,华商体操会主动提出与公共租界内的万国商团“联合”。翌年3月,经工部局批准,正式签约加入万国商团,为中华队。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各国军队驻防上海租界,中外防务合作沟通亟需成为各方共识,是年10月万国商团又有翻译队,独立编制。化敌为友,万国商团华人连队相继成军是为第二阶段。
万国商团的发展动因既有内源性的一面,亦有外源性的一面。万国商团国际化的外源性表现为其命运起落与世界时局息息相关。类似事例在万国商团历史上比比皆是,一战爆发最终导致万国商团德国队的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排犹运动直接促成万国商团犹太队的成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造成全球范围散落不少白俄难民。1927年1月27日,北伐军逼近上海,引起租界当局的极大恐慌,工部局决定收编困居吴淞口多时的俄国军舰上的远东哥萨克军人,组建俄国连队。万国商团白俄分队最初下设2个连和1个机枪排,由俄国海军上校福明(N.Y.Fomin)节制。1932年2月16日,沪上俄国义勇队与2支白俄分队共同组成万国商团白俄团,受季梅少校(H.H.Thieme)统率,“此举可作为上海俄国人武装力量成熟之标志,是彼此双方互为认可的巨大荣誉”。同年3月1日,作为常备军之一支,白俄团又成立第四队。白俄团(又称“丙”大队)是万国商团中唯一一支常备武装,成员大都参加过反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国内战争,富有战斗经验。他们集中住在工部局为其建造的营房中,配备制服与武器,军官和士兵按月领薪,并享受免费膳宿和带薪休假。早期白俄连队仍采用旧俄军队的教练法,并遵循旧俄军队的条例,工部局还特许俄国队使用旧俄军队的军旗作为队旗。日常任务主要作为工部局警力的补充,卫守公共租界的重要基础设施、万国商团靶子场、华德路监狱(今提篮桥监狱)等。白俄武装的加入,使万国商团的“业余性质”大为褪色,工部局真正拥有一支常备武力,此为第三阶段。包括中国人在内,近代寓沪之人的利益需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万国商团的建置当中。除英格兰人外,侨民较多、沪上实力较强的民族,努力尝试以民族为单元在万国商团中建立专属连队,包括德国队、葡萄牙队、奥匈队、日本队、美国队、中华队、菲律宾队、意大利队、上海苏格兰队、白俄团、犹太队;而侨民较少、实力不济的沪上外侨,或几国联合组成一队,更多的人选择加入由英人主导的万国商团连队中,有捷克斯洛伐克人、丹麦人、瑞士人、荷兰人、挪威人、瑞典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叙利亚人、伊朗人、埃及人、智利人、澳大利亚人等。万国商团先后成立50余支作战单位,很多是民族属性的连队,入团服役之各地移民则更为浩繁,不可胜数,犹如一支联合国军队在近代上海的集结,“万国”冠之,名副其实。
目 录
序 一 熊月之
序 二 朱 英
绪 论 最陌生的“上海人”(Shanghailander)
一、一条“马路”
二、两条路径
三、三种情形
四、全球视野
第一章 忽生忽灭
一、租界·成军
二、“泥城之战”
三、名存实亡
第二章 英式商团
一、工部局接管万国商团
二、枝附叶着:万国商团与英帝国
三、英侨武人
第三章 万国之名
一、化敌为友:华员群体
二、常备武力:白俄军人
三、其他民族属性连队
第四章 繁市隐忧
一、全新的《防御计划》
二、尽显疲态的万国商团
三、“中立”不立
四、两战之间
第五章 孤岛残兵
一、淞沪会战
二、为德不终:孤岛中的孤军
三、风声鹤唳的日子
四、大限已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万国商团历任团长
附录二 万国商团历年规模
附录三 万国商团历年经费
附录四 万国商团统辖作战单位列表(按时间排序)
附录五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Regulations For The Shanghai Volunteer Corps,October 1922(《万国商团章程,1922年10月》)
附录六 《万国商团华队公会章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