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易理论与方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逐渐向北大西洋的东西两岸、地中海沿岸转移。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成为界著名港口,从此各国对外贸易更加繁荣,美国、德国的商品占领了世界市场,出口全世界,欧洲西部跟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最发达的地方。对外贸易的结构、运输方式、交易方式都出现大幅度的变革,专业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及金融、保险和商业方面的服务开始出现。这些变革使对外贸易更便捷、效率更高,对外贸易不再是最初最原始的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使交通运输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发出无线电报,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交易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此间,最为突出的是期货交易蓬勃发展。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12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的发展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1251年,英国大宪章正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1571年,英国创建了实际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后来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其后,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安特卫普开设咖啡交易所。16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大量期货交易市场,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法国期货市场等。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品纷纷进入市场,成为交易对象,如知识、技术、信息等。交易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市场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由最初的完全竞争交易市场进一步分化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很多,可供交易的产品同质,任何厂商不能影响商品价格,进出行业容易,经济效益最高。完全垄断市场厂商只有唯一的一个,可供交易的产品也是唯一的,且无相近的替代品,厂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市场价格,进出行业极其困难,经济效益最低。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很多,可供交易的产品之间存在差别,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些影响,进出行业比较容易,经济效益较高。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有几个,可供交易的产品有差别或无差别,厂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影响价格,进出行业比较困难,经济效益较低。
第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状况与国际贸易的格局,发达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不同国家之间贸易差别巨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到发达国家的压榨和限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形成世界性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产业内部的分工出现,国际分工从货物分工向服务业领域发展,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向中心地区发展。随着服务业发展,国际服务业分工同时也处于发展中。国际分工机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殖民统治、不平等条约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转变为以主权国家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出现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和资本国际化。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和服务业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跨国公司正在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活动或者通过协定的方式,结成新型的战略联盟,以提高竞争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