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管理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5765
  • 作      者:
    作者:苏秦//张文博|责编:徐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供给和新需求创造,供应链质量可视性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运作效率和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采用以区块链溯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保证质量信息的可信性和可视性成为新的社会共识。然而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成本、供应链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有效的质量可视性管理方法,供应链质量可视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本书在把握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明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内涵和功能,根据供应链上质量信息的不同来源和传递关系构建多种情境下的供应链模型,提出企业的质量可视性决策、价格决策及运营优化方法,揭示质量、成本、竞争等多因素和多目标的关联性对供应链决策与绩效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现实适用性的供应链协调合同和多目标决策优化方案,可为企业创建并提升基于区块链的质量可视性、进行有效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企事业单位供应链和质量管理人员,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概述
  1.1 质量可视性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必须全领域、全地域、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不断深化质量创新,保证消费者获得高质量结果,实现社会质量效益的最大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粗放、落后产能的淘汰,消费市场上的商品质量稳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多样性也大大增加。企业对质量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内的全面质量管理,而是和与之深度绑定的供应链及产业平台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求侧和供给侧对于质量前所未有的偏好使得企业及其供应链将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自然选项。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等民生行业,产品质量直接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要需求指标早已从数量、价格二元要素转向数量、价格、质量三元要素,质量甚至频频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动因。相应地,供应链企业也从成本导向转为需求和价值导向,力求以高质量供给来满足消费者高水平的质量和服务需要[1]。然而,供应链的专业化分工和全球化配置放大并增加了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纷繁的风险因素和意外事件使供应链变得更易损,供应链任一环节发生质量波动或污染都可能引发瀑布效应,进而导致供应中断[2-4]。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多起大规模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也给各相关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表1-1),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5]。这些事件凸显了多级供应链和供应网络的质量管理难题,反映出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质量和质量可视性的重要性。
  质量可视性是指质量信息的可得性和信息质量水平,反映了企业对质量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享等管理能力。获得全供应链范围内的质量可视性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防止中断风险的一种战略性举措[6]。随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条形码(barcode)和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QR)码(又称二维码)、区块链(blockchain)等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供应链“可视”逐渐成为一种可能。供应链企业借助超细粒度的可视性,能够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节省运作和管理成本,实时监测产品质量,有效协同处理供应链中断事件。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的经验表明,提升供应链可视性可以降低7%~20%的制造、库存和物流成本,降低15%~30%的周转资金,提高4%~6%的需求满足水平。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凭借先进的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系统实现了提质增效、规避风险的目标。例如,蒙牛*初与供应商交接生乳时,每年就产生40多万张纸质记录单,且质检结果随车送回导致质量信息严重滞后;施行“数智奶源智慧牧场”质量可视性系统后,线上进行信息化的业务对接极大地规避了质量风险、降低了运作成本。沃尔玛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合作建设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信托(Food Trust)质量可视性系统,要求其蔬菜供应商从2019年9月起使用该系统,借助该系统只需要几秒便可以将产品追溯到农场,而以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天或者数周。增强的质量可视性让沃尔玛确保每一阶段的产品都是已被验证过的,从而降低如2018年那样的食源性问题沿供应链传播的风险,还能避免产品召回时自身和合作伙伴遭受的巨大损失。乔达国际集团(GEODIS)[1]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调查显示,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性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者公认的仅次于两项交付性指标的第三重要的供应链目标。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7]的调查报告也表明,已有46%的供应链领导者把供应链可视性当作*优先的投资事项。
  表1-1 近年全球范围内部分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与移动互联网络的融合更加密切,同样期望通过质量信息的“可视”来即时获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消费者个性化、实时性、价值观驱动的“微需求”要求供应链企业在保证高质量物流的同时,还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信息[8]。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的快速建设,消费者的可持续性意识和对信息的渴望都在与日俱增,人们愿意主动获取产品的全过程信息以保证其符合期待[9]。现今实时物流查询、可追溯二维码、碳足迹标签、透明厨房、第三方质检服务等的流行都反映了这一热切需求。环保支持者会检查产品碳足迹来衡量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技术极客会通过检测平台查证科技产品每一个组件的性能参数和来源,文化爱好者则非常看重文化产品原产地或制作工艺的真实性认证。食品领域的现象更为普遍,除检视包装上产品成分、有效期等规定内容之外,消费者还希望获知种植/养殖、相关企业质量认证、运输配送、冷链保证等质量信息以打消他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已经上线质量可视性系统的企业会给产品附带认证或可追溯标签,消费者通过浏览标签或用手机扫码便可以马上知道产品的确切来源[6]。对这类高质量可视性产品,消费者往往也愿意为其支付较高的产品溢价[10]。欧洲领先的供应链技术公司Zetes[11]对零售供应链的调研表明,供应链可视性能将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30%以上。
  此外,在政府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的推动下,提供质量可视性正在成为一种经营规范,企业需要加大质量可视性投入以确保合规性和公众信任。多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法规[12],如欧盟的《通用产品安全指令》(General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供应链透明性法案》(Transparency in Supply Chains Act)、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社会团体的关切、媒体监督和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评论也逐渐形成了全社会“质量共治”的氛围。走在前列的服装企业纷纷采取行动,例如,瑞士Heidi公布了从棉花源头到分销中心的所有供应链信息,美国Patagonia上线了“足迹记录”,通过衣服标签上的条形码,任何人都可以监督企业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表现[6]。在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制造商提供足够的食品可视性早已成为一项法律义务[13]。我国近年也初步建成了食品行业的质量可追溯系统,如要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加工必须收集牧场和奶站、冷链运输的核心信息,肉菜等生鲜食品必须录入产地和流转过程等。企业借助政府的质量可视性公共平台或者阿里健康的“码上放心”等第三方平台能够让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随时鉴别食品的产地与质量真实性。
  1.2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概念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是供应链可视性的派生概念,指向供应链可视性中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那部分内容,区别于供应链运作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需求可视性、库存可视性、价格/成本可视性等。供应链可视性在管理学研究中长期被认为是偏应用性的非正式概念。近10多年,为了满足全球化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供应链可视性才逐渐成为学者的一个研究重心。供应链可视性常常混杂在多个相关概念和过程中,因此在介绍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厘清供应链可视性的内涵和关键特征。
  1.2.1 信息系统与供应链可视性
  可视性的概念很早就在企业界流行,特别是在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改进的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Ⅱ,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和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术等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供应链企业管理供给和需求的**工具之后[14],供应商、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等很多企业都声称拥有或者可以提供供应链可视性,以期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和合作资源[15]。然而由于供应链管理者对供应链可视性各持己见并缺乏研究,混乱的转述和沟通问题引发了不同的理解甚至误解,供应链可视性始终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难题之一[1]。
  供应链学者起初并未过多关注供应链可视性这个主观性较强的词语,只有零星的学术文章将它当作一个非正式性概念有所提及。1985年,Houlihan[16]就呼吁要提升国际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和可视性以缓解需求波动和决策扭*产生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不过他认为当时供应链管理的*要任务是目标协调和系统整合。此后学术界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EDI、RFID、条形码)进行供需、库存等信息的共享以提升供应链绩效,可视性被看作企业在信息提供方面拥有的一种属性,相应地,供应链可视性描述的是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状况[17, 18]。2001年,Lamming等[19]借用地质学概念刻画了供应链供买双方信息共享的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三种状态,提出应把信息共享带来的成本和价值透明度当作一种关系要素来管理。
  在此基础上,2007年,Barratt和Oke[20]**次尝试将供应链可视性当作正式术语作以规范性理论界定,将其解释为“供应链成员间对关乎共同利益的关键的、有用的运作信息的共享程度或透明度”,从此开启了对供应链可视性的研究热潮。在经过以Caridi等[21]、Barratt M和Barratt R[22]、Williams等[23]、Sodhi和Tang[6]为代表的一系列研讨后,供应链可视性获得了与其实践重要度相匹配的研究关注度。然而与供应链管理者相似的是,学者对供应链可视性的定义仍不一而足(表1-2)。这种概念混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久以来在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可视性(visibility)与其紧密相关的类似概念如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透明度/透明性(transparency)、可追溯性(traceability)、信息披露(information disclosure)、可视化(visualization)等被有意或无意地混杂在一起,常被不加以区分地等同使用。因此需要通过阐明它们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联系和各自的侧重点来廓清供应链可视性的边界。
  表1-2 供应链可视性定义
  为了更容易区分这几个概念,*先从其本义入手。①可视性作为交通、地质、设计、影视等诸多行业或学科领域都会出现的概念,其本义是指“受光照或天气等影响,(观察者)所能看到的距离远近或清晰程度”,引申为“容易看到的事实或状态”。②信息共享是指信息拥有者将信息分享给他人使之成为共同信息。③透明度原指如玻璃等事物具有能让人看透的性质,也指状态或情况具有让人容易理解的性质。④可追溯性是指追踪一个物体的历史、应用和定位的能力,涉及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材料和组分的来源、加工过程、交付后的配送和定位。⑤信息披露是指将信息提供给他人,尤其是那些先前保密的或被隐藏的信息。⑥可视化(或形象化)是指在观察者脑海中形成某人或某物的图像,多出现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指创建图形、图像或动画以便交流沟通信息的技术、方法和过程。
  回到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语境下,如图1-1所示,信息共享是其他概念的基础性活动,供应链可视性和供应链透明度都是信息共享的潜在结果。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程度,即被共享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供应链可视性的水平[20]。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概述 1
1.1 质量可视性与高质量发展 1
1.2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概念 4
1.3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结果 13
1.4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管理问题 15
第2章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与信息共享理论 19
2.1 供应链质量可视性的研究发展 19
2.2 供应链质量信息共享理论 21
2.3 基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协调理论 27
2.4 本章小结 31
第3章 不同系统模式下的质量可视性决策 35
3.1 概述 35
3.2 模型描述 38
3.3 策略均衡 42
3.4 对比分析 53
3.5 算例研究 56
3.6 结论与管理启示 61
3.7 本章小结 62
第4章 供应商竞争下的质量可视性决策 64
4.1 概述 64
4.2 模型描述 66
4.3 策略均衡 69
4.4 对比分析 83
4.5 算例研究 89
4.6 结论与管理启示 93
4.7 本章小结 93
第5章 基于多级质量可视性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 95
5.1 概述 95
5.2 模型描述 97
5.3 无落差产品 103
5.4 有落差产品 112
5.5 对比分析 118
5.6 算例研究 120
5.7 结论与管理启示 126
5.8 本章小结 127
第6章 多级供应网络的质量可视性优化策略 128
6.1 概述 128
6.2 模型描述 129
6.3 算法设计 132
6.4 算例研究 133
6.5 结论与管理启示 138
6.6 本章小结 139
参考文献 1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