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口述史.上海卷》:
二是劳务就业“有活干”。遵义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地群众非常勤劳,劳务收入是贫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多年来,上海坚持“抓培训、提技能、促就业”和“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异地转移就业为辅”的方针,同时自我加压,每年与遵义市签订两地劳务协议,明确就业任务和目标,多措并举帮助遵义贫困人口精准就业。
在就近就业方面,我们突出产业带动就业。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我们在赤水引进建立的一家有1200名员工的生态造纸厂。这个造纸厂的原料用的是赤水当地的竹子,第一车间就在竹林里,实现了原材料的就地取材。根据我们的政策要求,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让贫困户种植和砍伐竹子,企业可以获得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同时,我们相应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探索“订单”农业模式,由企业先行支付农户费用,这样,扶贫效果就非常直接了。此外,我们还不断发挥劳务协作政策和项目资金作用,重点聚焦就地就近就业,协助遵义创设了一批公益岗位。2019年,我们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的2万多人中有3/4是当地就近就业。在协助遵义开展异地转移就业方面,我们探索出订单式组织输出培训的劳务协作新模式,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第三方培训机构按照上海企业的用工标准培训电焊工、起重工、装配工、行车工等,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培训结业后便可输送到定向企业工作。近年,共向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海企业定向输出劳务,员工平均收入水平是在遵义时的两倍。2020年,尽管就业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但通过两地携手努力进一步畅通渠道,加大线上招聘和信息发布力度,组织包机、专列、租车“点对点”精准输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等一系列措施,使沪遵劳务直通车更加顺畅,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消费扶贫“有货卖”。遵义农产品品质优良,但品牌化、商品化、规模化不够。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消费扶贫,帮助遵义打通销售链,解决了产品能够卖得出的问题。我们称为唱好“三出戏”、打好“三张牌”。
唱好“三出戏”就是指唱好产得出、运得出、卖得出这“三出戏”。在产得出方面,我们主要是立足上海市场,帮助遵义“立标准、做示范、强市场”,推进“百县百品”行动,着力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遵义农特产品。习水麻羊、赤水晒醋、桐梓方竹笋、正安野木瓜等遵义产品由之前农村家常食品转化成受市场欢迎的商品,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在运得出方面,为了让遵义的商品进入上海市场,一方面,我们鼓励并引导当地群众开展规模化种养殖,确保商品源源不断输入;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基地和种养殖大户冷库建设,解决生鲜食品贮存难题;此外,我们积极协调上海市场监督、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对遵义进沪商品实行可追溯和道口快速放行等。在卖得出方面,我们把遵义的产品纳入到全市深化消费扶贫行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中,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启动建设市消费扶贫工作平台,重点推进“121”消费扶贫线下渠道建设,即在全市建设10个消费扶贫直营店、20个消费扶贫生活馆、布局100个消费扶贫专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破解扶贫产品“在哪儿买”“怎么买”“买得好”等问题,在方便市民了解和采购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受援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仅2019年一年,遵义在沪销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直接关联的农产品的销售额达5.6亿元,带贫1.4万人。在2020年前七个月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上海采购遵义市扶贫农产品已达4600余吨,销售额超过3亿元,超过上一年同期水平。打好“三张牌”,就是结合遵义当地的特点,在深入调研和总结发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遵义的“有、优、特”农业产业。比如用遵义方竹笋、正安金锭茶等抢先占领秋笋和黄茶的空白市场,打“人无我有”的先手牌。遵义方竹笋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不发于春,而茂于秋,明显的时间差,造就了季节优势,且口感十分鲜嫩,市场需要很高。其他两张牌就是用赤水冬笋、凤冈“益亩茶”、正安黄花菜等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优势,打“人有我优”实力牌;用可追溯、订制化体系的林下“半亩鸡”等瞄准中高端市场,打“人优我特”金招牌。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为了打好“三张牌”,在以往的基础上,全面对接拼多多、本来生活、叮咚买菜、盒马鲜生、食行生鲜、美团点评等电商平台,利用新业态拓展扶贫产品入沪渠道,保证扶贫产品销得出。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援黔干部坚持“用情做、用心做、用智做”,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比如来自杨浦区的周灵,被安排到道真县工作。他在调研以后,引导当地百姓种植蔬菜,增加附加值。一开始,农民都不会种,我们外派的干部也不是技术人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我们上海后方的支援。市农委接到求助任务后,安排农科院专家到当地去指导,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把手教当地农民。蔬菜种出来以后,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卖得出去。周灵同志又想了很多办法,他到大型连锁超市,希望能人场销售。一开始对方并不接受,后来被周灵的诚意和恒心打动,同意道真的蔬菜进入该超市销售,就这样打开市场。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周灵为大上海来的“卖菜书记”。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广大援黔干部又纷纷“触网”,采取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协助销售扶贫产品,解决遵义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促进贫困户增收。我们也动员全市和机关单位购买这些产品,建议国资委下属的企业发放员工福利时优先考虑采购对口支援地区产品。2020年,我们还尝试通过引进水星家纺项目,把企业的生产基地搬到遵义凤冈县,建设5万亩的桑蚕养殖基地,然后纺丝、织布一条龙,形成产业一劳务一消费相互带动的新模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