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
挑战与对策本章*先从全球经济周期、全球化趋势、产业分工格局、发达国家技术封锁、我国现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然后从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影响、国际科技竞争与科技封锁、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和竞争态势、新技术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影响4个视角总结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面临的5个主要挑战,即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和高技术产品断供带来的创新转型升级挑战,粤港澳较高的要素成本给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粤港澳发展阶段特征带来的转型挑战,粤港澳之间创新要素流动障碍给协同创新带来的挑战,以及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外迁风险和香港“去实向虚”趋势给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对策:一是抓住新产业新业态机遇,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产业;二是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发掘新的创新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吸引和布局高水平创新基础设施;四是探索粤港澳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并积极推动实施;五是提升宜居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优质生活圈,增强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六是维护实体经济发展,为创新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保障;七是明确港澳与珠三角在创新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和角色。
1.1国际国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三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技术封锁将加快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四是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韧性强劲,内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1.1.1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以低增长、低贸易和低利率为特征的“三低”新时期。有数据显示,自2018年开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迅速,经济增速大幅降低。赵小辉(2021)研究显示,全球2016~2020年GDP的平均增速约为1.5%,相比2011~2015年(2.8%)下降显著,且各类经济体在2016~2020年的经济增速都明显低于2011~2015年的经济增速(表1-1)。表1-1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单位:%)经济体2016~2020年GDP平均增速2011~2015年GDP平均增速发达经济体0.51.8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3.05.2美国1.02.2欧元区00.8英国-0.52.0日本-0.31.0中国5.57.9印度3.06.8资料来源:赵小辉(2021)
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三大方面(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利润明显降低。在投资方面,投资者需要时间来应对现今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的改变。同时,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居民消费内需总量减少,也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生态环境和经济转型等问题也使得各地经济发展动能减少。短时期内出现的就业压力和地方税收下降现象,又影响着居民消费的欲望和对当地投资的预期。
1.1.2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技术封锁将加快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1.发达国家出台密集的制造业回流政策
从全球制造业的动力特征看,旧的势能正在减弱。发达国家在近些年已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政策,回迁制造业并发展高端制造业,进行工业升级。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及出口造成影响。受新冠疫情以及各国不同发展战略的影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还在不断调整,而疫情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将迎来变革。
2.产业链本土化、分散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凸显
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出现了本土化、分散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先,从后续影响来看,全球产业链很可能会朝着内向化趋势发展,原来需要跨国分工协作的产业步骤,很可能会缩回到本国企业内部进行。其次,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发达国家意识到“经济主权”的重要性,并开始引导本国战略性产业回流本土,进而控制供应链核心环节,增强对本国产业链的控制。再次,此次疫情使各国和跨国公司充分意识到断供风险的危害并开始采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未来各国和跨国公司进行产业布局时,也将更注重考虑分散风险和供应链安全,使产业布局分散化,加快形成区域经济循环。*后,受各国关系不稳定性和疫情的影响,多边贸易规则受到严重挑战,未来供应链的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加重,疫情后各国贸易往来的发展走向将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区域分工将严重冲击全球分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加速从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中心向多个中心转变。
3.全球生产网络逐步转向“近岸生产模式”
从主要国家的发展政策可以看出,全球生产网络将成为新冠疫情后欧美推动全球供应链调整的战略重点。从市场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取向从单一的效率转变为效率与安全平衡,将尽量在本国或靠近本国、与本国政治关系较好的国家开展生产与经营,全球生产网络将由“离岸生产模式”转向“近岸生产模式”。
4.关键核心产业环节的自给自足将成为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持内视和封闭的态度,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陈世栋,2018)。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凸显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各国将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强调关键核心环节自给自足将成为新趋势。新冠疫情后,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将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加快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进而形成北美、欧洲、东亚等由中心国家掌控核心环节、周边国家进行配套生产的区域经济循环。
1.1.3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韧性强劲,内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1.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蔡松锋等,2019)。特别是新冠疫情后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际交往受限,我国必须谋求一个平稳发展的环境(陈楚霞,2020)。同时,我国经济仍处在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与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陈世栋,20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注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同于以往致力于解决落后生产力的问题,现在的发展更多关注的是生产能否使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幸福感更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文小明等,2021),迫切需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2.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劲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中国经济具有稳定的经济增长底线,我国经济结构政策和宏观调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这些都令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一直倡导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一批批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稳定上升,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方位开放的大背景下,由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在不断积累,因而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是双赢局面(刘国栋,2018)。
3.我国逐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的作用逐步显现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就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作出部署(文小明等,2021)。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并提出了重要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愈加凸显。当然,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1.2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
本节从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影响、国际科技竞争与科技封锁、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和竞争态势、新技术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影响4个角度分析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主要可归纳为:**,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将重塑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并影响产学研发展方式;第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封锁”仍将持续存在;第三,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向湾区集聚并呈现区域化竞争态势;第四,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2.1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将重塑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并影响产学研发展方式1.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浪潮
当下,技术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加快了新一轮产业转型和科技革命的步伐。云计算、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产业是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的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加快重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全球科技创新逐渐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信息、生命、材料、能源资源和空天海洋等领域呈现突破态势,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变革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重构全球创新发展与竞争格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2021)。
人类文明正在朝网络化社会方向前进。网络化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数字化,人与人和人与物相互之间进入了高速移动互联的时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2021);其二,在连通性和数字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互能力愈来愈强,间接导致创新呈指数级增长,强烈推动了社会创新和发展。
2.全球多国政府积极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和创新型产业发展计划
大部分发达国家依据本国情况对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了展望和谋划。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2017年发布的备忘录表明,如果能实现从个人、地方、国家、全球和星际五个层面促进20项科技前沿投资和跨部门合作,将能够推动美国未来至少50年的创新发展。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涉及空间海洋和地球科学基础、农林水产和食品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健康医疗生命科学、社会服务、材料设备加工、社会基础设施、环境资源和能源8个领域,筛选出面向2045年的932个技术课题。韩国2017年第五次技术预见提出面向2040年的267项未来技术,主要包括运输机器人、信息通信、生态环保、医疗生命、社会基础设施和制造融合六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2021)。
新科技革命将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如今,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即将来临,许多颠覆性技术正在兴起,科技成果以其空前绝后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云计算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各国政府正在加快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步伐,力争在未来以新技术为主导背景下产业格局中取得有利地位。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各国竞相出台人工智能的相关战略政策,以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表1-2)。
表1-2国外发展人工智能的主要战略政策汇总
3.科技创新将塑造新产业并重塑未来全球产业格局
新兴技术和尖端技术将塑造新产业,并为未来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世界产业格局会围绕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调整再造。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紧密参与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流通的全过程。德勤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