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于产业链的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理论框架
本书以产业链为基础,结合后发地区产业体系的特殊性,研究后发地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体系。根据初步研究,后发地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理论体系如图1-1所示,后发地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在产业链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产业链绿色低碳化驱动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绿色低碳化。
根据图1-1,本书理论框架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绿色低碳的产业链演进理论,涉及产业链演进的影响变量、产业链演进的内生机理、产业链国内外分工地位及升级、产业链绿色低碳化约束和产业链绿色低碳化演进动力机制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理论,涉及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变量、产业体系升级、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化发展模式、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内生机理和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特征五个方面的问题,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理论以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演进理论为基础。
1.1 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演进理论
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产品以产业链的形式组织生产。在一个区域中,企业作为产业的组成个体,它需要产业链的协调,而产业是由若干产业链上相同产业属性环节组成的。由此可知,产业体系的形成是在产业链的主导下完成的,产业链的演化升级决定了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依赖于自然资源,利用能源 对资源进行开采和加工的能源密集的资源型产业链,其作为要素协同共生的动态系统,各种要素的因果关系、非线性作用、信息的流动与反馈等引起并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其发展的状况决定了能源密集的资源型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碳排放趋势。知识创新推动着能源密集型的资源型产业链演化升级,其动力源自产业链对实现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的追求,通过产业链知识创新实现不同厂商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获取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产品的低成本和满足顾客需求多样性。
1.1.1 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演化过程
对于产业链的演进,唐浩和蒋永穆(2008)将产业链演进过程划分为产业链形成初期、形成中期、加快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五个阶段,与此相对应,产业链有纵向生产链、配套协作链、循环生产链、供应关系链和文化价值链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产业链演进的这五个阶段及相对应的五种模式是通过产业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完成的,其总的趋势表现为产业链延伸度越来越长,延展范围越来越宽,产业关联越来越密集,与此趋势相对应,产业链的经济效率体现为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市场空间越来越宽泛,产业链上的企业扩张能力和竞争能力越来越强,经过这五个阶段及其五种模式的演进,产业链将引起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产业组织、增长方式等发生变化。程宏伟等(2008)将产业链演化的根本动因归结于产业链中资源、资本和知识三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划分为资源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初级阶段、资本作为主要驱动力的中级阶段,以及知识作为主要驱动力的高级阶段。在此基础上,程李梅等(2013)基于产业链空间演化的现实情况,认为产业链的空间演化历经形成、发展、成熟、蜕变等阶段,并据此阶段将产业链的空间动态演化划分为区域内纵向延伸、区域间纵向延伸、区域内横向延伸、区域间横向拓展、产业链网结构五种模式。
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工制约着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演化,价值和利润在产业价值链上转移,由此推动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演化。这种产业链的演化方式改变了过去由关键性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产品规模控制产业链演化的格局,带来的是产业链结构与产业链发展方式的根本变化,*终会导致产业链形态与运作方式的彻底变化。图1-2展示了资源与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在各种要素驱动下价值创造的变动趋势。图1-2中RE、CT和KN分别为在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资本和技术等中级资源,以及知识和网络等高级资源三种要素驱动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变动趋势。
在RE曲线中,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处于工业化大规模发展时期,其产业链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产业链纵向的规模经济优势和横向的范围经济优势,降低成本来创造顾客价值。但是产业链大规模生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库存,并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各个环节的库存量较大。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实现低成本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行产业链的供给管理,维持产业链上一个合理的库存。因此,要实现顾客价值的*大化必须从产业链的角度促进产业链上供货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协作,降低成本,有效地服务于消费者。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上范围经济的价值创造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范围经济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比如财会、公关)等部门。
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上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范围化生产,以及产品价值的实现要求产业链内充分共享产品的成本信息、库存信息和顾客的需求信息等配置性知识,而要共享产业链内的这些信息,产业链中必须建立起包括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在内的技术基础平台。这些技术与产业链中产品的成本信息、库存信息和顾客的需求信息一起构成产业链共享的知识,通过共享这些知识,企业可以跨越企业之间的藩篱,在产业链上实现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实现顾客价值和产业链利润的*大化。实现产业链上知识共享除了技术基础平台的支撑以外,还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信任建立起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这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关系使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并通过组织的创新,构建合适的组织形式,促进知识创新与交流,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在这一时期,由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较为丰裕,因此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成为这一时期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发展的主要策略。但是,随着产业链发展速度加快,产业链不断分化,价值环节增加,产业链内各个环节企业交易费用不断上升,增加了产业链上企业间共享产品的成本、库存和顾客需求信息等配置性知识的成本,抵消了产业链中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使产业链上的企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如图1-2中P1点为RE曲线上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的拐点。由于P1点之后,规模报酬出现递减,因此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的驱动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分化延伸在此点停止。并且,产业链的长期发展耗用了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使自然资源和能源存量减少,产业链在此点的发展面临规模报酬递减和自然资源与能源约束双重压力,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扩大初级产品生产规模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突破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约束,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在CT曲线中,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深化,资本积累和技术发展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灵敏供应的方式向顾客快速地提供多样的产品,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以此创造顾客价值。对于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等传统产业来说,实现敏捷供给的方式是协调整个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使整个产业链能够对顾客的需求快速响应。要实现敏捷供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产业链上各个厂商之间大规模、多频度的信息交流,增加厂商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低成本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需要进行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产业链的需求管理,提高产业链的集成度,加快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交换。
产业链上专业化分工经济的价值创造的实现要求产业链上的企业不仅要共享产品的成本信息、库存信息和顾客的需求信息等配置性知识,通过缩短市场导入期增加供给链的灵活性,以便能够及时生产出顾客订购产品的数量,减少创新性产品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而且产业链上的系统集成厂商还要拥有多个领域的整合性知识,能够通过对产业链上游各个厂商的整合实现产业链中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要共享产业链内的这些信息,与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链知识共享一样,产业链中必须建立起包括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在内的技术基础平台。在基于专业化分工经济的产业链体系中,产业链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产业链管理被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而不仅是企业相互信任所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正是产业链管理体系使产业链上企业的一体化程度提高,信息集成度上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实现企业间的合成创新。
在这一时期,基于专业化分工,通过产业链上不同厂商的专业化分工对产业链实施需求管理,实现多品种的敏捷供给,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前提下,提供规模经济厂商难以提供的多样品种,创造顾客价值,以此突破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对能源密集的资源型产业链发展的约束。但是,随着产业链上不同厂商的专业化分工推进,产业链不断分化,价值环节增加,产业链内各个环节企业之间交易费用不断上升,增加了产业链上企业间共享产品的成本、库存和顾客需求信息等配置性知识的成本,以及产业链上系统集成厂商获取多个领域的整合性知识的成本,阻碍了产业链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这抵消了产业链中企业专业化经济的优势,使产业链上的企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如图1-2所示,P3点为CT曲线上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的拐点。由于在P3点之后,规模报酬出现递减,因此在技术和资本等中级资源的驱动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分化延伸在此点停止,产业链进一步地演化延伸需要其他的驱动力。
在技术和资本的驱动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分工程度不断加深,并且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促进了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这不仅使生产流程更加复杂化,也使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结构更加细微化,整个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知识存量迅速增加,依靠传统的专业化分工结构已经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输和共享,导致产业链内获取协同效应的难度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通过集中与分散协调统一的块状结构,有效克服分散的专业化分工结构与知识共享的矛盾,这类似于信息产业中的以功能化分割为基础的模块化结构。块状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由若干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块组成,各个块的内部实现各种知识的共享,块与块之间通过显性知识(块与块之间联系规则)进行联系。这样的结构不过度强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专业化,而是在块状结构专业化的基础上促进块与块之间的交流合作,减少了共享知识的数量,降低了产业链上知识共享的成本。另外,块状化的生产模式使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产品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呈现一种网状结构,这种网络状产业链其创新是分散的,这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速度,可以比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产业链更加快速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共享知识成本的降低和创新速度的加快使块状化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上的企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如图1-2所示的KN曲线,企业一直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不断分化延伸。对于KN曲线,在达到P1点之前,也就是规模经济出现报酬递减之前,依靠知识和网络等高级资源驱动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上的企业规模报酬小幅递增。其原因在于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初级资源驱动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产业链纵向的规模经济优势和横向的范围经济优势降低成本来创造顾客价值,产业链上的企业只需共享产品的成本、库存和顾客需求信息等显性的配置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通过知识共享进行知识创新,创造顾客价值的作用有限,加之产业链上还未形成完善、高效的知识共享网络,企业共享知识的成本较大,因此在此阶段,知识和网络等高级资源驱动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链上企业规模报酬呈现小幅递增的走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