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一年。
当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无法亲临现场,才写到第五年的“变量”该怎么办?
何帆老师说:不变。
用30年时间为中国经济立传,是何帆老师的宏愿,也是他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努力创造的确定性。
这一年,能出门的时候,何帆老师走访了景德镇、中山、宾阳等城市,调研了岑科、愿景、Artand等企业;不能出门的时候,他就电话采访,积累了200多个小时的录音。他研究了新能源汽车、房地产、教培等行业,也记录了上海、深圳等地疫情中的许多个体。
他将调研案例与进化论相结合,针对个体、企业、行业,给出了时代背景下的新策略。
我们总以为逆境对弱者不公,错,弱者并不惧怕逆境,相反,逆境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唯一机会。
希望这些逆风飞扬的故事,可以对你有所启发。
100余人,200多小时电话录音,景德镇、中山、宾阳等10个城市,岑科、愿景、Artland等企业,新能源汽车、房地产、教培等行业。2022年,著名学者何帆继续着他的调研与观察。
他看到那些像野草一样的人,不去与树争高,而是放低身段,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
他看到那些在竞争中落败的企业,就像被对手逼上岸的鱼,穷途末路,却被激发出进化的勇气,成了胜利者的祖先。
他看到那些像恐龙一样的行业,在巨震之后,凭借鸟的基因,在全新的环境中辨别出新的资源。
他看到民粹主义的幽灵,像1692年的女巫一样在西方的上空盘旋,全球化受挫,但中国的优势与未来仍清晰可辨。
他看到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活下去,并把经验和智慧传给自己的种子。
我们就像哥伦布那艘大船上的水手,一路艰险,即将抵达陆地。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同舟共济。
●“变量”系列图书:
本土时代三部曲——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变量:大国的腾挪》
《变量5:在中国这艘大船上》
……
2022年9月的一个下午,我去拜访俞敏洪。
我一边跟他寒暄,一边把笔记本和小录音机取出来。俞敏洪很吃惊,何老师,你这是要采访吗?
他以为我是来找他商量卖书的。很多作者都到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卖过自己的书,他以为我也是这个目的。
何老师,我真的没有什么好讲的。俞敏洪掩饰不住他的失望。
是这样的,我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转型。最近几年,我总是听很多企业说要转型,但仔细想想,好像没看到什么成功的转型案例。这两年,教培行业受到这么大的冲击,也有一些做教培的企业问我该怎么办。我很想请教一下,从新东方到东方甄选,你是怎么转型的?
何老师,你弄错了,我们没有转型。新东方还是在做教育,我们在线的教育,比如英语考试、留学教育做得很好。我们在教育领域还有160亿元的收入规模。“双减”政策之后,跟K12有关的教培不能做了。我就觉得,上市公司这个平台挺好的,教育做不了,就做点儿别的嘛。大家都在想做什么。我的提议是做农业卖货。
实话说,这个点子没人支持。新东方董事会没同意,总裁办公会也觉得不靠谱,但他们说,俞敏洪想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拦。他们事先跟我有个约定,允许失败,但要有底线,要讲清楚做几年,打算亏多少。我后来就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5年亏5个亿,5个亿亏完了还没有做成事,就叫停。
从培训到线上直播,为什么不是转型呢?我问。
俞敏洪说,其实一切都是现成的。
直播带货已经有人干成了。我一直都在关注。我很看好直播带货,这是商业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大卖场,第二次是电商平台,第三次就是直播带货。这个赛道值得做。我自己也玩了两年抖音,有两百万粉丝了。我做抖音就是跟粉丝们互动,跟大家聊聊自己读书的心得。总有粉丝问,俞老师,你推荐的书我们上哪儿买啊?给个链接呗。我就学会了挂链接。
我不想自己直播带货,要做就得有一批人,所以我就组建了一支团队。现在已经有三四百人了。进直播间带货的都是新东方原来的老师。看起来当老师和做直播是两码事,当老师是备好课,一遍一遍重复讲,做直播要有强大的临场发挥能力,但我们新东方的老师最擅长的就是临场发挥。唯一不一样的是,当老师的时候,教室里只能坐几十个学生,现在直播间动不动就有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更多。你看我们的董宇辉,他在直播间也像老师一样,讲知识点,聊人生。那么多人同时在线听,我们的小伙伴们都很嗨。
当然,要先想清楚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也可以卖化妆品、电子产品,可能更赚钱,但这不符合新东方的格调。我们也考虑过文创产品、文具,但一是没有竞争力,我们自己还没做出产品;二是没有号召力,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买这些东西进直播间。最后决定做农产品,是因为能帮到农民,能对社会有益。
其实,做农业也是现成的,农业的产业链条已经很成熟了。种植有种植大户,做食品加工的有一批企业,物流有专门的物流公司,仓储、配送一应俱全。中秋节,我们定制了30万盒月饼,上面都印着“东方甄选”的字样。你来尝一块吧。
你看,都是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拿来复制就行。我们负责把控品质,大家一起赚钱。
俞敏洪说,我们也没有把这条路完全蹚出来。刚上直播的时候也很惨淡。后来,董宇辉说着英语卖牛排的视频一夜走红,我们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但是,火得太突然了,该做的事还有很多,算不算成功并不知道,现在来说为时太早。
他又加了一句:就算东方甄选成功了,也不意味着别的教育企业能走这条路。这是不可复制的。
他诚恳而略带歉意地说,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何老师。
我被客客气气地送了出来。
坐在新东方对面的咖啡馆里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了我错在哪里,别的企业错在哪里。
很多企业都在讲转型。但它们想象中的转型其实是一种幻想。很多企业说起转型,是遇到了困难之后,希望能保持原有的规模,只是换一个业务。汽车零部件坏了,换个零部件照样开得欢。很多企业也是这样幻想的,它们觉得转型之后,企业的规模能做得更大,增长速度能更快。
很多企业说,我们要活下来,所以不得不转型。可是,真到了要活下来的时候,会是这种心态吗?
真的要活下来,那就得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思考所有可能让自己灭亡的风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规模会缩小,缩小就缩小呗,缩小了才能活下来。
业务可能会被拆分,拆分就拆分呗,拆分了才能活下来。
为什么俞敏洪一直强调他没有转型呢?企业也是有生命的。生物的外表特征容易改变,但内在结构很难改变。企业也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每一个企业都只能做自己的基因决定了能做的事情。鲸鱼在海里也能游泳,但无法把自己变成一条鱼。人可以给自己绑上翅膀,但学不会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鸟就是鸟。还在恐龙时代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学会飞翔了。
你的力量也是你的局限,你的历史决定了你的未来。不知不觉中,原来的万丈雄心,变成了一种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