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低收入群体时空行为的社会分异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04900
  • 作      者:
    作者:汪徽//胡明星|责编:丁丁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徽,女,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目前主要从事时空行为分析、城市社会空间、城市社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Cities、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Land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增长,但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加凸显。关注低收入群体,坚持公平正义,不仅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个体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呈现更多的复杂性。本书采用个体时空行为的微观视角,从个体时空特征、个体对城市空间的利用、个体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三个方面,从总体和社区两个层面,对比低收入群体和非低收入群体活动空间的差异,试图勾勒出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空间分异现状,总结低收入群体在当前社会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公平正义的城市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发展进入快速转型阶段
1.1.2 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1.3 基于个体行为的低收入生活空间研究是贫困空间研究的新视角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解析
1.3.1 城市低收入群体概念及内涵
1.3.2 时空行为
1.3.3 社会空间
1.3.4 社会空间分异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6.1 技术路线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框架构建
2.1 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2.1.1 社会分层理论
2.1.2 中国低收入群体所在社会阶层及资源占有
2.1.3 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分异
2.1.4 社会空间分异理论启示和小结
2.2 社会排斥理论
2.2.1 社会排斥理论内涵
2.2.2 社会排斥和贫困
2.2.3 个体可达性和社会排斥
2.2.4 社会排斥和社会空间分异联系
2.2.5 社会排斥理论启示和小结
2.3 时空行为方法论
2.3.1 行为地理学理论
2.3.2 时间地理学理论
2.3.3 活动分析法
2.3.4 时空行为方法论启示和小结
2.4 活动空间理论
2.4.1 活动空间的概念
2.4.2 活动空间分异理论
2.4.3 活动空间的刻画
2.4.4 基于活动空间的个体可达性测度
2.4.5 活动空间理论启示和小结
2.5 理论框架构建
第3章 研究设计和基本概况
3.1 案例城市选取及概况
3.1.1 案例城市选取
3.1.2 南京低收人群体居住空间发展及启示
3.2 研究设计
3.2.1 调研方案
3.2.2 研究范围
3.2.3 调研社区选取
3.2.4 问卷设计
3.2.5 低收入时空活动数据库的建立
3.3 样本基本概况
3.3.1 社会经济属性
3.3.2 社会分层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收入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
4.1 低收人群体日常活动的时间特征
4.1.1 基于地理空间的日常活动的时间节奏特征
4.1.2 基于汇总统计的活动时间分析
4.1.3 不同收入群体日常活动时间分配对比
4.2 不同收入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特征对比
4.2.1 不同收入居民日常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4.2.2 不同收入群体非在家活动的时空特征
4.3 城市低收人群体移动性特征
4.3.1 日常活动总体出行特征
4.3.2 城市低收入群体通勤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收入居民城市空间利用和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5.1 研究思路和方法
5.1.1 活动空间特征指标构建
5.1.2 城市空间利用方法构建
5.1.3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5.2 不同收入居民的活动空间特征
5.2.1 总体层面活动空间特征
5.2.2 社区层面活动空间特征
5.3 基于城市空间利用的社会空间分异
5.3.1 不同城市空间利用
5.3.2 不同活动时间分配和城市空间的关系
5.3.3 不同活动离家距离和城市空间的关系
5.4 不同收入居民利用城市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模型构建及变量筛选
5.4.2 逻辑回归模型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收入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社会排斥研究
6.1 研究思路和数据来源
6.1.1 研究思路
6.1.2 数据来源
6.2 社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6.2.1 老城传统邻里周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6.2.2 内城衰退单位社区周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6.2.3 效区大型保障房社区周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6.3 基于活动空间的设施可达性评估方法构建
6.3.1 设施重要程度评估
6.3.2 构建基于个体活动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
6.4 基于活动空间的低收入设施可达性分析
6.4.1 总体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6.4.2 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6.5 影响因素分析
6.5.1 模型构建及变量解释
6.5.2 影响因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低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形成机制及发展策略
7.1 低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和社会空间形成机制
7.1.1 宏观层面
7.1.2 中观层面
7.1.3 微观层面
7.2 低收入居民社会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
7.2.1 日常活动空间单调狭窄且高度依赖本地空间,易被孤立和社会隔离
7.2.2 可达性和机动性的低下造成低收入者就业机会不足
7.2.3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差,遭受多重社会剥夺
7.3 提升低收入居民社会空间发展的策略
7.3.1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证居住弱势居民获得充分居住选择权
7.3.2 以开放与共享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融合
7.3.3 提高低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