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观点集(2021)》:
今天我主要想从思想史、经济史的角度讲一讲三次分配,同时反思一下经济学理论界的一些思潮或流行概念。先说分配。分配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最近国家提倡三次分配,就是想引导社会各界进行更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什么要强调分配与政治经济学研究?这就需要对时代背景与学术前沿进行反思。
无论是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还是主流学术期刊的文献的作者,大多数的学者都在研究生产,都在关注增长。从经济学或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与增长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从社会需要或人的需要的角度来看,或者说,从当下中国的发展来看,最重要的矛盾可能不是增长,而是分配。我们不能非要等到经济危机出现了,再来讨论分配问题。
很显然,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增长,但是我们也确实到了需要反思分配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如果不先解决分配的问题,就会出现供求结构错位失衡的问题,增长就不可能持续。这是我们必须关注分配问题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即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而国家治理的内涵是包括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的,这样的目标肯定需要考虑分配问题,需要关注收入差距,这是对社会制度、国家性质的制度性思考。第三个原因,则是关于分配的理论依据问题。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出并讨论第三次分配呢?我想,我们主要是不想改变现在已有的颇有成效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格局。但同时又觉得,分配的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怎么办?用三次分配进行补充是一种选择。
何况,从经济史、思想史的角度我们也看到了三次分配的理由。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对私有产权的强调是非常主流的,根据产权进行分配也是一种共识,并构成了市场分配的逻辑基础。当然,这也是我们对近代工业革命或英国崛起原因的看法。但是如果我们做一点思想史和经济史的梳理就会发现,事实的真相未必如此。
比如,最近有两篇法律史的研究文献使我对英国的私有产权与英国的崛起过程有更清晰的认知,让我对私人产权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有一些反思。两位颇有名气的法律史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英国私有产权制度的出现过程。事实上,英国人在司法实践中确认财产私有几乎用了将近500年的漫长时间,几乎从黑死病开始,一直持续到1788年。换句话说,英国的所谓私有制或者私有产权制度直到此时才完全形成。这两篇文献里面有大量的司法案例,这些司法案例主要围绕土地产权或土地生产物的产权进行争论。如讨论穷人能不能在富人或者地主的土地上拾麦穗,传统的拾麦穗权是否还存在,是否还应该得到保护。英国在产业革命爆发前的200年间,关于私有产权是否应该保护的司法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个争论过程中,几个非常有名的法律学者,包括格劳修斯和布莱克斯通,他们都对英国私有产权的产生进行过激烈的批评。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讲,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角度来讲,私有产权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天理”或“真理”,只是人类思想在特定情境下的一个产物。如果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我们就会对现有的一次分配有了更准确的认知。
特别地,尽管英国人构建的市场分配依据——私有产权对人类文明是有贡献的,对市场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它也只是个仅有200年历史的制度创新。实际上,从人类历史来看,即使在欧洲,各种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对财产、对私有产权,几乎都是持否定态度或者持不确定态度的。直接诉诸人类情感来分配资源或财富的慈善思想比比皆是,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演化的延续,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之外,讨论三次分配其实是现代文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对当下的中国而言,重新思考三次分配问题,我认为有以下理由。
第一,这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是中国文明的内涵。中国文明的文化之根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强调的是对“鳏寡孤独”弱势群体的保护。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年轻学者张泰苏教授对比了中国与英国的习惯法特点。他指出,尽管二者有相当多的相同点,比如都不是完整的土地产权,但二者的差异却揭示了两个文明的德性差异。他强调,以宗族为基础的中国地方习惯法用孝道与辈分的制度化设计削弱了富人对公共事务的操控,从而使中国传统的地方司法实践有更多的同情弱者、照顾穷人的偏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第二,这是理性思想的要求,是经济合理性的体现。确实,即使按照近代西方的还原论传统,现在流行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合理性也存在问题,也需要重新讨论。我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英国崛起之谜》中专门分析过经济分配的理性之源。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成果有相当大部分来自能源,是归属于自然资源的产物,从道理上讲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并不归任何人所有。这样的现代经济增长成果应该是三次分配存在的理论基础。
第三,成功者应该有感恩之心,即使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拼搏得到的成功,运气、市场与政府的存在也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中国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至少有一半的企业家的成功或盈利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没有能力完全靠自己就获得成功。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企业或企业家的利润就应该拿出一部分来回报社会。把积累的收益拿出来尽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追求,是文明社会的体现。
……
展开